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 要: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指師生,心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學、樂學。那么應該怎樣營造較為輕松的課堂氛圍呢?
關鍵詞:課堂氛圍;興趣;激趣法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77-01
心理學家認為:積極的情緒(即愉快)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維敏捷,從而更容易接受知識,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進而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因此,新課標強調學生要在愉快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為了使學生愿學、樂學,我在多年的課改實踐中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究:
一、贊揚欣賞激趣法
清代學者顏元也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是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我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每節課我都盡量多贊賞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可以說,贊賞出創造力,贊賞出學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創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
二、寬松和諧激趣法
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語文學習,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
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將在師生溝通時起到重要作用。在講授長春版三年級語文課文《在夏天里成長》一文時,學生對文中最后一句“人也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有力量地長。”的理解,有偏差,有的學生認為“熱天”就是“夏天”我就問“如果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還能在夏天盡量長嗎?”孩子們笑了,孩子們意識到應該指小孩子們盡快長。接著我又把人生長過程比作四季:嬰幼兒時期比作春天,青少年時期比作夏天,中年時期比作秋天,老年時期比作冬天。孩子們很快意識到,此處的“熱天”應該至青少年時期。通過討論學生又明白這里的長不僅指身體的長,還指知識的增長、智慧的增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確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創造力才能得到開發,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語文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的魅力在于此,語文課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問題,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素養、心理狀況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萬別、異彩紛呈的,這就是創造力的表現,也正是我們要悉心呵護和著意培養的。教師要放下唯師是從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多給學生展開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多給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和自由;鼓勵學生敢于不屈從于教師,不迷信于權威,不盲從于教材,敢說“我認為”。
三、認真傾聽激趣法
我認為,學生“講”教師‘聽”。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堂成了他們發揮的舞臺,這更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煥發出課堂的活力。譬如在教學長春版三年級下冊《多彩的夏天》時,我讓學生找出喜歡的句子,先在學習小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一學生說:“我喜歡‘如果下起小雨,就在小語種奔跑,洗一個痛快的涼水澡。這句,因為他讓我想起了夏天我的做法,我就這樣做過,那感覺可真爽。”一學生說:”我喜歡“晚上,可以到天邊聽青蛙的賽歌會,看螢火蟲提著燈籠在草叢中游行這一句,這里把青蛙和螢火蟲都當做人來寫,讓我感覺仿佛聽到了青蛙的叫聲,還仿佛看到了螢火蟲在草叢中飛行,還有很多一閃一閃的光點呢。”學生踴躍發言,滔滔不絕。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自主學習和協調學習”的教育觀,由傳授知識向學生終生發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而這種學生多講、老師多聽的教學模式正是“授之以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做主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狀態保持活躍和熱烈。
四、教師魅力激趣法
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帶人美妙的文學殿堂,最重要的還得用語文的真正學識去感染學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師滿腹經綸,才氣橫溢,授課時,或宏論滔滔,妙語連珠,或精點略評,字字珠璣,讓學生如飲甘醇,定會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有繪聲繪色的形象性,表情達意的準確性,辭約意豐的簡明性,和諧悅耳的音樂性,嚴密準確的邏輯性,教師用這種語言描景狀物,述說人事,說明特征,品味詩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師不僅要熟悉教材,對典范的名篇佳作記憶成誦,而且應形成自己鉆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給學生以藝術熏陶與美的享受,真正成為學生求知與做人的良師益友。語文教師出色的藝術審美能力與藝術創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朝氣與生機,因為學生在教師的引領與點撥下,能夠從教材的字里行間發現各種靜態美、動態美、形態美、色澤美、韻律美,不僅如此,教師匠心獨運的板書設計也能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從而激發起學習語文的興趣,煥發出語文課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