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厚倩
[摘要] 目的 探究預見性護理在重癥肺炎相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中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05年3月—2012年3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重癥肺炎合并ARDS患者52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分別按照一般性的護理和一般護理結合預見性護理的方法,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痊愈、好轉、死亡的例數分別為14和20、7和6、5和0,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0.77%和1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3,P<0.05)。結論 對于重癥肺炎合并ARDS的患者來說,在一定的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可以使患者更加積極配合治療,臨床效果也比較確切,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重癥肺炎;ARDS;預見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4(a)-0040-02
重癥肺炎與普通肺炎相比,起病急,發展快,需要及時處理,否則容易并發其他疾病,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ARDS是重癥肺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此時患者呼吸急促,出現嚴重的低氧血癥和肺水腫,病情兇險,發展迅速,預后較差,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損失,甚至死亡[2]。為探究預見性護理在重癥肺炎相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中的護理效果,該研究對在該院進行的2005—2012年預見性護理在重癥肺炎相關ARDS中的護理效果進行了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進行治療的重癥肺炎合并ARDS患者52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26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5例,女11例,年齡29~75歲,平均(51±2.7)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4例,女12例,年齡30~73歲,平均(53±3.2)歲。診斷標準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3],患者入院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咳痰,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對患者進行血氣分析均發現了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聽診時聞及管狀呼吸音和濕羅音。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只進行一般性的護理,觀察組患者在一般護理結合預見性護理。一般護理:兩組患者均進行一定的基礎護理,包括根據醫囑選擇合適敏感的抗菌藥物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對患者的呼吸、血壓、體溫、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檢測,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癥,因此患者要進行一定濃度的吸氧治療[4],定期對患者進行吸痰,防止痰液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能夠進食的患者要多食用營養比較豐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的食物,對于不能進食的患者要運用靜脈輸注等方式進行營養支持,避免患者因營養不良而出現病情的惡化。此外,還要保持病房內空氣的清新,多開窗通氣,避免交叉感染等。預見性護理:①吸氧治療:ARDS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因此要進行一定的吸氧治療,但是吸氧治療要慎重,濃度要適宜,對于同時伴有二氧化碳分壓升高的患者一定要進行低濃度的氧療,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時定期協助患者翻身,排出痰液,必要時可進行吸痰,避免患者窒息[5]。②心理干預: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對病情、治療措施、預后等不是十分了解,以及醫生采取的一些治療措施比如氣管插管等,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不能很好的適應或者是配合治療,此時護理人員要發揮積極地作用,將患者此時的病情及時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生將要采取的治療措施和患者的預后進行科學的解釋,消除患者的疑慮和恐懼的心理,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6]。另外,醫務人員也要多為患者著想,多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使患者感受到溫暖。③環境清潔: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保持病房內空氣的清新,避免交叉感染。④避免醫源性感染: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時,一定要注意無菌操作,避免因醫護人員的疏忽造成患者的感染,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⑤密切監測患者病情:重癥肺炎合并ARDS患者病情發展快,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實時監測患者血壓、呼吸、心率等基本的生命體征,維持重要器官的功能,如果患者出現意識障礙以及尿量等病情惡化的表現,要及時向上級醫生反映,及時處理,避免病情的極度惡化。⑥生活指導: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用藥等進行一定的指導,鼓勵患者多翻身,進行一定的運動,也可以聽音樂放松身心,保持身心愉悅。
1.3 統計方法
結果采用SPSS 10.0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痊愈、好轉、死亡的具體例數見表1,由表可得,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中,痊愈的例數分別為14和20,好轉的例數分別為7和6,死亡的例數分別為5和0,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0.77%和1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3,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3 討論
肺炎是發生于肺實質的炎癥性病變,普通肺炎預后一般比較好,而重癥肺炎起病急,發展迅速,容易并發其他并發癥,預后一般比較差,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是重癥肺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種因素導致的以缺氧性呼吸衰竭逐漸加重為特征的癥候群。該組對預見性護理在重癥肺炎相關ARDS中的護理效果進行了探究,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對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發病機制來說,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但是以往的研究表明[7],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在肺部的表現。其發病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肺泡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間質和肺泡性肺水腫;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減少以及凝血和纖溶系統失衡[8]。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呼吸急促,呼吸窘迫進行性加重,血氣分析發現低氧血癥,以及肺水腫等。
在護理措施方面,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分別按照一般性的護理和一般護理結合預見性護理的方法。一般性的護理措施包括抗感染、對患者的呼吸、血壓、體溫、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吸氧、吸痰以及補充營養、保持病房環境衛生等。預見性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護理、吸氧治療、環境清潔、避免醫源性感染、密切監視患者病情以及生活指導等具體為:①心理干預:著重對患者的焦慮以及對疾病的恐懼情緒進行指導,首先要知道患者出現這種情緒主要是因為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不是十分了解,以及對與氣管插管等有創的治療措施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此時要善于引導,對患者進行心理的干預,用溫和的語言鼓勵患者,用科學的話語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解釋,告知患者以后的治療措施,并鼓勵患者要積極配合治療,只有配合治療才能早日康復。另外,醫務人員也要多為患者著想,多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使患者感受到溫暖。②保持呼吸道的通暢:ARDS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低氧血癥,因此要改善通氣和低氧血癥,一般需要及時吸痰和機械通氣治療,對于早期的患者,氣道分泌物不多,患者病情不是很嚴重,可以進行無創的機械通氣,可以減少相關感染和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但是當患者病情加重,開始出現神志障礙等癥狀時,則需要盡早氣管切開,進行有創的機械通氣,但是吸氧治療要慎重,對于同時伴有二氧化碳分壓升高的患者一定要進行低濃度的氧療,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時定期協助患者翻身,排出痰液,必要時可進行吸痰,避免患者窒息;③環境清潔以及避免醫源性感染: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保持病房內空氣的清新,避免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另外,避免醫源性感染也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時,一定要注意無菌操作。④密切監測患者病情:重癥肺炎合并ARDS患者病情發展迅速,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實時監測患者血壓、呼吸、心率等基本的生命體征,還要注意患者的肝腎功能,以及意識是否清醒等問題,如果患者出現意識障礙以及尿量減少等癥狀,一般提示患者病情惡化的表現,此時要及時向上級醫生反映,及時處理,避免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嚴重的損失。⑤生活指導: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用藥等方面也要進行一定的指導,鼓勵患者能多進行一些運動,多聽音樂不僅可以放松身心,還能保持身心愉悅,更有利于積極配合治療。
從結果來看,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痊愈、好轉、死亡的例數分別為14和20、7和6、5和0,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0.77%和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3,P<0.05)。這也說明了預見性護理在提高重癥肺炎相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治療效果方面也是有很重要的臨床意義的。
綜上所述,對于重癥肺炎相關ARDS的患者來說,進行積極的預見性護理,是十分必要的,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海花. 創傷后ARDS的預見性護理[J]. 當代護士,1997(3):29-30.
[2] 李萍,趙榮,顏航群. 腎移植患者并發ARDS可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探討[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2):58.
[3] 舒卿. 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6): 13-14.
[4] 梁雪玲. 預見性護理在老年重癥肺炎治療中的應用[J]. 臨床合理用藥,2011,4(5):99.
[5] 王芳. 重癥肺炎相關ARDS 18例護理體會[J]. 醫學信息,2010,23(12):217.
[6] 高文琦,潘歲月,劉麗.重癥肺炎合并ARDS 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 (9):59-60.
[7] 白春學. ARDS 診治進展[J]. 中國處方藥,2004,2(23):8-10.
[8] 蔡曉云.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病人俯臥通氣的實施與護理[J]. 護理研究,2010,323(5):1365-1366.
(收稿日期: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