吳偉
摘 要:高職院校校園綠化工作是校園建設的組成部分,針對高職院校校園綠化管理的現狀,準確把握校園綠化的特點,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綠色校園,達到環境育人目的,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校園綠化美化 綠化管理環節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a)-0169-01
高職院校校園綠化是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高職園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校園綠化面積不斷增加,勢必給校園的綠化養護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高職院校綠化美化工作,有著城市園林的共性,也有校園綠化建設的個性。因此,高好校園綠化美化管理工作,對于“環境育人”,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綠色校園,具有重大意義。
1 高職院校校園綠化管理的現狀分析
1.1 對校園綠化工作的認識不足
高職院校有其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即培養應用型高等技能人才,學校將大量的資金用于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而對校園綠化美化建設投入相對較少,只是簡單地種植幾棵樹和草坪就足以起到綠化的效果,忽視了“環境育人、美化校園”這一關鍵環節,不利于學生全方位素質的提高。對校園的綠化美化工作在校園建設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綠化美化意識相對淡薄。
1.2 校園的綠化美化建設盲目且隨意性大
目前,我國高職院發展勢頭良好,這些高職院校基本都是由幾所學校合并而成,缺少對校園建設的整體規劃,既使是新建校園,因建設周期長等原因,校園規劃調整過大,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導致校園的綠化建設工作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
1.3 校園綠化建設不科學
由于高職院校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和資金投入的匱乏,更主要的是學校領導層的政績感過于強烈,在配置綠化樹種和規格上盲目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不考慮當地自然環境和自然因素,主觀配置,種植大樹和名貴樹種,導致樹木的成活率低,同時也造成資源和資金的大量浪費,沒有起到綠化美化的效果。
1.4 校園綠化美化管理工作不到位
多數高職院校校園綠化管理工作由后勤總務部門負責實施,專業技術人員和專職的管理人員少,或者聘請幾名臨時人員進行養護管理,由于這些人群缺乏專業的管理養護知識技能,僅限于澆水、除草,對樹木的修剪造形和生理習性不了解,導致綠化效果失衡。再加上臨時聘請人員與用人單位的勞動用工關系的矛盾,這些聘請人員出工不出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校園的綠化美化管理中去,導致樹木長勢不良,校園綠化水平較低。
2 高職園校綠化美化管理的主要環節
2.1 校園綠化美化管理應充分體現設計理念
在校園綠化美化管理中應充分貫徹設計理念,以創造綠地景觀藝術為基礎,讓設計的理念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這也是提高綠化美化水平,打造綠色校園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力促成校園綠化美化設計理念的實現。因此校園綠化美化要從實現滿足功能、符合育人環境要求、創造優美視覺環境、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對設計理念再提升。
2.2 綠化美化管理要貫穿校園綠化建設的全過程
在綠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優先考慮樹木種植的成活率,以有限的資金投入起到高醬瓜的綠化效果為關鍵,達到預想的綠化效果。因此在具體綠化施工過程中,設法保證移栽樹木的水份平衡,樹木起挖、種植過程中盡量減少根系受傷,提高成活率。
2.3 貫徹生態理念,綠化管理應為師生服務
校園的綠化應適應師生的生活行為習慣,為全校師生的工作、學習、生活提供綠化、舒適的環境。日常管理中要加強對病蟲害、雜草的防治,對樹木的整形要適度,體現景觀效果。同時,在校園的綠化美化管理中貫徹生態理念,可以避免盲目追求高標準,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3 高職院校綠化美化管理的幾點思考
3.1 從現實出發,調整好校園綠化美化規劃
高職院校的決策層應有長期規劃,明確校園綠化的目的和管理的職能部門,并保持相對穩定。校園規劃要有前瞻性,廣泛征求教職工和學生的合理化建議,以保證校園的視覺美。
3.2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景觀和綠化樹種
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素,建筑物和校園道路的現實布局,合理配置雕塑,起到點睛之筆。根據當地的水文、地質、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種植綠化樹種,按照“種能活,活能長”的原則進行綠化,切忌追求“高、大、貴”。
3.3 加強校園的綠化美化工作的管理
首先要制定詳細的管理工作計劃,按計劃進行管理,使校園綠化管理工作有序進行;其次要對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最后就是探討建立勤工助學制度,這樣不僅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平臺,是大學生解困拓知的重要手段和心理脫貧的良藥處方。
3.4 加大綠化養護管理資金投入,保證綠化成果的延續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要防止重建設輕管理的思想,因此,加大綠化養護經費的投入,對現有綠化進行更好的改造和補充,使綠化更具觀賞性。在做好專業養護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使用對象的參與,使校園形成良好的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
總之,高職院校校園綠化美化管理是動態的管理,要根據校園現有植物景觀的發展變化,不斷地調整更新。同時進一步提高管理者的知識技能水平,提升校園綠化管理水平,真正把校園建設成“綠色校園”,達到環境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 姚錫遠.對構建生態校園的理性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