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艷
摘 要: 物理實驗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中心環節,隨著新課改的發展與深入,它的地位愈發凸顯。很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重視讓學生通過實驗體驗和學習,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有本質區別,這也是中國教育日益發展的證據。那么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到底怎樣發揮它的巨大作用呢?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教師把它作為教學首選工具呢?本文從三個角度闡述了初中物理實驗的重要作用:第一,通過實驗設問引入,吸引學生的眼球;第二,通過實驗實化概念,加深學生的理解;第三,通過實驗聯系實際,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關鍵詞: 初中物理 妙用實驗 巧設實驗 活用實驗
從我第一天拿到物理教科書的瞬間起,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為什么作為初中物理第一節課的《序言》,談的既非該本書的學習內容概要,又非物理學的重要意義,而是零零散散的幾個小實驗,它們之間也沒什么聯系,從作用上我一直覺得它既不具有引導性又不具有條理性,所以我一直認為它是一個奇怪的存在。編書者的意圖到底何在?
經過這幾年的教學,答案慢慢浮出水面。因為初中生正處于愛玩的年紀,對于他們來說學習歸根結底是枯燥乏味的,因為學習這件事情既需要動腦分析記憶,又需要動手計算判斷,所以,如果一開始就一股腦地把理論知識傾倒給他們,那么很可能就會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的發生:學生一開始就打退堂鼓,而這對于教師來說,結果就無疑是出師不利,未戰先敗。那么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無疑編書者下了一番苦功,即通過教師展示幾個物理中有趣的小實驗,讓學生感受其中奇妙的物理現象。這樣無疑是一擊即中,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對以后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投石引路的作用。
對于初中物理教學,物理實驗可以說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貫穿于整個物理學習。首先如果離開了實驗,物理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缺乏實用性。其次,物理實驗可以說是物理教學中用以激發學生求知欲的一大利器,因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并且可以有效減輕理論學習帶來的枯燥感和單調感。
那么到底物理實驗怎樣在物理教學中發揮它的巨大魅力呢?
一、妙用實驗設問引入,引人入勝
通過實驗引入新課,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引入方式,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推崇。可以說,相對于視頻、圖片等這類引入方式,它一直炙手可熱。因為它有著獨特魅力。
比如,講授在八年級下冊摩擦力時,以一個奇妙的物理實驗開場引入,效果十分顯著。該趣味實驗內容為“將兩本物理書一頁頁像洗撲克牌一樣相互交錯夾在一起,然后讓班級中的兩位大力士各自抓著其中一本物理書書脊的一端,用力往兩邊拉從而使兩本書分開”。實驗結果讓同學們大吃一驚,這兩位大力士竟然無法將兩本書分開。同學們立即來了興趣,嘰嘰喳喳地開始討論,而教師在這里也無需解釋,只需加一句:“到底是什么在阻礙兩本書分開呢?希望同學們在這節課結束時可以給老師答案。”引入新課就好了。
驚詫于這奇妙物理現象的學生一掃睡意,注意力立即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因為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對于這種有趣神奇的現象,就像一個開關一樣瞬間就把他們腦海中思考的房間打開了,條件反射般地思考為什么。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講授本節新課,在新的知識點中尋找答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關注度。
這樣的實驗可以說像一盞燈塔一樣,照亮遠方。
二、巧設實驗實化概念,加深認識
在物理學習中,有很多概念都很抽象,學生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到,缺乏切身體驗,導致學習難度增加,很難準確地把握和理解概念。其次他們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還尚未完全發育,也對物理學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阻礙。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把抽象的概念講透,使之形象化和生動化,一直是一個難關,而物理實驗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困難。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光的反射時,如果一開始就直接拋給學生反射現象及其規律的概念,則很可能造成學生的混亂。造成混亂的原因主要是光線已經反射現象對于學生來說缺乏實感,學生并不能用眼睛看到,無法在他們腦海中與知識點引發共鳴。而教師利用身邊的一些物品,比如平面鏡、可樂瓶、保鮮膜、激光筆、檀香等,制造一個云霧室,可以幫助學生切實感受到光線,讓“光線顯形”,幫助學生構建光的反射模型。
這樣的實驗,讓抽象的概念實物化,形象化,既生動又有趣。既可以讓學生觀察到明顯的反射現象,又可以為接下來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埋下伏筆,一舉兩得。并且作為分組實驗,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一舉兩得。
這樣的實驗可以說像曙光一樣,撥開迷霧。
三、活用實驗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物理實驗被很多教師選用,它最大的優勢在于它對于學生有致命的吸引力,這是傳統教育遠所不能及的。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會發現其實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的影子,只是他們從未深入探究。那么在這個已經學習了一定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現象分析,學以致用,不僅可以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的大氣壓時,學生已經通過很多實驗感知到了大氣壓的存在。老師可以拿出一盤田螺,然后每一組發2個尾部開口的田螺和2個尾部未開口的田螺,然后讓同學們以2人為一組開始吸螺螄肉,看哪個能吸出螺螄肉來。為什么媽媽在做田螺時一定要剪掉尾巴呢?這個小實驗獲得了非常大的反響,雖簡單但是新穎,而且將大氣壓的知識完美地與生活相結合,最重要的是學生對于這個小實驗非常喜歡,氣氛非常熱烈,可以說印象深刻,我相信通過這個實驗他們永遠也不會忘了大氣壓。
這樣的實驗,可以說像彩虹一樣,絢爛奪目。
這就是我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感知到的有關初中物理實驗的重要作用。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的基礎是觀察和實驗,而非一些很“虛”的東西。所以在中學階段就應該有意識地利用它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起一定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學習物理的興趣熱情,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起動手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