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賢舉
摘 要: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貫徹這一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徑就是課堂小組討論。本文就高中生物課堂中小組討論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中生物課堂 小組討論 實施策略
在知識經濟時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已成為新時期課堂教學的主流。其中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是變革方式中最有特色的一種途徑,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而課堂小組討論是實施這種合作學習策略的重要環節。隨著以高新科技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影響的不斷深入,小組討論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睞。那么怎樣才能組織好課堂小組討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筆者認為在高中生物課堂小組討論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精心設計討論點,等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小組討論教學成效顯著。
1.教師要精心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討論氛圍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討論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自然而然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可以想象:一位緊張害怕的學生,滿腦子想的是如何控制自己別犯錯,緊張地猜測任課教師的意圖,他還有精力自主探究討論生物學基本規律嗎?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小組討論教學中,筆者認為首先要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包括友好親密的同桌,團結奮進的集體,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次是建設溫馨和諧的教室文化。從班訓到黑板報,從名言警句到各類專欄,都充分體現人文色彩;最后是建立學生認同的制度文化,從而變外界干涉為自動約束。總之,讓學生身居其間,充分享受愛的滋潤,充分體驗主人的角色。
2.教師要精心設計小組討論的“討論點”
“討論點”通常指討論的問題。研究中教師普遍認為準確地確定討論點是討論式教學的難點,因為討論點的確立直接關系課堂討論質量。經過實踐,筆者認為討論點確立依據的共性主要有:
2.1在教學的重點處開展課堂小組討論。圍繞教學重點組織討論,往往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維步步深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因此,教師要認真鉆研和熟悉教材,把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2.2在學生理解的疑難處開展課堂小組討論。教學難點是縱橫交錯的關鍵點。學生年齡小,對有些抽象知識會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如果在教學中采取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的教法,就能幫助學生實現認知目標。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緊扣學習目標,圍繞學習內容,突出重點、難點,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難度和梯度適中的系列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使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實現對知識點理解的疑難處的深化理解和有機融合。
2.3在知識的關鍵處開展課堂小組討論。教學中的新知常是舊知的延伸或幾塊舊知的結合。這些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就是教學的關鍵。一些問題,要解決它有一些“突破口”,這些“突破口”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這些關鍵處,組織小組討論,能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使一些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3.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小組討論的契機
3.1在學生有不同見解時開展課堂小組討論。由于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及認知水平不一樣,不同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會產生不同想法,這是思維真實的表現。對于學生不同的見解,教師不能簡單地否定,要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出發,鼓勵勤于思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3.2在學生解題出現錯誤時開展課堂小組討論。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維方法不合理,在解答問題時經常會出現錯誤方法,這正暴露出他們真實的情況:學習內容沒有掌握好。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并及時予以糾正,這對保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3.3在學生提出問題時開展課堂小組討論。學生經常會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產生懷疑、困惑,從而促使他們提出問題。學生會提問題,這是主動求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點,教師要結合問題,抓住契機,讓學生在集體討論中解決問題。
4.教師要有效調控小組討論進程
教師在討論中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在討論中懂得分享其他同學的知識、經驗,在討論中產生思想的碰撞,在討論中達成共識。也就是幫助學生從依賴性學習轉向自主性學習,由單一的個體學習轉向合作性學習。而如何在討論過程中取得上述教學效果就得依靠教師在討論中實行有效調控。
4.1調控小組討論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小組討論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可我們發現在討論中,有些學生恪守著“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的信條,在討論中總是很被動,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見解,怕其他同學會嘲笑他。展示討論結果時發言的總是那么幾位膽子比較大的、表現欲較強的學生。而部分學生則充當“看客”或“聽眾”。這時我們不禁對這種討論的實效性產生了懷疑。小組討論教學本應使學生“人人參與”,讓學生感覺到合作的無窮力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應注意做好指導工作,首先是對討論小組長的指導,指導他們如何根據本組實際情況,給每個成員分配角色,如何在討論過程中調動本組成員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如何做好討論記錄,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為本組討論搜集資料。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得深入每一個活動小組,引導他們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并且力求創造一種較寬松的討論環境,讓那些膽小、內向的學生消除焦慮,培養他們敢于大膽發表自己意見的信心,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在討論過程中體驗成功。
4.2調控小組討論交流過程。要使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取得實效,教師必須對小組討論交流過程進行指導與調控,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提示、點撥、設疑、答疑等。一是調控學生的情緒。在討論中,學生極易出現強烈的情緒,有時甚至影響紀律,降低討論質量,所以教師既要激發學生的情緒,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參與,又要尋求有效方法,使學生的情緒保持良好狀態。二是調控進程,討論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通過提要求、分級檢查等形式,保證討論活動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三是發現問題,尋找典型,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小組討論中的典型問題。
總之,課堂小組討論教學是學生參與教學并實現自我教育的好方法。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小組討論教學是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改變以往單純依賴模仿記憶的學習方式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課堂討論的新形式、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