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效東
摘 要: 五年制高職學校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遵循一定的原則,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對持續提高五年制高職學校的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學校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構建
五年制高職學校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是學校的生命線,全體教職工都應當有較強的教學質量意識。如何構建科學而可操作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監控,從而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已成為辦學中一個十分緊迫而又重要的課題。
一、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指導思想
1.全面質量管理。
對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已是教學質量管理發展的必然。
教學的全面質量管理就是為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的綜合性管理。簡單地說就是運用全面質量管理原理,結合學校教學過程的特點,形成科學規范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教學質量管理水平。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施行全過程管理,也就是對教學全過程的一切環節進行質量監控;二是全員性管理,即質量管理人人有責,人人為自己擔負的工作和工作質量負責;三是全面提高工作質量的管理,通過提高各項工作質量提高教學質量;四是綜合性質量管理,即進行系統的整體性管理。
2.目標管理。
目標管理是美國企業管理專家德魯克1954年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它是以泰勒的科學管理學說和行為科學理論為基礎而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將目標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完全引入教學管理中,能使教學評價發揮更大的激勵作用。這種管理制度就是讓本校教職工參加制定工作目標,實行“自我管理”并努力實現工作目標。通過檢查評價,判斷實現工作目標的程度,學校根據完成情況給予職工相應的獎勵,借以激勵教職工為實現更高的目標而努力。
3.以人為本。
五年制高職校的教職員工作為學歷層次較高的一個群體,有強烈的要求被認可的意識。在教學工作中,用“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行教師隊伍管理,可使得教職工的情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最大限度地培養教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
二、構建教學質量監控指標體系遵循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學校在建立和實施教學質量評價時,指標的遴選與主要觀測點都要經過科學的論證與檢驗,杜絕隨意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避免人為因素,控制無關因素,使教學質量的評價達到科學化、客觀化。
2.獨立性原則。
這也是對評價體系建立的科學性追求,即從事物的某一個分類基準出發,分解要素項目,各項指標之間互不相容,每個指標都獨立地提供信息,不能有重疊關系,避免冗余指標的干擾,保證評價的信度與效度。
3.可測性原則。
評價是通過指標體系判斷既定目標的達到度,評價指標體系應是目標的具體化、行為化,其表述語言具有可操作性,評價項目和要素是可觀察、可感受、可測定、可評價的,語言要簡潔、準確、便于操作。
4.全面性原則。
教學質量監控需要貫穿于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指標體系涉及教學運行和教學基本建設的各個環節,對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實施全面監控。
三、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開發和構成
1.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總體框架。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影響質量的各環節進行系統監控與評估的系統,它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持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內容包括目標的確定、各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建立、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分析、評估、信息反饋、調控等。
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基本原理是戴明循環(PDCA),是由目標和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改進(Act)構成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學質量監控PDCA循環,螺旋的頂部就是監控的終極目標——教學質量“零缺陷”。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由教學質量目標體系、教學質量信息系統、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和教學質量反饋及獎懲系統組成。
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由校、系、室三級構成。校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由教學副校長領導下的教務處、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組和評估專家組組成。系部教學質量監控組織由系主任領導下的辦公室、系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組成。
2.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體系。
(1)人才培養目標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學科專業改造和發展方向等。
(2)人才培養過程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實施、教材的選用、師資的配備、課堂教學質量、實踐性環節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試卷質量等。
(3)人才培養質量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課程合格率、各項競賽獲獎率、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畢業率、就業率、就業層次、用人單位評價等。
3.教學質量標準化。
制定各教學環節規范化的質量標準和工作流程,規定教學質量管理的記錄載體及形式,明確歸檔要求,達到教學質量監控簡捷化、常規化的要求。
4.確定監控形式,完善監控制度。
教學質量監控形式主要有查、看、聽、評、測、研。查即查閱與教育教學質量相關的制度、文件、教學資料、學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等;看即查看教學秩序、學生學習風氣、教學條件準備情況;聽主要是指聽課和師生對教學情況的反映;評是指通過督導聽課、公開課、教師教學工作質量評價、內審和管理評審等方式對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程序文件進行客觀評價;測是指通過學生評教、教師評學、學生對服務部門滿意度調查等數據分析教學質量、學生質量和服務質量;研是指開展市場需求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和新生素質調研活動,不斷完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總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要形成從制定質量標準到設定工作流程,再到確立評價辦法,最后到建立獎懲保障“一條龍”過程,涉及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盡可能做到客觀、合理。
參考文獻:
[1]《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2012〕194號).
[2]易連雙.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6):179.
[3]張建杰,賈麗霞,王韜,吳濤,何雪菁,塔依爾·玉努斯.構建教務網絡管理系統及其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實踐探索—以新疆大學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例[J].新西部,2010(1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