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
【摘 要】 本文從對體育動機的概述和產生的條件出發,從發展的角度,來淺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動機的培養。
【關鍵詞】體育教學 動機 培養
前言
所謂動機是一種由需要所推動的、達到一定目標的行為動因。體育動機是指推動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心理動因,是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教育和家庭等條件的影響下形成的,表現為對體育學習的意向、愿望或興趣等形式,對體育的學習和鍛煉起著推動作用。良好的學習動機既是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前提條件,又是學生形成優良思想品德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參閱大量的文獻資料,重點闡述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1體育動機產生的條件
任何動機的產生都受一定因素影響,我們著重從內在需要和外在誘因兩個方面闡述引起學生體育動機的條件。
1.1 內在需要
動機是個體行為的起點,也是個體行為的推動力量。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們無論從事什么活動都受一定的行為動機支配,當人們對事物具有某種需要時,便產生了動機。學生的體育動機是在對體育活動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生在長期的體育活動和體育鍛煉中體驗到,參加體育活動使他們身體健康,動作靈敏,精力充沛,學習效率高,并且能自我調節情緒,掌握技術技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增加上進心,加強注意力,錘煉意志力,使其性格開朗,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1.2 外部誘因
外部誘因是指激起體育參與行為的外部原因,它是能引起個體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并能滿足個體需求的外在刺激。能夠引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外部誘因很多。例如:寬敞的運動場會吸引學生去跑步;各種球類設施會使學生想去打球;各種體育運動競賽或關于體育運動的書刊、電影、電視都會激起學生對體育的激情;在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的生動性、方法的直觀性、教師的淵博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富有啟發式的教學,以及教師在體育課上的表揚、激勵及同伴間的情緒感染都會引起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2體育教學中動機的培養
導致學生體育課上的體育動機可由需要誘發,也可由環境因素引起,但往往是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相互影響的結果。培養學生的體育動機就是通過創造外部條件來滿足學生的內在動機,并通過創造外部條件來滿足學生對體育活動的不同需要。下面我們就目前的教育狀況,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幾種培養學生體育動機的教學途徑。
2.1 在體育教學中對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教育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的評價和態度體現,反映了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好壞、主次、輕重的看法及欲采取的行為。學生的體育價值觀是決定其體育參與動機的心理基礎,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體育價值觀的教育,使他們正確認識到體育與德育、智育的關系,像看待德育與智育那樣,重視自己體育的發展,把體育與促進自己全面發展聯系起來。在教學中,體育教師需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充分了解體育活動對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正確認識體育的社會價值,將體育對自身的價值和社會價值結合起來,逐漸改變對體育的認識,形成良好的體育動機。
2.2 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目標設置
人們參加體育活動屬于有目的的行為,通過對其進行目標設置可以激發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指導其行為。在體育教學中為學生確立當天或一個階段內所要達到的目標,當這種目標轉化為練習者的內心需要時,就會使練習的進行經常在自己的意識控制之下,從而提過自我的努力程度和動機水平。在進行目標設置時要根據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定得太高,但亦不能太低,要給學生提供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以達到目標的方法,并針對此目標提出具體的建議。 另外,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一般來說,短期目標最有效,對學生的行為最容易產生立竿見影的推動作用,但也必須有長期目標的引導,其行為才能更加自覺、堅持不懈。再者,如果平時在教學中發現學生有過失敗的經歷,這時就需要讓他們從小的、容易的、力所能及的目標著手,同時引導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經歷,教師也應該為他們每一次的進步給予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
2.3 在體育教學中多進行歸因教育,以維持其動機的強度
在體育教學中能直接看到技能動作的效果,因此歸因活動就比較頻繁。例如:在體育課上對于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許有人歸因自己“努力不夠”,有人歸因“沒有學好體育的能力”或者“老師教得不好”。這樣,在今后的學習中,前者可能通過加強努力的辦法改變不良的學習狀況;而后者卻可能表現出對學習無信心、不愿意為成功付出努力。因此正確的歸因直接影響人的學習情緒、自信心、個性的發展及后續行為的動機,正確的歸因是教育的結果,教師就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歸因教育。在教學中進行歸因教育的重點在于:第一,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結果做全面歸因。第二,要引導學生從內在因素找原因,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真正能力,找到自身的價值及失敗的原因。
2.4 優化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是引起體育動機的外部誘因。我們可以設想,當學生走進寬敞明亮的健身房,踏著柔軟的地毯,聽著優美的音樂,墻壁上的大鏡子映出他們充滿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會產生激動、愉快、自豪、躍躍欲試的感覺,從而樂于進行鍛煉。因此,學校要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購置充足的體育器材,改善體育教學環境。對于有些沒有足夠資金完善其體育設施的學校,應該能保證基礎的體育設施配備,要有能保證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所需的場地和器材。
結束語
人們參加體育活動不可能單純依靠外力維持,而是必須有主體的積極性。人們有了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就會產生認知的活躍、情感的振奮和意志的努力。它既是體育活動效率與質量的保證,又是促進學生個體和諧發展的條件。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體育動機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良好的學習動機不僅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和鍛煉,而且為個性發展奠定了基礎,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發展,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