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巧明
摘 要: 雖然面對的教學環境不一定都能盡如人意,但一名教師的講壇下,坐著的都是一個個年輕而又鮮活的生命,只有不斷豐富自己,才能很好地教育學生。作者參加了教學技能比賽,談談參加這一活動的感悟。
關鍵詞: 教學環境 高效課堂 語文教學
首先,通過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和聽取專家的點評,我發現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明顯不足:
蘭州22中的老師講得本色而行云流水,寓巧于拙,預設與生成皆精巧自然,教師語言干凈準確,幽默風趣,旁征博引,學養豐厚,堪比大家。相比之下,我的綜合素質較差,這次輸得徹底,也輸得心服口服。專家提問時指出,我的教案太過簡略,課堂上對基礎的夯實不夠。總結以上問題,今后,我能做到也必須做到的便是由粗放走向細致。深研教材,在學識和教藝方面都有更扎實的功底,才能期望做到課堂上游刃有余。
未經過大賽磨煉,我的心理素質欠佳。我連一次上城聽課的機會都未曾有過,更何談經歷大場面呢?緊張的原因,一是底氣不足,二是未能以學習態度應賽。一個人的氣質決定于心胸和視野。修煉思想,才是關鍵。
其次,我對高效課堂的認識有了新的高度。
這次聽課我最大的感受是,大多數老師的觀摩課都很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張簡單的幻燈片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扎實的讀書練習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本色。
課堂是否高效是衡量課堂成敗的最重要的標準。教師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高效”,注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每節課都非常注重對預習的落實。上課直接解決字詞,沒有拖沓;導學目標明確,有利于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讀文本時有同學就能夠談得深刻、全面甚至語出驚人。這提醒我們切切實實把課前預習落實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預習、抓住導學目標的好習慣,上課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詩文閱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絕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讀,并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讓同學示范,其他同學提意見,進而激發同學的閱讀興趣,使其更好地領會感情,層次非常清晰。
很多老師會在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個別老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語文教學要有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學習過程。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問題、困惑,再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生字,感悟做人之道,再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啟發,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最后適度拓展。
經過以上分析,我明確了努力方向:
在設計教案時,充分考慮到教案設計的合理性,教案有較強的邏輯性和關聯性。首先在選材上,老師應該對所選教材有全面把握,包括所選文章的寫作風格;其次,教案上要盡可能使用專業術語。
一些課件所用色彩比較亮麗、鮮艷,這往往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生的觀察,不利于其看清問題的本質。我們提倡課件應該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簡單、方便,應該把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放在第一位,追求軟件的內在作用,而不是外在的所謂“美”。多媒體課件確實能夠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組合,形成一體化的教材,使內容單調、枯燥,以教科書、錄音帶、錄像帶各自獨立形式存在的傳統教材所無法比擬,但是作為輔助學科教學的軟件,尤其作為輔助課堂教學的軟件,如果過多地追求“多媒體”,那么不僅不能增強教學效果,反而干擾學生的思考,干擾課堂教學,削弱課堂教學效果。
立體利用時間。比如在找某些或某個學生在黑板上寫題或回答問題時,其他同學在干什么,是在思考、在練習還是瞪著眼玩?不少老師上課時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種情況,提問一個學生時,其他學生在玩;或按次序提問時,學生只思考自己的那個問題。這樣造成了時間的浪費和學習效率的下降。我們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讓所有學生都動起來。
參考文獻:
[1]于漪.于漪老師教作文.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喻旭初,韓小潔.中學記敘文寫作技法.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3]趙徽,荊秀紅.解密高效課堂.教育科學出版社.
[4]李炳亭.高效課堂九大“教學范式”.山東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