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鴻
高效課堂改革,我校已經實踐了兩個學期,在這緊張繁忙的日子里,讓我真正經歷了一次全身心的蛻變。在這兩學期的聽課、講課、評課、研討等活動中,我對“高效課堂”的認識也從理論回歸到了現實,從空泛的暢想觸及到了它的實質,在把理想轉化為現實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了“高效課堂”的實效性,雖然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方法、方式多種多樣,但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摸索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下面我從五個方面對自己的體會加以總結:
一、認真學習學科理論是高效課堂的支撐
當代教育要求我們教師既要隨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還要善于學習,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學科理論來充實自己的教學。我在假期里已經多次接受培訓并試著編制導學案,但那只是在機械地接受知識,心里多少有些抵觸和茫然。通過這一學期邊上課邊研究改進,同時參與了組內的聽課、評課,還有學校領導深入課堂的指導。我的觀念在逐漸更新,在一次次碰撞與交流中不斷創新,更加堅定前方是一條寬闊的大路。看到我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時,我的信念更堅定了,信心也在一點點增強。我想這些都是課改成功的基石,我將繼續不斷地鉆研,使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
二、成功的導入是高效課堂成功的開端
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激發學生高昂的求知欲望,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整節課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因此,在教學的導入階段,我經常以歌曲、歌謠、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動起來,當然活動不是簡單為了熱鬧而組織的,而是創設情景貼近學生生活經歷和學習經驗的情景,讓學生進入學習英語的狀態,時間可以是3至5分鐘。堅決取締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的課前熱身活動。
三、高效課堂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
(一)結合學習目標在預習中發現問題
在上節課結束后,給學生提出下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到導向、調節和維持作用。所以一定要細化,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檢測性。學生依據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結合導學案自主預習本課內容,找出學習中的疑難和重點句型,并在小組內或與其他同學合作解決部分疑難問題,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在教師引導下合作探究
在熱身和導入之后,先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再學本課的重點知識。比如學習新單詞的讀音,通過自主學習后,自己的發音是否正確就要通過合作來完成。我的做法是先對學,把小組中的六個人分成三對,即一個學生讀,對面的一個學生聽,所有的學生就開始動起來。在讀或聽的時候就可以發現與他人讀音不同的單詞,等對學完成后,再進行組學,即把與他人發音不同的這些詞在小組內提出并討論,最終在小組中先達成一致。最后再聽錄音訂正小組討論結果是否正確。有疑問的地方由小組長提出并在老師引導下共同解決。這樣學生既掌握了讀音規律,又學會了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通過練習,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1. 鞏固性練習。鞏固練習有幾種形式,具體應用哪一種形式,根據所學內容而定。通過完成課本上的練習,來鞏固知識,完成知識的初步輸出(根據題目的要求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小組完成)。通過完成隨堂練習來鞏固知識(一般由個人完成,小組可以互助檢查)。通過角色表演和進行對話的方式來完成(一般小組完成)。當然在本環節中,教師的指導和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2. 生成性練習(知識拓展)。教師設計任務,由小組共同組織完成,在活動中完成學生間的互助合作(教師設計的任務,需小組合作才能完成,要側重小組中的全員參與)。學生根據本課的學習重點,自由組織活動(如對話創編、情景劇創編,游戲創編等)然后由各小組展示。動手操作,小組競賽。
當然,這一系列的活動是在教師掌握課標、吃透教材、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在高質量落實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程序、備作業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這樣,才能落實每一位學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鐘的高效;才能關注每一個有問題的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問題;才能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讓學生自主卻不自流,讓學生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全神投入,緊張而愉悅地學習。
四、精心培養小組長是完成高效活動的重要條件
小組長是教師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得力助手,優秀的小組長可以高效率地合理進行小組分工和組織小組活動,是快速、高效完成小組活動的重要條件。因此小組長的培養,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選擇成績較突出,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學習認真負責,工作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然后,要向小組長明確任務和工作要求,并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對小組長進行培養。
五、搞好小組評價工作是刺激學生學習激情和小組競爭的必要因素
小組評價分為組內評價、組間評價、教師評價。班內設一張評價表,一周一匯總,按常規檢查、學習成績計入個人成績,個人成績匯總后形成小組成績,每周一總結,評出最佳小組,給予表彰獎勵,對有問題的小組及時反思,限期整改。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對學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確引導,經過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之,高效課堂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高效課堂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堅信“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所以我還將繼續學習和摸索。邊實踐、邊總結,盡快彌補自己教學上的不足,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