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雙兒
【內容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條件,是“最好的老師”。物理學科的性質與特點凸顯出興趣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優先考慮和采取各種方法去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物理教學 初中生 興趣 培養 實踐
學習是一種認知活動和過程,需要個人情感的參與,其中,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是一門嚴謹、抽象的自然科學。要領悟和實踐好物理學科中定理和規律,學生就必須勤思考。這首先就需要學生有對物理學科的濃厚興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努力使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為他們自覺的行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逐步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一、依據教學內容設置情境
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使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引入磁現象時,通過播放了一段圖文資料。《晉書·馬隆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公元三世紀時智勇雙全的馬隆在一次戰役中,將敵軍引至一條狹窄的山谷中,身穿鐵甲的敵軍個個都被吸住,動彈不得,而馬隆的兵身穿犀甲,行動如常,敵軍以為馬隆的兵是神兵,故而大敗。學生津津有味地看著,甚感迷惑,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緣由。這時,引入“磁現象”教學內容,學生自然就有了學習興趣。
二、引入生產、生活經驗知識
理論來自于實踐。同樣的,物理知識也是從實踐,尤其是生活實際中得來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力求貼近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物理知識,這就使學生備感親切,感覺物理就在身邊,并不深奧和難學。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后,又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使學生在對科學的理解中獲得發展興趣。如在講壓強時,圖釘的釘帽做得很大,而釘尖做得很尖,為什么?通過探究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的結論后,讓學生解釋茫茫雪原,浩浩無邊,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一個陷入及膝的雪中,寸步難行。而雪橇使另一個插上翅膀,疾馳如飛。為什么?這樣讓學生經歷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開展演示實驗
物理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實驗,經過認真思索而總結出來的。在教學中要多開展實驗,特別是趣味性的演示實驗。因為新、奇、懸、趣、迷的實驗,會吸引初中生。如筆者在講大氣壓是否存在時,做了兩個演示實驗。(1)覆杯實驗。把玻璃杯中倒滿水,用紙片蓋住瓶口倒過來,看到紙片不會掉落,水不會灑。(2)瓶吞雞蛋實驗。把剝了皮的熟雞蛋小口朝下堵住瓶口,雞蛋不會掉進瓶里。把浸過酒精的棉花點燃放進廣口瓶里,然后把剝了皮的熟雞蛋大口朝下堵住瓶口,看到雞蛋掉進瓶里。這時學生感到很好奇,很想知道為什么,這時抓住這一契機,因勢利導,很容易激發他們進一步探求大氣壓的興趣。
四、運用多媒體增強直觀性
我們知道: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盡管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物理概念、規律的抽象難懂,好多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有的又無法用實驗演示,這給學習物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而如果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聲像結合,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地將物理知識由靜到動,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接受信息,使學生興趣倍增。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抓住最佳時機,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如在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筆者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引入:1912年秋天,遠洋航輪“奧林匹克”號與較小的鐵甲巡洋艦“豪克”同向航行,但是當二船平行的時候,突然小船竟然扭頭幾乎筆直地向大船沖來,結果小船把“奧林匹克”的船舷撞了一個大洞。學生看得入神,卻又非常驚訝,很想弄清楚為什么。又如在學習“物態變化”時,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霧、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樹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來時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爐燒水時水壺上冒出白氣,茶杯上的白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等現象,創設出“霧、霜、冰”是怎樣形成的?“水為何會變成白氣?”“白氣又為何會變成水滴?”等一系列情景,這樣會緊扣學生心弦,引學生入勝。
五、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
中學生由于思維有了一定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他們常常不滿足教科書上現存的關于事物現象的解釋,而喜歡自己尋根究底。鑒于此,我們不能把他們的物理學習囿于課堂,而要引導他們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也就是說:除了課堂教學外,我們應指導和布置相應的課外活動內容,比如:(1)開展趣味課外活動。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精心設計趣味物理實驗讓學生來完成如“飛機投彈”、“噴氣火箭”、“紙鍋燒水”等。(2)科技小制作。如自制電鈴,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針孔照相機,制作潛望鏡和樓梯電燈開關電路等,并組織展評。(3)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識和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增加學生的科技知識。(4)組織社會調查活動。如調查當地噪聲污染、用電、環境污染等情況,通過這些,他們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識,結合實際去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對物理知識就有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參考文獻】
[1] 張振生. 關于激發高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探討,《考試:教研版》,2009年第7期.
[2] 侯英紅. 實踐中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之探究,《中學時代》,2013年第10期.
[3] 倪明旺. 淺談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方式,《中小學教師培訓》,2002年第2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永新縣永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