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魯 張媛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世界越來越趨于一個整體,各國文化的互相交流,讓本民族的東西漸漸失去了應有的光彩,設計界也不例外,設計出來的作品只披著一張民族精神的皮,而忽略了民族精神的魂,文章以分析設計作品為例,對服裝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民族精神進行探究。
關鍵詞: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服裝設計
1 民族精神的內涵
民族精神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系、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它具有民族性、時代性、歷史傳承性、自覺能動性、開放性等特征,能夠體現本民族精神氣質的意志和品質,是一個民族價值觀念、共同理想和思維方式的集中反映,是每一個歷史時期的“時代精神”的積淀和累積,是民族文化傳統不斷積淀和升華的產物。
2 民族精神在服裝設計中的體現和發展
在國際時裝舞臺上,傳統的中國元素也以濃郁的中國特色吸引著西方人的目光,成為流行設計風格。面料是構成服裝的物質基礎,它直接決定著服裝的款式和風格。隨著紡織技術的迅速發展,千姿百態的新型面料給現代服裝設計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但傳統面料的獨特風格依然保持著無法代替的魅力。絲綢、綾緞、錦緞、麻和藍印花布等有著濃郁中國特色的面料,在現代服裝設計的舞臺上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為現代時裝設計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族風情。一些設計師運用民間土棉布或現代布展示古典樸素美,以樸素的棉、麻為主要設計材料加入細節創新設計,造就了一批既充滿時尚又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品牌,如“七色麻”、“例外”、“播”、“江南布衣”等;色彩在服裝中是最響亮的視覺語言,能充分體現著裝者的個性,不同的色彩傳達著不同的感情。例如,中國紅近年來可謂紅遍了大江南北,無論是國際品牌還是國內品牌都不約而同地用上了中國紅;在圖案色彩方面西方設計師挖掘了更具有中國人文化氣息的中國水墨畫,2005年Dior設計師在白色的面料上用潑墨的手法畫上了黑色的花朵,看似隨意實則大有看頭: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值得一提的是青花元素在奧運服裝上的運用,奧運禮儀服中傳統亂針繡的運用,形象逼真地再現了青花瓷的暈染效果,魚尾裙的輪廓設計凸顯了中國女性的柔美曲線;漢字的藝術內涵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將現代服飾設計理念與傳統的漢字藝術內涵有機結合,使傳統服飾紋樣發展成為符合現代審美需求、時尚流行的紋樣,使現代服飾設計更具有人文氣息和時空穿透力,體現歷史與現實、民族與世界的融合。
郭培的高級定制“中國新娘”系列由“中國嫁衣”靜態展和“龍的故事”高級時裝發布會兩部分內容組成,以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形式,創新性地再現了中國傳統嫁衣文化。展品中,長袍馬褂的形制、清朝宮花藝術、立體刺繡工藝等傳統元素被應用到嫁衣設計上,表現了中國特有的嫁衣文化、女紅文化、婚禮文化、作坊文化和時尚文化,用每一件服裝美麗至極的細節來讓人們感受到愛、感受到美麗以及傳承,這其實也是在提倡一種民族精神,這是一次更廣泛意義上的傳達,讓更多的人來認同中國的婚嫁文化,將精湛的傳統手工技藝與國際化的設計理念相融會,在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同時,展現當代中國的服飾藝術,樹立民族精神,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民族精神發揚光大。
3 服裝設計中注入民族精神的重大意義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它是種族、血統、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哲學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會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說是一個民族的內在心態和存養。它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同一民族之間,必須有相同的文化意識、生活習俗、道德規范、憂患心態,與哲學思想;否則必形成民族間的分歧。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個民族的命脈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關鍵,更是民族綿延、發展的重要樞紐。
4 中國服裝設計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精神
作為當代服裝設計師,我們要不斷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掌握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對傳統文化形式加以提煉,進行借鑒,用傳統的方式展示現代的理念,追求民族精神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雖然在傳統文化的揚棄上已達成統一共識,但在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的簡單表面化的運用,使設計作品顯得簡單和蒼白,缺少時尚感與現代美。當代的藝術設計面臨著兩大問題,一個是縱向的繼承與創新,一個是橫向的開放與借鑒。我們不能不講傳承,早在《易經》中就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通”指繼承;“變”指創新,只有變通,才能發展,當代的服裝設計要創新,必須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傳統文化中開啟智慧,在傳承中體現傳統文化的創作原則,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元素,不能簡單地將體現傳統文化的元素植入到設計中。隨著電子技術的普及和信息的迅速傳播,當代藝術設計出現了國際化、全球化及統一化的傾向,與此同時引起了傳統、地域性特色的不斷喪失。在追求物資和功能價值的同時,造成了精神文化價值的忽略。
5 結語
我們要學習傳統,古為今用,發前人所未發,想前人所未想,讓傳統之精華在服裝設計中得到升華。傳統文化又并非一成不變,物質文明進步改善著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設計風格的變化,同時現代科技、現代生活方式、現代審美意識、現代信息技術等因素使各國的設計風格在不斷趨同,在這種趨同中,誰堅持了自己的民族精神,誰就確定了設計地位,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燦爛的民族傳統藝術,在服裝設計中不僅要積極地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營養,更要充分地利用中國傳統文化,這樣才能使設計走上現代的軌道,才能使我們的民族精神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國文化在不斷地創新中保持和完善自己的傳統,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 王克千,吳宗英.價值觀與中華民族凝聚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8.
[2] 曹德本.中國傳統文化學[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
[3] 胡月,劉元鳳.服裝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85-95.
[4] 張玲,解讀服裝概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19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