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受到大力推崇的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是見效最為顯著的方式之一,唯有大力發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證當代大學生繼承我國優良傳統,發揮國家文化軟實力。隨著十八大的召開,“中國夢”的理想得以確認,大學生應當真正地理解什么是“中國夢”,這樣才能實現祖國長久以來的“中國夢”。
關鍵詞:中國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從小學就已經開始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這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人的各項行為舉止,并提高人的道德修養。“三觀”的良性發展是保證大學生茁壯成長的基石,也是使得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具有時效性的,我們應當努力地借助思想政治教育,使“中國夢”的內涵深入每個大學生的心中,這樣國家的未來才有希望。
一、“中國夢”的概念
眾所周知,我國長期以來的最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一種偉大的理想,彰顯當代中國的時代主題。中國夢即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們幸福,而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需要社會每一個人的努力,因而中國夢也是人民群眾的夢,是13億華夏子孫需要共同努力奮斗去實現的夢。
二、“中國夢”與思想政治教育
1.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我黨的發展有關鍵性的作用,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從政治、經濟、文化同步加快國家發展進程,這是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從多層次、低起點的教育,是人們思想覺悟和民族榮譽感提升的重要保障。只有大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改進教育形式,確保大學生能夠將“中國夢”變為自己的夢,讓大學生從被動學習逐步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社會中取得優異的效果。大學生要有理想、有信念,要掌握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才能承擔起改變國家前途的重任。
2.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傳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大力弘揚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中國傳統的民族精神,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賦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時代特點刻不容緩,“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理想在當下的具體體現,它能夠為當代大學生帶來十足的活力和深厚的信念寄托。“中國夢”是一切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它需要每個華夏子孫去努力學習,刻苦規范自我的言行,它是激勵大學生努力奮斗的標尺。因此“中國夢”作為新的事物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刻不容緩。
三、“中國夢”的具體實踐
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中國夢”的實踐環節
高校是發展理論并勇于創新的場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是幫助大學生理解中國夢的最直接平臺,為適應這個意識形態斗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在將“中國夢”作為教學理論重點的同時,要拓寬思路,借助各方面涉及中國夢的教學資料,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活躍性和學生的主動性,給學生布置更多的社會實踐內容和任務,配合課堂上的積極監督,建立起完善的“中國夢”教學體系。大學生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群體,他們容易“做夢”,也更有可能把夢變為事實,一切美好的夢都會激發大學生的無限創造力,高校應當逐步改進教學刻板的方式,用歷史、現實相結合等方式帶動學生主動去實現自己的夢。
2.用“中國夢”改造校園文化
對于“中國夢”應當從各方面共同實現,并且認識到這是一個長久性的問題。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因此,校園文化會深深影響學生。如果將中國夢融入校園文化中,大學生將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國夢,理解中國夢。高校相關社團應當主動承擔起開展中國夢思想宣傳的活動,也可以主持宣講十八大精神的講座,為大學生提供課下的學習平臺,此過程中除了可以邀請資深的思想政治老師以外,還可以邀請為實現“中國夢”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進行演講,更能形象具體地將中國夢深入學生心中。活動如果開展得順利并且恰當,效果不亞于一門精彩的課程。高校可以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為活動提供一定的經費,通常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一切偉大民族精神和主流文化的標尺,是提升思想政治修養的重要源泉。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理想,大學生應當主動擔起重擔,認真領悟思想政治的內容,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夢的關系,胸懷中國夢,自覺地加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隊伍,為中華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張宇晴.“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3(10):43-44.
[2]楊康賢.中國夢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責任與使命[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67-68.
[3]蒲思岐.中國夢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3(11):32-33.
作者簡介:張淳,男,1983年12月出生,彝族,本科,碩士學位,就職于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