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煒波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文作者總結了長期從事數控加工實踐教學中的經驗,從如何做好課程教學設計、如何進行教學組織等方面闡述了我們在數控實踐課課程改革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
關鍵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課程改革 教學設計 數控加工實訓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130-01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雖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地方。無論從培養目標,還是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基礎來看,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建立一套具有鮮明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新型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經過多年數控加工實踐教學的摸索,我們意識到要培養出合格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就必須打破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對實踐課程的改革,提高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創新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教育作為教學的基礎,把提高學生技術應用能力作為訓練的重點,加強對實訓課的教學設計。根據現代學生的特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地域經濟環境的特點,我們進行了教學分析。
(1)學生情況
現在的學生中普遍存在著不愿意學習工科專業,不愛動手或動手能力不強,理論知識學習不牢固等問題,這些都為實踐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何設計出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訓項目,成了教學設計所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2)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一定的理論基礎、技術過硬、應用能力強、掌握高新技術、能參與生產一線技術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其根本任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具備各種專業特長、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因此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簡單地掌握一兩門實用技能,而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訓練成為教學的基本要求。
(3)地域特點和企業需求
地域經濟結構和本地企業的生產特點決定了對人才需求的特點,而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必須滿足本地企業的需求。比如深圳的企業中機械制造行業相對較少,大部分的機械制造業都屬于模具制造和來料加工類的企業,因此其設備結構,人員的配備、對人員的技術要求都與內地企業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根據分析的結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實訓課程進行了的改革。
(1)營造真實生產環境與工作氛圍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多數都是進入企業一線成為現場的管理人員,以及新技術的應用人員,要求學生進入企業后必須具有迅速頂崗的能力,因此營造一種與企業相似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在實踐教學中要求把實訓看成是在企業里上班,用企業的規定來嚴格要求學生,從而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行為規范。在設備選型上,選擇本地企業常用的加工設備和操作系統,縮小學校和企業的差距,從而保證了教學的實用性。
(2)以企業的生產標準作為考核規范
在對學生的考核中,改變了傳統的課程終結式的考核方式,而采用了行程性考核。對教學過程中的每個項目進行計分,逐級考核。同時還改變了以往的記分方式,根據企業產品質檢的方法,將原來對工件每一個尺寸進行單獨記分的方式,改為對工件進行整體記分。每一個工件只設立合格與不合格兩種分數,在進行工件的測量時,嚴格按照圖紙記分,即使工件有一個尺寸不對,也會被列為不合格的產品。這樣就會使學生在進行零件加工中,充分意識到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認真、負責、細致、專心、對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
(3)以經典學習理論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學生的知識不是簡單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認知主體通過與客觀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的,學生是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知識的導航者。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情境,變“一言堂”為“群言堂”[2]。我們正在逐步嘗試利用這些先進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從整體上對實踐課進行了設計。在教學中,通過模擬企業的人事結構,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企業角色,直接參與到教學的組織和管理中,把學生從原來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原來比較枯燥、辛苦的實訓變得生動、有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善了教學質量。
(4)嘗試創新的綜合實訓項目
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作了較大的嘗試,特別強調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工藝的編寫一直是高職學生的弱項,因此在項目的設計上,把數控加工工藝作為設計的核心,要求學生不僅能把產品做出來,還要能合理的編寫工藝文件。另外除了要求學生完成傳統單個零件的制作外,還增加了大量的具有較強實用性的裝配件制作項目,如萬能平口鉗的制作,鉆模的制作等。這些項目都具有較強的工藝性,不僅有較高的加工精度有要求,而且對裝配工藝和裝配精度也提出了要求,這就對學生的工藝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這些項目使學生在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5)加強課堂外的教學拓展
課堂教學受到時間的限制遠遠不能滿足技能訓練的要求,所以利用好課堂外的時間成為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為了能在課堂外吸引學生,我們成立了創新性的社團組織。在社團內,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和老師一起設計各種有趣的機構,并把他們的設計制作出來。而教師也可以把一些優秀的作品加入到教學項目庫里,從而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得到充實。另外社團也經常組織各種活動,如學生內部的技能比武,通過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技術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學生中挑選出優秀的人才加入到自己的團隊中,協助教師進行教學建設和科研開發,也為今后的學生就業推薦提供了依據。
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總結,只有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 王紅芳,陳蓉琳.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改進措施及轉變方向[J].教育與職業,2014(2).
[2] 王欣智.建構主義理論在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實踐[J].職業,2013(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