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鄒桂和 龍雙祁 陳齊軍 曾文真 楊潘杰 萬榮軍
【摘要】 目的:調查湖南省江華縣瑤族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及危險因素。方法: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35歲以上瑤族調查對象共4156例,實際參與調查分析3250例。通過問卷、測量身高、體重、血壓、生化檢查,統計高血壓患病率,分析危險因素。結果:調查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為32.5%,其中男性為36.5%,女性為29.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55歲后患病率接近或超過男性;肥胖、飲酒、吸煙、血脂異常、較多進食腌制食品等患病率較高(P<0.05)。結論:湖南江華瑤族成人高血壓患病率較高,高血壓人群心血管危險因素聚集,性別、高齡、肥胖、飲酒、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為高血壓主要危險因素,不良生活方式、進食較多腌制食品與高血壓密切相關。
【關鍵詞】 高血壓; 瑤族成人; 危險因素
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成為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原發性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1-2]。我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地處五嶺北麓,人口45萬,其中瑤族人口25.7萬,占總人口57.1%,占全國瑤族人口的10%,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瑤族自治縣。瑤族人口的地理分布、飲食及生活習慣等與漢族有較大區別,而這些可能與人的健康狀況相關。本研究對江華瑤族自治縣瑤族成人的生活習性、體重指數、血壓、血脂、血糖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以了解瑤族成人的高血壓發病狀況及其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調查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大圩、小圩、白芒營等3個鄉以行政村為基本抽樣單群,隨機抽取35歲以上瑤族調查對象共4156例,發出參加調查的邀請信。實際參與調查的對象3348例,應答率為80.6%,其中98例資料不全,用于分析的資料完整者共3250例,有效應答率78.2%(3250/4156)。所有接受研究的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按照人群心血管病流行病學標準化調查方法。調查前所有參與調查的人員均進行嚴格的統一培訓和考核。測量儀器設備均進行了認真的校準與檢驗。調查方式包括問卷調查、測量身高、體重、血壓和空腹靜脈血標本采集。(1)問卷調查:與調查人員面對面的方式填寫,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個人及家族相關病史(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卒中等)、個人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飲酒史、吸煙史等。(2)體格檢查:測身高、體重,計算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2(kg/m2);測量血壓。(3)實驗室檢查:采集調查對象清晨空腹8~10 h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標本,用日本奧林巴斯Au-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糖(FPG);有糖尿病史者另采集清晨空腹血5 mL抗凝,用日產HA-8150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lc)。
1.3 診斷標準:(1)高血壓:收縮壓(SBP)≥140 mm Hg
或/和舒張壓(DBP)≥90 mm Hg;或既往有高血壓,正服用降壓藥物治療者;(2)心血管危險因素:按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中的5個因素進行了分析,判定標準如下:①年齡:男>55歲,女>50歲;②肥胖:BMI≥28 kg/m2;
③血脂異常:TC≥5.7 mmol/L或LDL-C>3.3 mmol/L
或HDL-C<1.0 mmol/L;④糖尿病:FPG≥7.0 mmol/L,或既往有糖尿病,目前正在服用降糖藥,此次調查HbAlc≥6.5%[2-3];⑤吸煙:累積吸煙6個月以上,每天至少吸1支煙,累積吸煙100支以上,且目前還在吸[4]。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資料采用雙人獨立錄入、一致性檢查并邏輯核對。運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描述以(x±s)或中位數表示,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三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法,方差不齊采用H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共調查35歲以上的居民3348例,因98例資料不全,用于分析的資料完整者共3250例,有效應答率78.2%(3250/4156)。3250例中,男性1356例,占41.7%(1356/3250);女性1894例,占58.3%(1894/3250)。男女平均年齡分別為(52.8±7.1)歲和(50.3±10.6)歲。
2.2 調查人群血壓水平分布情況 研究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32.5%(1056/3250)。男、女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36.5%和29.6%,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齡組中男性的高血壓患者比例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P<0.01)。而女性55歲前發病率明顯低于男性(P<0.01),55歲后發病率顯著升高,接近男性組發病率(P>0.05),見表1。
2.3 不同特征人群高血壓患病率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高血壓患病率高于文化程度較低者(P<0.05);從事非農業生產者患病率高于農業生產者(P<0.01);不飲酒者發病率低于飲酒者(P<0.05);而吸煙者和攝入腌制食品較多者,高血壓發病率顯著增高(P<0.01),見表2。
2.4 高血壓與正常血壓人群臨床資料比較 高血壓組男性比例、年齡、糖尿病患病率、BMI、TG、TC、LDL-C、FBG、HbAlc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血壓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HDL-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高血壓與正常血壓人群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情況比較 參照“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列出的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對除高血壓、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和高同型半胱氨酸外的5個危險因素(年齡、肥胖、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進行分析。3250例調查對象中,合并0種、1種、2種、3種及以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分別占16.6%、27.4%、33.7%、22.2%。與正常血壓組比較,高血壓組人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血壓組,且合并3種以上危險因素者顯著高于正常血壓組,見表4。endprint
3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已占據我國疾病譜全因死亡的首位,而原發性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3]。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癥,可導致心、腦、腎、眼底及大血管等靶器官的損傷,從而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4-6]。因此,對高血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積極干預十分重要。
本研究顯示,江華瑤族35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32.7%,而≥65歲老年人患病率則達到42.9%,與顧東風等[7-8]研究報道的數值存在差異。這可能與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存在地域差異,且不同民族間存在差異有關。本研究還提示,在各年齡段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這種趨勢男性較女性更明顯,這與男性的社會環境及生活方式有關。在55歲以前,男性患病率明顯高于同年齡段女性組(P<0.05),而女性在55歲后,發病率迅速提高,接近或超過男性發病率,提示女性更年期內分泌變化對血壓的影響,女性激素有防止發生高血壓的作用。
高血壓的發病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各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中,對可控因素如肥胖、血脂、血糖、吸煙、飲食等日益受到重視,及早發現高血壓合并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并予以干預,成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9-10]。多項研究發現,高血壓人群出現多種代謝異常,并且出現心腦血管危險因素聚集的現象[11-13]。本次研究對年齡、肥胖、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等5個危險因素與高血壓相關性分析,顯示,高血壓組的BMI、TC、TG、LDL-C、FBG、HbAlc等明顯高于正常血壓組;高血壓組有40.6%的人群合并2種危險因素,合并3種以上危險因素者達到46.0%,顯著高于正常血壓組的4.5%。這提示了被調查的高血壓人群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高度聚集,也預示著此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性,從而對危險因素的干預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高血壓的發病與生活習性相關。本研究顯示,受教育程度低、職業為務農者的高血壓患病率低于受教育程度高和非務農者,主要可能與前者飲食中含脂肪、蛋白質等較少,以及更多從事體力勞動有關;調查還發現,瑤族成人飲酒、吸煙和進食腌制食品比例較高,而這些均與高血壓的發病相關,這也可以解釋本調查組高血壓的患病率高于以往的報道[14-15]。
綜上所述,江華瑤族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相對較高,其主要相關因素為年齡、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吸煙、飲酒、進食較多的腌制食品等。且高血壓人群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較為聚集,大多有多種危險因素同時存在,也使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高。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應加強健康宣教,提倡戒煙、限酒,少吃腌制食品。及時發現高血壓人群,并積極干預危險因素,是防止這一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2):579-616.
[2]武陽豐.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J].中華全科醫師,2012,9(2):110-111.
[3]劉力生,王文,姚崇華.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13.
[4]Lynch E B,Liu K,Kiefe C I,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knowledge in young adults and 10-year change in risk factors :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Study[J].Am J Epidemiol,2012,164(5):1171-1179.
[5]Wang Y, Wang Q J.The 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among US adults according to the new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guidelines[J].Arch Intern Med,2004,164(4):2126-2134.
[6]潘桂俊,宋道平,陳利云,等.不同年齡段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7):2303-2304.
[7]顧東風,Jiang He,吳錫桂,等.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和控制狀況[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2(2):84-89.
[8]趙秀麗,陳捷,崔艷麗,等.中國14省市為血壓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6):1148-1152.
[9]蘇耀安,孫蕊蕊,黃少光.英德市農村居民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2):14-16.
[10]趙美麗.談高血壓的認識和防治[J].中國醫藥導報,2010,5(28):157-160.
[11]武陽豐.高血壓危險因素聚集對高血壓患病影響[J].中華全科醫師,2012,9(2):110-111.
[12]戴俊明,衛志華,張蓓燕,等.高血壓病主要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高血壓雜志,2011,19(2):65-67.
[13]張麗萍.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社區高血壓患者2年隨訪管理效果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醫藥指南,2012,18(3):102-103.
[14]韋繼紅.鹿寨縣居民高血壓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6):88-89.
[15]何善嫻,楊鳳梅,李琳.北京市東城區安貞苑社區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30(4):340-341.
(收稿日期:2014-06-0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3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已占據我國疾病譜全因死亡的首位,而原發性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3]。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癥,可導致心、腦、腎、眼底及大血管等靶器官的損傷,從而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4-6]。因此,對高血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積極干預十分重要。
本研究顯示,江華瑤族35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32.7%,而≥65歲老年人患病率則達到42.9%,與顧東風等[7-8]研究報道的數值存在差異。這可能與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存在地域差異,且不同民族間存在差異有關。本研究還提示,在各年齡段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這種趨勢男性較女性更明顯,這與男性的社會環境及生活方式有關。在55歲以前,男性患病率明顯高于同年齡段女性組(P<0.05),而女性在55歲后,發病率迅速提高,接近或超過男性發病率,提示女性更年期內分泌變化對血壓的影響,女性激素有防止發生高血壓的作用。
高血壓的發病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各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中,對可控因素如肥胖、血脂、血糖、吸煙、飲食等日益受到重視,及早發現高血壓合并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并予以干預,成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9-10]。多項研究發現,高血壓人群出現多種代謝異常,并且出現心腦血管危險因素聚集的現象[11-13]。本次研究對年齡、肥胖、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等5個危險因素與高血壓相關性分析,顯示,高血壓組的BMI、TC、TG、LDL-C、FBG、HbAlc等明顯高于正常血壓組;高血壓組有40.6%的人群合并2種危險因素,合并3種以上危險因素者達到46.0%,顯著高于正常血壓組的4.5%。這提示了被調查的高血壓人群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高度聚集,也預示著此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性,從而對危險因素的干預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高血壓的發病與生活習性相關。本研究顯示,受教育程度低、職業為務農者的高血壓患病率低于受教育程度高和非務農者,主要可能與前者飲食中含脂肪、蛋白質等較少,以及更多從事體力勞動有關;調查還發現,瑤族成人飲酒、吸煙和進食腌制食品比例較高,而這些均與高血壓的發病相關,這也可以解釋本調查組高血壓的患病率高于以往的報道[14-15]。
綜上所述,江華瑤族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相對較高,其主要相關因素為年齡、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吸煙、飲酒、進食較多的腌制食品等。且高血壓人群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較為聚集,大多有多種危險因素同時存在,也使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高。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應加強健康宣教,提倡戒煙、限酒,少吃腌制食品。及時發現高血壓人群,并積極干預危險因素,是防止這一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2):579-616.
[2]武陽豐.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J].中華全科醫師,2012,9(2):110-111.
[3]劉力生,王文,姚崇華.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13.
[4]Lynch E B,Liu K,Kiefe C I,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knowledge in young adults and 10-year change in risk factors :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Study[J].Am J Epidemiol,2012,164(5):1171-1179.
[5]Wang Y, Wang Q J.The 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among US adults according to the new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guidelines[J].Arch Intern Med,2004,164(4):2126-2134.
[6]潘桂俊,宋道平,陳利云,等.不同年齡段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7):2303-2304.
[7]顧東風,Jiang He,吳錫桂,等.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和控制狀況[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2(2):84-89.
[8]趙秀麗,陳捷,崔艷麗,等.中國14省市為血壓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6):1148-1152.
[9]蘇耀安,孫蕊蕊,黃少光.英德市農村居民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2):14-16.
[10]趙美麗.談高血壓的認識和防治[J].中國醫藥導報,2010,5(28):157-160.
[11]武陽豐.高血壓危險因素聚集對高血壓患病影響[J].中華全科醫師,2012,9(2):110-111.
[12]戴俊明,衛志華,張蓓燕,等.高血壓病主要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高血壓雜志,2011,19(2):65-67.
[13]張麗萍.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社區高血壓患者2年隨訪管理效果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醫藥指南,2012,18(3):102-103.
[14]韋繼紅.鹿寨縣居民高血壓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6):88-89.
[15]何善嫻,楊鳳梅,李琳.北京市東城區安貞苑社區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30(4):340-341.
(收稿日期:2014-06-0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3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已占據我國疾病譜全因死亡的首位,而原發性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3]。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癥,可導致心、腦、腎、眼底及大血管等靶器官的損傷,從而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4-6]。因此,對高血壓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并積極干預十分重要。
本研究顯示,江華瑤族35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32.7%,而≥65歲老年人患病率則達到42.9%,與顧東風等[7-8]研究報道的數值存在差異。這可能與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存在地域差異,且不同民族間存在差異有關。本研究還提示,在各年齡段中,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這種趨勢男性較女性更明顯,這與男性的社會環境及生活方式有關。在55歲以前,男性患病率明顯高于同年齡段女性組(P<0.05),而女性在55歲后,發病率迅速提高,接近或超過男性發病率,提示女性更年期內分泌變化對血壓的影響,女性激素有防止發生高血壓的作用。
高血壓的發病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各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中,對可控因素如肥胖、血脂、血糖、吸煙、飲食等日益受到重視,及早發現高血壓合并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并予以干預,成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9-10]。多項研究發現,高血壓人群出現多種代謝異常,并且出現心腦血管危險因素聚集的現象[11-13]。本次研究對年齡、肥胖、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等5個危險因素與高血壓相關性分析,顯示,高血壓組的BMI、TC、TG、LDL-C、FBG、HbAlc等明顯高于正常血壓組;高血壓組有40.6%的人群合并2種危險因素,合并3種以上危險因素者達到46.0%,顯著高于正常血壓組的4.5%。這提示了被調查的高血壓人群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高度聚集,也預示著此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性,從而對危險因素的干預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高血壓的發病與生活習性相關。本研究顯示,受教育程度低、職業為務農者的高血壓患病率低于受教育程度高和非務農者,主要可能與前者飲食中含脂肪、蛋白質等較少,以及更多從事體力勞動有關;調查還發現,瑤族成人飲酒、吸煙和進食腌制食品比例較高,而這些均與高血壓的發病相關,這也可以解釋本調查組高血壓的患病率高于以往的報道[14-15]。
綜上所述,江華瑤族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相對較高,其主要相關因素為年齡、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吸煙、飲酒、進食較多的腌制食品等。且高血壓人群的心血管危險因素較為聚集,大多有多種危險因素同時存在,也使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高。為預防心血管疾病,應加強健康宣教,提倡戒煙、限酒,少吃腌制食品。及時發現高血壓人群,并積極干預危險因素,是防止這一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2):579-616.
[2]武陽豐.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J].中華全科醫師,2012,9(2):110-111.
[3]劉力生,王文,姚崇華.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13.
[4]Lynch E B,Liu K,Kiefe C I,et al.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knowledge in young adults and 10-year change in risk factors :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Study[J].Am J Epidemiol,2012,164(5):1171-1179.
[5]Wang Y, Wang Q J.The prevalence of prehypertension and hypertension among US adults according to the new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guidelines[J].Arch Intern Med,2004,164(4):2126-2134.
[6]潘桂俊,宋道平,陳利云,等.不同年齡段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7):2303-2304.
[7]顧東風,Jiang He,吳錫桂,等.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和控制狀況[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2(2):84-89.
[8]趙秀麗,陳捷,崔艷麗,等.中國14省市為血壓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6):1148-1152.
[9]蘇耀安,孫蕊蕊,黃少光.英德市農村居民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2):14-16.
[10]趙美麗.談高血壓的認識和防治[J].中國醫藥導報,2010,5(28):157-160.
[11]武陽豐.高血壓危險因素聚集對高血壓患病影響[J].中華全科醫師,2012,9(2):110-111.
[12]戴俊明,衛志華,張蓓燕,等.高血壓病主要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高血壓雜志,2011,19(2):65-67.
[13]張麗萍.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社區高血壓患者2年隨訪管理效果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醫藥指南,2012,18(3):102-103.
[14]韋繼紅.鹿寨縣居民高血壓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6):88-89.
[15]何善嫻,楊鳳梅,李琳.北京市東城區安貞苑社區高血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30(4):340-341.
(收稿日期:2014-06-04)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