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美 柴真真
摘 要:中學生處于心理不穩定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職專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全方位、深層次地分析了職專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健康教育在職專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其應對策略。為心理健康教育在職專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職專教學;心理問題;應對策略
中職學生主要是指那些接受完初中教育繼續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他們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及轉折期。中職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心理成熟遲于生理成熟,從而形成了有別于高職學生和兒童的特殊心理特點,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中職教育的難度。
一、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1.自我挫敗感
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處于青春發育的高峰期,他們極為關注自己青春期和身體發育。但是他們缺乏相關知識的儲備,部分學生還出現一定程度的心理閉鎖,一方面缺乏對快速發育的體格上的新變化及生理上新特征的新認識;另一方面不愿意袒露心扉、請教他人,因此常會手足無措,產生心理困擾。
2.學習障礙心理突出
缺乏上進意識和吃苦精神。部分學生在初中時基礎較差、紀律松懈、學習不努力,有些學生來職專是為了混文憑,以此尋找工作,而有些則是被家長逼來的;職專的多數學生重“行”輕“知”,不能深層次地理解實踐和理論間的關系,很多學生行為被動、懶于動腦,會出現嚴重的厭學情緒。
3.悲觀失望心理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畢業生常會被當作“產品”推向市場,因為人才市場還不夠健全、完善,一方面畢業生不能給自己進行正確定位,其期望值通常過高;另一方面,用人單位盲目攀高、隨行就市,不能適當地選用人才,常會把中職生擋在門外。當前,畢業生就業、再就業已經逐漸成為社會新難題,中職生則就難上加難,中職學生普遍存在悲觀失望的心理,因此,認識片面、學習無激情、品格放任,甚至會自暴自棄。
二、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學生是處于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心理、生理上都發生一系列的重大變化,該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是接受學校教育的最佳時期,良好的教育環境影響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反之,會使學生形成不良心理品質。所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抓住每位學生的閃光點
職專的學生不易管理、隨意性強、缺乏學習興趣,但是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接著可以因勢利導,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和舞臺,為進行正面教育打開較好的局面。我班上有一位學生平時上課愛睡覺、不愛學習,通過仔細觀察,發現該學生記憶力很好,發現這一閃光點后,課上督促該生積極背誦,并負責檢查其他學生的背誦情況,由于獲得了教師信任,極大地激發了該生身上潛質,已經由原來的專業課不及格變為現在的80分。
2.理解、信任學生,充分與學生溝通、交流
體諒學生、尊重學生、了解學生,依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順利地進行溝通。例如,部分學生會在課上打盹,教師并不急于批評他們,而是與他們及周圍同學交談,了解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課上睡覺,鼓勵他們克服這些不足,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使用贊美性語言說教、表揚學生
專業課教師幾乎每天都會和學生在一起,他們在學生心目中的低位僅次于班主任,因此,專業課教師在批評學生之前要先肯定成績、以表揚為主,最后指出不足;而對于那些無心學習學生,教師可以幫助他們尋找其興趣點,告訴他們:“成績只是暫時的,如果再努力一點,成績會更好。”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的生心理變化較大、內心矛盾較多,是一生中的特殊時期。因此,社會、家庭、學校均應了解和研究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使他們順利地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形成積極健康的“自我觀念”,為以后獲得人生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凌.根據中職生的心理特點改革課堂教學的一點體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2).
[2]王永青.關注中職校學生心理特點,提高中職教育質量[J]. 機械職業教育,2004(08).
作者簡介:尤金美,女,1985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職教中心,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柴真真,女,1984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職教中心,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