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成為必然,文章在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制教育關系的基礎上,初步探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滲透的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法制教育;滲透;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在“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成為必然,這就需要秉承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法制教育的滲透,實現法制教育的應有之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制教育的內在聯系
道德與法律作為維護社會正常秩序的兩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具有教育目的的內在統一性。法律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為法律提供心理基礎和評價標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德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它與法制教育作為道德與法律在教育活動上的生動實踐,具有內在的聯系。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是傳播意識形態的一種手段,所要解決的是社會主體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法治觀念是社會主體思想意識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法治觀念的直接指向是社會主體的外在行為規范,而思想政治教育為法治教育提供內在價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前提,人們只有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有了內在的價值取向,才能對國家的治國方略產生政治認同,對社會主義法律觀念產生認同,才能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法治教育,自覺養成社會主義法律意識、遵守社會主義法律等法律素養。
另一方面,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是道德的底線,是社會主體的直接外在指向,它告訴社會主體自身的行為在什么情況下會觸碰道德的底線,為社會主體道德覺悟的形成與提升保駕護航。通過對受教育者的法制教育,可以促進受教育者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在其價值觀念中發育成熟,提高受教育者自身對道德底線的認知水平,使主體的道德覺悟能夠由盲目變為自覺,由自在變為自為,由偶然變為必然。所以,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高校思想政治課法制教育滲透的原則
(一)教學目的明確原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的法制教育的滲透應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高校主體要自覺在依法治國、平安校園等法治理念的引導下,有意識地將法制教育列入學校整體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也應時刻遵循依法治國的理念,在學校整體法制教育的宏觀環境和教學目的的安排設計下,在具體的教學教學實施中要善于挖掘法制教育素材和內容,進行積極有效的法制教育滲透。
(二)滲透內容有機結合原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二者相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避免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成法制課,又要把教學內容中蘊涵的法制教育因素,根據學科、教材的特點與要求,恰當地把握尺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
(三)滲透方式自然原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滲透,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去進行,法制教育的內容應是教材中所應有的,絕不是外加或牽強附會的,應切實地找準“滲透點”,把握適當的“滲透時機”和“滲透度”,讓法制教育滲透真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三、高校思想政治課法制教育滲透的方法
(一)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內容。教師要遵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規律,根據其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治因素,確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與法制教育的最佳結合點作為滲透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法制教育內容涉及最多的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與《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思想概論》。其中,思想修養部分可以結合案例滲透《憲法》、《刑法》、《民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法》、《反國家分裂法》等;道德部分可以結合具體案例滲透《公務員法》、《勞動法》、《教師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游行示威法》、《婚姻法》、《繼承法》等;基本國情、經濟、精神文明等相關內容很多都已寫入《憲法》,尤其是依法治國部分,可以作為主要的滲透內容。在此基礎上,將法制觀念、理念與思維等貫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全過程。
(二)有機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滲透內容。在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滲透內容后,需要充分考慮道德與法律的統一,即不能生搬硬套、顧此失彼,為了滲透法制教育內容,而忽視或淡化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德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要將道德與法律的統一性觀念時刻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滲透的全過程,而不是變成“兩張皮”;需要考慮授課主體情況與滲透程度的統一,即充分注重授課主體的認知規律、專業特點、接受程度,有針對性地整合滲透內容,以適應不同授課主體的各自情況;需要考慮教學手段與滲透方式的統一,即積極探索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適當的切入點,最終以既符合滲透原則,又能被授課主體欣然接受的滲透方式 達到法制教育的教學目的。在此基礎上,有機整合適應不同授課主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滲透內容的范圍、授課方式、滲透程度,最終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內容的有效滲透。
(三)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法制教育的環境滲透。法制教育與德育一樣,應把重心放在觀念和習慣的養成上,幫助學生養成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為習慣,這就需要注重法制教育的環境滲透。一是要與校園的管理與服務活動聯系起來,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形成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圍。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法制教育滲透內容融入校園文化,可以積極舉辦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實用性和操作性較強的文化活動,使法制教育內容入眼入腦,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學法,真正懂法、自覺守法、善于用法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鍛煉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和法治意識,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課法制教育滲透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 林國強.法德相濟:法制道德教育整合研究[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作者簡介:曹楠楠(1981.11- ),吉林白城人,白城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