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衍輝++++++孫天寶
[摘要] 目的 觀察注射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臨床效果。 方法 將157例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9例和對照組78例,治療組在關節松動技術的基礎上應用注射療法治療肩關節活動障礙,對照組僅采用關節松動技術治療。治療前和治療1個療程后(3周),分別評測肩關節疼痛程度和肩關節活動度。 結果 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組79例患者均無疼痛,肩關節恢復至正常61例、優14例、良4例和差0例,治療組的總有效率(100.00%)和痊愈率(77.2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注射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可以有效減輕或消除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療效顯著。
[關鍵詞] 注射療法;關節松動術;肱骨近端骨折;肩關節活動障礙
[中圖分類號] R6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10(c)-0039-03
肱骨近端骨折包括肱骨外科頸骨折在內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臨床較為常見,骨折后肩關節制動常導致肩關節活動障礙[1]。關節松動術在改善肩關節活動度時難以避免的疼痛常常讓患者無法堅持治療,甚至進一步影響關節活動[2]。而注射療法是把有效的藥物直接送到病灶(疼痛的部位或其周圍)的一種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對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的康復作用顯著。本研究應用注射療法結合肩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均取得顯著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2012年收治的157例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男98例,女59例,年齡18~65歲,病程28 d~3個月;肱骨外科頸骨折117例,肱骨解剖頸骨折23例,肱骨大結節骨折17例。本組患者均為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骨折已達到臨床愈合標準。癥狀:單純前屈障礙18例,前屈伴旋轉受限115例,各個方向均受限24例。影像學檢查骨折線模糊或消失,關節對位對線良好,無骨化現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9例和對照組7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通過肩關節松動術進行肩關節康復訓練,6次/周,為期3周。治療組患者在肩關節松動術的基礎上,針對疼痛部位采用注射療法,1次/周(3次為1個療程)。藥物組成: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
1.3 療效評定標準[3]
觀察患者的肩關節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度改善情況,疼痛按無、輕、中、重分級,計0~3分。肩關節活動度分別測量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和內外旋的活動度,肩關節活動度改善評定標準以優、良、中、差分為四級。改善率=(B-A)/(G-A)×100%,其中B為最后關節活動度、A為初始關節活動度、G為正常關節活動度。改善率在100%為痊愈、>75%且<100%為優、50%~75%為良、25%~50%為中、<25%為差。總有效率=(痊愈+優+良)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版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3周后,治療組所有患者均無疼痛,痊愈率為77.22%,總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的痊愈率為61.54%,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主訴,總有效率為87.18%,治療組患者的痊愈率和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肱骨解剖頸骨折、肱骨大結節骨折等)后創傷會造成相關組織受損,且經過復位、制動后出現關節內粘連或韌帶退變失去彈性、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疏松等,導致肩關節活動障礙和(或)肩關節周圍疼痛,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1-2]。關節松動術改善關節活動度的療效顯著,已被廣泛證實[4],本研究中對照組通過肩關節松動等常規康復治療獲得了同樣的效果,痊愈率達61.54%,總有效率達87.18%。但是當主被動活動肩關節產生疼痛時,機體會出現“疼痛-肌緊張或小血管平滑肌痙攣-代謝產物聚集-疼痛加劇”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使某些患者疼痛長期存在,逐漸加重,不利于肩關節活動度的改善[5-6]。本研究通過注射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可明顯減輕患者肩關節疼痛,利于肩關節活動度的最大改善,痊愈率達77.22%,總有效率達100.00%,較傳統康復治療單純進行關節松動等的效果顯著。
注射療法是在病變部位壓痛點、病變局部、身體腔道、神經走行或支配區域、皮下陽性反應物上適量注射各類有效藥物,以防治疾病的方法。針對各種慢性疼痛、運動損傷、關節滑膜和肌腱炎癥,內科治療效果不好,外科治療無適應證者,均可以在相關部位或陽性反應物上采取注射對癥治療,獲得顯著療效[7]。本研究中注射藥物是由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組成的混合液。根據常用注射不同部位,選擇不同注射劑量[8]。痛點注射選擇關節主被動活動時疼痛點即為注射部位(盡量不注入關節腔),注射藥液8~15 ml。肩胛胸廓關節有粘連者選用肩胛胸廓關節注射,肩胛骨脊柱緣上端邊緣部穿刺注射少量藥液,針頭滑向肩胛前緣對準肩胛骨中心注射藥液。肩胛骨腋窩緣上端邊緣穿刺滑向肩胛骨前方骨面注射藥液。最后肩胛骨下角穿刺滑向肩胛骨前骨面的中下部注射藥液,總注射藥量約為40 ml。注射療法的技術要求:①正確的診斷;②有效的藥液,發揮快速效應;③熟悉局部解剖,以能準確定位和減少并發癥;④操作熟練,穿刺準確。注射療法注意事項:①治療前應告知患者治療作用、過程和注射后的正常反應;②每周注射1次,若2次注射無效應調整注射部位或注射劑量;③注意無菌操作,注射時應回抽,避免注入關節腔或血管內;④選擇合適體位;⑤年老體弱者用藥劑量酌情減少,注射部位不宜過多;⑥簽署治療同意書。本治療組79例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利多卡因是臨床疼痛治療中最常用的中效局部麻醉藥物,具有親和神經組織、起效快、穿透性強、無明顯擴張血管作用的特點,且作用時間長、變態反應少。該藥物的局部麻醉作用可以完全恢復,對神經肌肉組織無損害。局部注射可以阻滯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傳導,阻斷惡性循環,減輕或消除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9-10]。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屬于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抗病毒、抑制免疫反應等作用,同時具有神經營養作用,對神經損傷具有修復作用。在病變急性期具有抑制毛細血管滲出、炎性細胞的浸潤游走和吞噬反應,從而消除組織水腫、緩解紅腫熱痛癥狀。在病變慢性期可以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和肉芽組織的形成,具有減輕瘢痕及粘連形成的作用。維生素B12是神經系統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參與神經組織中脂蛋白的形成,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與功能。其可以維持體內轉鈷胺素Ⅰ的結構和作用,保證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從而提高抗病能力;可以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與功能,促進神經再生和損傷的修復,提高抗炎能力[11]。以上三種藥物通過協同作用可以減輕或消除疼痛、減輕組織水腫、預防或減輕瘢痕形成及粘連產生,配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注射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可以有效減輕或消除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操作簡單、副作用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402-414.
[2] 戴閩.實用骨科治療與康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85.
[3] 楊萬同.藥物注射療法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1):67-69.
[4] 黃苡蘋.關節松動技術在周圍關節活動受限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9):4025.
[5] Mazoue CG,Andrews JR.Injuries to the shoulder in athletes[J].South Med J,2004,97(8):748-754.
[6] 張素英,吳建.淺析肩胛骨與凍結肩[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4):273.
[7] 劉翠萍,段建剛,劉紅英.注射療法配合運動療法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100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0, 19(11):830-831.
[8] Baker CL,Merkley MS.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athlete′s shoulder[J]. J Athl Train,2000,35(3):256-260.
[9] 張志強,朱先龍,張洪美.綜合療法治療肩關節術后功能障礙47例療效觀察[J/OL].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0,5(6):794-796.
[10] 閆立平,張志強,朱先龍,等.綜合療法治療肩關節術后功能障礙57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27):154-155.
[11] 黃英舉.醋酸潑尼松龍結合維生素B12治療神經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7c):47.
(收稿日期:2014-08-07 本文編輯:林利利)
利多卡因是臨床疼痛治療中最常用的中效局部麻醉藥物,具有親和神經組織、起效快、穿透性強、無明顯擴張血管作用的特點,且作用時間長、變態反應少。該藥物的局部麻醉作用可以完全恢復,對神經肌肉組織無損害。局部注射可以阻滯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傳導,阻斷惡性循環,減輕或消除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9-10]。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屬于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抗病毒、抑制免疫反應等作用,同時具有神經營養作用,對神經損傷具有修復作用。在病變急性期具有抑制毛細血管滲出、炎性細胞的浸潤游走和吞噬反應,從而消除組織水腫、緩解紅腫熱痛癥狀。在病變慢性期可以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和肉芽組織的形成,具有減輕瘢痕及粘連形成的作用。維生素B12是神經系統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參與神經組織中脂蛋白的形成,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與功能。其可以維持體內轉鈷胺素Ⅰ的結構和作用,保證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從而提高抗病能力;可以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與功能,促進神經再生和損傷的修復,提高抗炎能力[11]。以上三種藥物通過協同作用可以減輕或消除疼痛、減輕組織水腫、預防或減輕瘢痕形成及粘連產生,配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注射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可以有效減輕或消除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操作簡單、副作用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402-414.
[2] 戴閩.實用骨科治療與康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85.
[3] 楊萬同.藥物注射療法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1):67-69.
[4] 黃苡蘋.關節松動技術在周圍關節活動受限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9):4025.
[5] Mazoue CG,Andrews JR.Injuries to the shoulder in athletes[J].South Med J,2004,97(8):748-754.
[6] 張素英,吳建.淺析肩胛骨與凍結肩[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4):273.
[7] 劉翠萍,段建剛,劉紅英.注射療法配合運動療法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100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0, 19(11):830-831.
[8] Baker CL,Merkley MS.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athlete′s shoulder[J]. J Athl Train,2000,35(3):256-260.
[9] 張志強,朱先龍,張洪美.綜合療法治療肩關節術后功能障礙47例療效觀察[J/OL].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0,5(6):794-796.
[10] 閆立平,張志強,朱先龍,等.綜合療法治療肩關節術后功能障礙57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27):154-155.
[11] 黃英舉.醋酸潑尼松龍結合維生素B12治療神經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7c):47.
(收稿日期:2014-08-07 本文編輯:林利利)
利多卡因是臨床疼痛治療中最常用的中效局部麻醉藥物,具有親和神經組織、起效快、穿透性強、無明顯擴張血管作用的特點,且作用時間長、變態反應少。該藥物的局部麻醉作用可以完全恢復,對神經肌肉組織無損害。局部注射可以阻滯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傳導,阻斷惡性循環,減輕或消除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9-10]。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屬于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抗病毒、抑制免疫反應等作用,同時具有神經營養作用,對神經損傷具有修復作用。在病變急性期具有抑制毛細血管滲出、炎性細胞的浸潤游走和吞噬反應,從而消除組織水腫、緩解紅腫熱痛癥狀。在病變慢性期可以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和肉芽組織的形成,具有減輕瘢痕及粘連形成的作用。維生素B12是神經系統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參與神經組織中脂蛋白的形成,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與功能。其可以維持體內轉鈷胺素Ⅰ的結構和作用,保證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從而提高抗病能力;可以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與功能,促進神經再生和損傷的修復,提高抗炎能力[11]。以上三種藥物通過協同作用可以減輕或消除疼痛、減輕組織水腫、預防或減輕瘢痕形成及粘連產生,配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注射療法結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后肩關節活動障礙可以有效減輕或消除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操作簡單、副作用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402-414.
[2] 戴閩.實用骨科治療與康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85.
[3] 楊萬同.藥物注射療法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7,29(1):67-69.
[4] 黃苡蘋.關節松動技術在周圍關節活動受限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3,7(29):4025.
[5] Mazoue CG,Andrews JR.Injuries to the shoulder in athletes[J].South Med J,2004,97(8):748-754.
[6] 張素英,吳建.淺析肩胛骨與凍結肩[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4):273.
[7] 劉翠萍,段建剛,劉紅英.注射療法配合運動療法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病100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2010, 19(11):830-831.
[8] Baker CL,Merkley MS.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athlete′s shoulder[J]. J Athl Train,2000,35(3):256-260.
[9] 張志強,朱先龍,張洪美.綜合療法治療肩關節術后功能障礙47例療效觀察[J/OL].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0,5(6):794-796.
[10] 閆立平,張志強,朱先龍,等.綜合療法治療肩關節術后功能障礙57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27):154-155.
[11] 黃英舉.醋酸潑尼松龍結合維生素B12治療神經性皮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7c):47.
(收稿日期:2014-08-07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