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新形勢下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通過網絡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數學實驗”,如何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推動教學方法的更新,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這是我們在數學教學中經常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應用
信息技術是指信息產生、加工、傳遞、利用的方法和技術。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變革使它成為課程整合的一個契機。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絡、校園網和因特網等。多媒體計算機具有交互性特點,它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直觀性與多樣性的特點,強化感官刺激,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保持;多媒體系統的超文本特性,有利于實現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計算機的網絡特性,不僅能更好地實現個別化學習,而且有利于實現培養合作精神并促進高級認知能力發展的協作式學習;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有利于實現培養創新精神和促進信息能力發展的發現式學習。因此可見,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選好課件的使用的時機
布魯納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教學媒體。只有在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時,才考慮使用課件,以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使用CAI課件,在形式上,必須符合學生的認識特征。選擇課件,首先應考慮是否能突出教學重點,能否給學生提供一個符合數學規律及原理的完整的感性形象,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三條中線、三條高線)相交于一點時,傳統教學方式都是讓學生作圖、觀察得出結論,但許多學生在作圖中總會出現種種誤差,導致三條線沒有相交于一點,即使交于一點了,也會心存疑惑,得的學生很難領會數學內容的本質,但利用多媒體就不同了,在幾何畫板中,只要畫出一個三角形,用菜單命令畫出相應的三條線,就能觀察到三線交于一點的事實,然后任意托動三角形的頂點,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發現三線交于一點的事實總是不會改變的。學生也可以自己動手,親身經歷,大大增加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其次,還應注意課件畫面簡潔、形象深刻、操作簡便、沒有復雜、華麗的畫面音響,以消除教學噪音,避免分散學生注意力、沖淡教學主題,用常規教學手段難以直觀顯示或者數學過程比較復雜其內在邏輯難以簡單發現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例如:在“Z+Z”智能教學平臺里,對各種正多面體直接用鼠標一點便可以畫出來,你可以進行操作并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如平移、旋轉、縮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開以及把空間的多邊形放到平面上看等,這些操作用實物是難以進行的。而對那些用常規手段就可以很清晰、完整地在課堂上演示或展示出來,學生可以真實感知的,應該直接進行實際操作,培養動手操作能力,沒有使用課件的必要。
二、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在順應學生認知規律發展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能夠成為多年來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就證明了它所獨有的優越性和合理性。與現代教育技術模式相比較,傳統教學模式有三大優點:第一,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二,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寬裕,思考空間較大;第三,對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和解題格式有示范性作用。
在借助現代信息教育工具進行教學時,應該要積極發揮傳統教學模式的這些優點,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機的結合,適應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讓學生能夠在享受現代教育技術帶來的刺激時,領略傳統教學模式的獨特魅力。
三、為教師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創造條件
按照人的普遍認知規律,接受一種新的事物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F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手段,必須要在教學中得以推廣并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廣泛應用,這些都需要一線的教師來運作,因此,積極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是關鍵。教師要徹底的弄清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的關系,才能正確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含義。在新課程背景下,積極創造條件,加大對教師關于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尤為重要,通過培訓可以及時更新他們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化教學思想、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并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數學課程標準》就指出,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祝青.讓數學問題情境來得更真、更善、更美[J].中學教學參考.2011(05)
[2]陳虹.把握多媒體課件出示的時機[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02)
[3]朱勝軍,張冀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改善“雙主”教學模式[J].現代教育技術.2010(11)
[4]鐘志雅.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0(32)
[5]何榮杰.教育技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現代教育技術.2010(10)
【作者簡介】
阮俊斌(1978.4-),男,傣族,云南臨滄市人,2001年7月畢業于云南省廣播電視大學,數學專業,現就職于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邦東中學,職稱:中教二級。
(作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邦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