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崇 馬燕鋒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前列地爾(曼新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效果。方法 隨機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102例分為2組,對照組采用甲鈷胺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前列地爾治療,對比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實驗組51例,總有效率為94.23%,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正中神經運動傳導速度和感覺傳導速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前列地爾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加快神經傳導速度,值得應用。
[關鍵詞] 前列地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神經傳導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4(c)-0040-02
糖尿病是臨床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疾病,在全球范圍內正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且全球范圍內每年新發患者達到700萬人以上[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目前糖尿病常見的一種慢性并發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統計,全球有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并發有周圍神經病變[2]。曼新妥為有效的改善微循環藥物,改善神經障礙方面有明顯療效。2010年2月—2013年1月,為探究曼新妥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的療效。在該院在臨床工作中,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使用前列地爾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10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其TCSS評分在5分以上,患者納入該次實驗前停用糖尿病病變治療藥物2周以上,年齡在65歲以下,無妊娠,無哺乳期,無頸腰椎病變,無感染性疾病,無慢性酒精中毒等導致的周圍神經病變,無足部潰瘍和感染,無嚴重其他臟器疾病。
使用計算機隨機的方法將10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51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42~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63±5.62)歲;患者病程在1個月~6年,平均為(3.36±1.02)年。實驗組患者51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在41~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04±5.99)歲;患者病程在2個月~6年,平均為(3.64±1.7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包括性別、年齡和病程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甲鈷胺治療,患者給予甲鈷胺注射液靜脈推注,劑量為500 μg/d,1次/d,連續使用2周后給予甲鈷胺口服,3次/d,500 μg/次,連續使用10周。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為患者給予前列地爾治療,患者給予前列地爾10 μg/d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 mL內緩慢靜脈注射,1次/d,連續使用2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12周之后的療效和神經傳導速度。治療效果根據患者的自覺癥狀問卷評分進行評價[3],顯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消失或有所好轉,腱反射恢復正常,患者肌電圖神經傳導的速度提高>5 m/s;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有明顯減輕,其腱反射有所恢復,且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增加,但增加在5 m/s以下;無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肌電圖無改變。神經傳導速度測量患者正中神經傳導速度。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9.0軟件包對該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以95%為可信區間。其中正中神經傳導速度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使用t檢驗;2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方法為χ2檢驗。
2 結果
實驗組51例,總有效率為94.23%,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患者正中神經運動傳導速度和感覺傳導速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的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病率在2%~74%之間,目前臨床多使用神經傳導速度檢查對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多種臨床表現,其發病首先表現在感覺神經,隨后會累及到運動神經和植物神經,出現疼痛、麻木、灼燒、感覺減退等,還會伴有痛覺等喪失,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和運動障礙等[4]。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有兩種學說:一種是血管學說,認為微血管病變所致的神經缺氧、缺血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纖維蛋白原的水平與微血管病和神經病變相關;另一種是糖毒性學說,認為與長期高血糖狀態導致一系列生化代謝紊亂、微循環異常、神經營養因子缺乏、氧化應激自由基增多等多種因素有關[5]。
甲鈷胺是維生素B12甲基化活性制劑,為蛋氨酸合成酶的輔酶。可以促進軸索結構蛋白疏松正常,并促進軸突受損部位的再生,同時還可以轉移到神經細胞細胞器內,促進蛋白質、核酸合成等,進而提高軸索內運輸能力,促進髓鞘的形成,有效地恢復神經腱傳導。此外,甲鈷胺進入細胞更容易,可以加快神經元的再生能力。
前列地爾(曼新妥)是前列腺素E1脂微球載體制劑,具有較好的脂微球靶向性,可以使患者的藥物濃度聚集,進而發揮其治療效果。前列地爾為較好的血管活性藥物,擴血管作用強,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改善其微循環作用。前列腺素E1還可以對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cAMP起到提高含量的作用[6],進而發揮更有效地擴血管效果,并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素A2合成,并促進血栓周圍已經活化的血小板逆轉,減少紅細胞聚集、血液粘稠度等[7],并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提高患者的腎臟血流量,并改善腎臟內的血液循環作用,有效地抑制腎素—醛固酮系統的活性,進而對血管緊張素活性起到抑制作用,改善了膜通透性[8]。
該次實驗對102例患者進行了實驗,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實驗組患者聯合使用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其總有效率為94.23%,明顯優于僅使用的甲鈷胺治療的對照組78.4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從正中神經傳導作用比較,聯合使用藥物的患者運動傳導速度為(51.62±1.98) m/s,感覺傳導速度為(50.49±2.84) m/s,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徐谷根[9]等人用甲鈷胺和前列地爾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總體有效率高達97%,且具有劑量依賴性。梅志敏[10]等人利用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總體有效率達到91.6%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傳到速度改善明顯。與該研究得到的結論想一致。
綜上,使用前列地爾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較好的療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對其癥狀體征、神經傳導速度提升顯著強于單一使用甲鈷胺,在治療中也并無不良反應出現,值得應用[11]。
[參考文獻]
[1] 付慶林,饒高峰.甲鈷胺聯合前列地爾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與安全性[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28(7):490-492.
[2] 魏桂蓉.前列地爾聯合依帕司他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804-1805.
[3] 韓亞娟,高方,薛耀明,等.α-硫辛酸注射液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2011,32(18):2464-2466.
[4] 郭世彪,高淑霞,張麗,等.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的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37):58-59.
[5] 牛永成,吳曉紅,錢龍江.丹紅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1):39-41.
[6] 嵇宏亮,留永詠,吳秋帆,等.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J].中國藥業,2013,22(5):13-16.
[7] Ishibe,A,Togo,S,Kumamoto,T et al.Prostaglandin E1 prevents liver failure after excessive hepatectomy in the rat by up-regulating Cyclin C, Cyclin D1, and Bclxl.[J].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2009,17(1):62-70.
[8] 張小東,陳嵐.前列地爾聯合疏血通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學雜志,2010(8):656-657.
[9] 徐谷根.不同劑量甲鈷胺聯合前列地爾脂微球載體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新醫學,2010(3):157-159.
[10] 梅志敏.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2010(9):47-48.
[11] 馬詠梅,費小薇,徐邦奎.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19):103-104,101.
(收稿日期: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