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
摘 要: 我國教育事業在不斷改革中進步,多元化評價的教學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以生物教學為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為學生的獨立性、思考性、創新性、自我認知性等奠定了基礎,是教學改革中的基本方向。本文分析了元認知能力與生物教學之間的關系及生物教學中的元認知評價,并針對生物教學的多元化評價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生物教學 多元化評價 元認知
一、引言
我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教育部出臺了多種教學標準,針對生物教學現有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方向。生物教學的多元化評價與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在教學后對學生不進行評價或評價方式較單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要改變課程評價方式、強調選拔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等,形成教學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二、元認知能力與生物教學的關系
元認知在教學中的概念是學生對教學內容和自身學習結構的一種整合過程,教師應該從學習目標中創新出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方式。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生物教學中注重營造環境,用實驗或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元認知。另外,元認知需要教師給予輔導,學生對其調控,可以看做是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自我調節過程。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都在不斷改變,這使教學內容不再枯燥乏味,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生物教學中的評價
現代教育方式已經發生很大改變,《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需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系統評價,構建評價體系,評價內容不僅包括學生的成績,更應展現在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意識、獨立意識等方面,了解學生的真實需要,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評價教育的功能。在實施過程中,生物教師逐漸發現現有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評價和考試制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評價主體單一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評價人與被評價人一直屬于主動與被動的關系,教師主動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被動接受,這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受到影響。一般而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存在素質教育的觀念,雖然教師的評價可能會調動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客觀看,學生被評價后大多較消極,自尊心沒有得到保護。
(二)評價指標單一
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效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班級為集體,學生的個體存在不同差異,教師過于追求成績,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沒有給予相應的關注,這是生物教學評價的不足之處。
(三)評價方法單一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通常采用量化方式,注重橫向比較,通常認為學習成績代表學生的一切成績,對學生的評價只是單一的筆紙檢測,對學生的綜合方面無法判定,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評價功能單一
目前的評價功能可以看做是對學生等級的劃分,評價的提升、改進、激勵功能未能得到很好利用,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發展給予的關注極少,顯示的評價結果只是單一的學生成績,未能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生物教學的多元化評價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生物教學的多元化評價的理念是指: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和態度。
《新課程標準》提出,評價需要在學生學習的整體過程中貫穿,不能僅對學生學習后進行量化評價,而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境,通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搜集更多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及掌握,評價功能由學生價值定位轉變為提升與發展。評價過程應該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相互評價,教師清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方式的需求,學生也清楚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
(一)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多元化評價內容包括智力和能力兩方面。人類的智力分為八種:語言、邏輯、空間、身體運動、音樂、人際關系、內省、自然智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通過不同的組建方式將不同智力進行組合及加以運用以完成學習任務。智力的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智力在不同領域中有所差別。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材、方式和評價標準,幫助學生揚長避短。能力方面是指學生的學習結構方面不同,所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1]。教師應該從原有的傳授知識轉變為教育學生。
(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通過以下兩種方式:①學習方式,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展開不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②學習效果,通過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處理能力、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主體給予真實的評價。
(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1.學生自評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給予評價。教師培養學生的自評能力,自評能力的提高便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是對自己學習的一種負責表現。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反省,養成自學、自評的習慣,并引導學生確立新的目標[2]。
2.教師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及表現給予客觀評價,不能僅以分值定位,評價后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
3.學生互評
學生之間的互評能夠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使其學會尊重并欣賞他人,并且更清楚自己的不足。
(四)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1.自我提問
自我提問是指學生對自己提出問題,達到自我計劃、自我監督、自我調整的目的,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3]。
2.教師換位思考
生物教師的思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中要將自己的思維方式與思維活動充分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清楚學習任務不僅是學習知識,還是一個觀察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教師要將自我思維敞開,讓學生思考和評價,從中受到啟發。
五、結語
教育評價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點工作,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正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并且讓學生融入其中。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下學生與教師共同進步,促進學生學習、思考、創新等元認知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建金.大學生元認知能力培養的戰略反思——以外語教學為進路研究[J].戰略決策研究,2013,07(05):47-51.
[2]黃磊.基于案例模式的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6(03):144-146.
[3]冉璐,鄧曉霞.經管專業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培養——以可雇傭性為導向[J].教育教學論壇,2013,05(1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