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學 孔德榮 殷曉 李猛 趙青霞 趙中健
[摘要] 目的 探討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用阿立哌唑、齊拉西酮、利培酮治療后催乳素水平變化及閉經原因分析。方法 采用隨機雙盲對照研究,收集本院2012年7月—2013年9月首發確診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80例,分為阿立哌唑組、利培酮組,齊拉西酮組,每組各60例,療程6個月,治療前及治療后1個月、3個月及3個月分別檢測催乳素水平及閉經例數。結果 利培酮組治療后催乳素水平顯著升高(P<0.05),有多例出現閉經現象;阿立哌唑組及齊拉西酮組治療后催乳素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現閉經例數比較少。結論 利培酮用藥的患者容易出現催乳素升高、閉經等現象,而阿立哌唑及齊拉西酮卻很少出現這種情況,療效也比較好,建議使用。
[關鍵詞] 阿立哌唑;齊拉西酮;利培酮;催乳素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4(c)-0024-02
與傳統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對陰性癥狀及認知功能缺陷的改善作用也明顯增強。但臨床上常見到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引起催乳素增高、閉經等不良反應,而且不同的藥物影響程度不同。該研究2012年7月—2013年9月探討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阿立哌唑、齊拉西酮、利培酮治療后對催乳素的影響,旨在為選取療效更好、不良反應更小的抗精神病藥物提供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215例,脫落35例,完成180例,年齡18~45歲,平均年齡(31.5±9.6)歲,潘氏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60分,均符合ICD-10精神分裂癥國際診斷標準。排除物質依賴、藥物濫用、妊娠、哺乳期婦女、其他因素引起月經失調的病例及免疫相關疾病,排除嚴重軀體疾病及既往有內分泌、神經系統疾病者,近半年內服用過激素和免疫調節劑者。人院前1周未服用抗精神病藥。隨機分組及平均劑量:阿立哌唑組10~30 mg/d,不超過30 mg/d;利培酮組2~6 mg/d,不超過6 mg/d,齊拉西酮組40~160 mg/d,不超過160 mg/d。觀察期間除苯二氮卓類外不合并其他藥物。
該研究獲得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本人或家屬獲得授權同意并簽字。
1.2 標本采集
研究組在治療前后清晨6:00—7:00采集靜脈血5 mL,待充分凝固后3 000 r/min離心10 mim,分離血清,并儲存于-20 ℃冷凍保存待測。
1.3 儀器和方法
催乳素檢測采用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的Unicel DXI 800型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分析儀(試劑盒為該公司配套,批內變異系數為4%,批間變異系數為7%)。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每一批次均進行定標,每天做室內質控,儀器保養,每年參加衛生部室間質控,均成績優秀。催乳素正常參考范圍為3.74~26.72 ng/mL,以<26.72 ng/mL為異常升高。統計用藥后出現閉經例數。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催乳素(PRL)變化
對3種藥物治療前后PRL變化情況進行了檢測和總結,結果見表1。由此可以看出,用藥后,利培酮治療組PRL水平明顯上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及P<0.01),而阿立哌唑組和齊拉西酮組治療前后PR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組共發現閉經29例,占16.11%,其PRL水平均比正常范圍3.74~26.72 ng/mL的上限高2倍以上,閉經者中最低PRL值為55.36 ng/mL。
表1 3種藥物治療前后PRL水平比較[(x±s),ng/mL]
2.2 抗精神病藥物致閉經例數分析
3種藥物中,利培酮組出現閉經例數最多,23例,比例達38.3%;其次是齊拉西酮組,4例,比例達6.67%,阿立哌唑組最少,僅出現2例,比例為3.30%。見表2。
表2 3種藥物治療后出現閉經例數及時間(各60例)
3 討論
研究表明,部分抗精神病藥可引起血中催乳素增高。催乳素的分泌受多巴胺2(D2)受體與5-羥色胺(5-H2)受體的調節。D2受體抑制催乳素的分泌,而5-H2受體促進催乳素的分泌[1]。典型抗精神病藥由于阻斷了漏斗-結節多巴胺通路的D2受體,刺激PRL大量分泌。大多數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不引起明顯的PRL升高,可能是主要阻斷中腦-邊緣系統和中腦-皮質通路,對漏斗-結節通路幾乎不阻斷。
利培酮作為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代表,卻引起催乳素明顯升高,發生率甚至超過典型抗精神病藥,推斷其并不完全受多巴胺的影響,可能還有某些因素直接作用于垂體的泌乳細胞。利培酮引起的催乳素水平升高與治療的劑量呈正相關。該課題研究發現,利培酮組在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催乳素水平顯著升高,與上述報道相一致。
阿立哌唑為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具有獨特的作用機制和藥理特性,能通過部分激動D2、5- HTlA受體和阻斷5-HT2受體活動的共同介導而產生療效,既可上調多巴胺功能的不足,又可下調多巴胺功能的亢進,是多巴胺遞質的穩定劑,因此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的陽性、陰性癥狀及認知功能[2-3]。這也是其極少引起高PRL血癥的基礎[4]。早期實驗還發現在持續治療時能顯著降低PRL水平[5]。樊學文[6]對120例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用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療8周,進行對比研究發現,阿立哌唑組治療前后催乳素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可作為首選藥物。
齊拉西酮與其他D2/5-HT阻斷劑相似,但其尚具有5-HT1A受體激動效應及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作用,可延緩體重的增加,并可降低升高的血糖,但與催乳素方面的關系則少有報道。該研究發現,雖然阿立哌唑及齊拉西酮組治療后催乳素水平也有升高,但升高幅度很小,與治療前相比沒有明顯差異,與有關文獻報道相似[7]。李巧[8]等研究也認為齊拉西酮不引起明顯的催乳素升高,而利培酮有較強的致催乳素升高作用。
長期高催乳素血癥可使精神分裂癥患者性激素分泌紊亂。抗精神病藥物可引起肥胖,特別是女性患者,提示也與催乳素升高有關。催乳素還可通過抑制卵巢和垂體促性腺激素作用而引起閉經。該課題研究發現,3種藥物治療后,利培酮組出現閉經的比例最高,達38.3%,相當于每3人中就出現1例。齊拉西酮組次之,阿立哌唑組最低。
綜上所述,雖然三種藥物療效相當,但不良反應差異較大。利培酮雖然價格低廉,療效也不錯,但其可使催乳素升高,造成女性病人閉經,溢乳等,乃至出現減藥甚至斷藥的情況,治療依從性較差。因此,選擇一種療效較好而又不使催乳素明顯升高的藥物,如阿立哌唑、齊拉西酮等,對于精神病的病情穩定有較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肖旭曼,雷素珍.經顱磁刺激與阿立哌唑治療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癥對照研究 [J].臨床心神疾病雜志,2012,18(4):303.
[2] 顧廣善,黃振英.阿立哌唑與喹硫平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臨床心神疾病雜志,2012,18(2):110.
[3] 陳慶紅,張啟權.阿立哌唑與奧氮平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J].臨床心神疾病雜志,2012,18(5):397.
[4] 黃六容,魏炎.利培酮與阿立哌唑對女性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催乳素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1,17(5):389.
[5] 周勤援.利培酮與喹硫平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9):128-129.
[6] 樊學文,周桂明,徐良雄.阿立哌唑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催乳素和體質量的影響[J].臨床心神疾病雜志,2013,19(3):199-200.
[7] 崔開艷,劉蘭芬.齊拉西酮與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泌乳素及體質量、血糖、血脂的影響[J].精神醫學雜志,2010,23(1):7-9.
[8] 李巧,張婷.齊拉西酮對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2,21(9):88-89.
(收稿日期:201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