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玉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和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和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針對我國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詳細闡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 策略
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灌輸式、一言堂式、填鴨式的教學,基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布置的作業也是機械、重復的抄寫,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使課堂教學死氣沉沉、缺乏活力,教學效果較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投入高、產出低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講解課文內容,學生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理解和識記教師講解的內容。盡管教師和學生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整體的語文能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
2.學生被動式學習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被動的學習。自主學習、思考和活動的時間較少,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方式單一
課堂教學成為語文教師的獨角戲,學生只能做配角或觀眾,造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通過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必須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而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有效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將自主學習的程序和基本方法教給學生。即先對課文進行整體通讀,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脈絡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通過閱讀提示和課后思考題,對要學的課文內容有基本的了解;認真閱讀課文,積極進行思考,把自己認為的課文重點、難點和疑點劃出來,記下自己的感受;最后用各種工具書和先導知識,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系統,將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掉。學生掌握了這套自學方法,在進行自學的時候就會有條理,知道自己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而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分析、思考、探究、發現、練習等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和自學效果。教師還要積極創設自主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良好教學氛圍,通過教師講、學生評,學生講、教師評和學生講、學生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教師可以積極組織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辯論賽,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學習、喜歡學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1.鼓勵學生交流自學成果
學生自學結束后,教師不能不管不問,應積極創造機會,鼓勵學生交流自學成果。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學情況和自學心得,學生若能主動站起來回答,則思維更加活躍,情緒更加高昂,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激烈的討論或爭論中可以不斷碰撞出新的觀點和看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并及時做出評價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小組討論或師生討論,通過討論,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營造民主的氛圍。而且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發言多種多樣、觀點不一,有利于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而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互相評價,學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啟發,加上語文教師的點撥,學生就能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鼓勵學生提問和創新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在教師的點撥下重新進行思考。同時,對于教師的講解,如果學生認為有不足之處,可以大膽地提出來,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當學生的想法與教師的想法完全不同或部分不同時,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具體想法,不將自己的想法直接強加給學生。對于一些學生思考不夠深入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進一步的探究,直至找到最合理的答案。
(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當中,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動口、多動手,進行有效的思考、觀察、討論和實驗,提高語文學習效果。自主學習結束后,語文教師要積極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是核心,教師的指導是關鍵,對學生的評價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通過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可以使學生的最終自學成果得到準確的反饋,一方面有利于語文教師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并及時發現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或不足之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自學成果有清楚的認識,明白自己與自學目標的主要差距,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動力,堅定自主學習語文的信心。另外,還可以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創建平等、自由、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促進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語文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逐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保持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并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對于別人不同的意見敢于辯駁,體驗到探究的真正樂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和初中語文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辦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大地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麗華.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D].上海師范大學,2011.
[2]張素珍.學校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3(7).
[3]王勇.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3(9). [4]馮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現狀及改進方法[J].學周刊,2013(17). [5]豐磊.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學語文,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