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鳳艷
摘 要:目前,我國正在施行新課改制度,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靈活教學,創設情境問題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式。本文詳細地介紹了情境問題教學在教學中的意義,開設情境問題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還提出相應的策略,讓學生學會動手操作,在動手中學會學習和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問題;創設
1.情境問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1)情境問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情境中創設的問題是引導學生思維的出發點,提出問題后,學生才會積極地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對教師來說,提高學生學習和思維能力,是情境問題教學的一個目的。在教學中,可以提出一些學生們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還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問題,這樣可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目的,促使他們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尋找方法解決。在情境問題教學中,將數學理念形成過程、數學公式的形成過程以及例題的解題分析思考過程,進行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探索和研究問題上來,提高學生對數學題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在解題中找到思考的樂趣。讓書本中知識活現出來,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
(2)情境問題教學可以良好地執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要做到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學習,讓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要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主動性。通過教師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養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間加強交流合作,針對同一問題,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另外,數學教師要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們進行交流和探討,同時在關鍵點給予點撥。良好地執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情境問題教學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境問題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增強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讓興趣引導學生去學習,而情景教學恰恰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去解決問題,當其解決了問題后,教師應當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這樣可以滿足他們內心的需要,這對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
2.創設良好的情境問題的策略
(1)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設置一個情景,引入學生進入思考狀態。例如,教師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第一步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播放課件:小灰兔和小白兔進行賽跑,小灰兔的路線是正方形,小白兔的路線是圓形,最后,小白兔獲勝,小灰兔看到后不服氣,它說這樣的比賽是不公平的。教師:“同學們,你們認為這樣的比賽公平嗎?”學生被這個情境吸引住,從而積極地對情境進行思考。這個問題實質上就是看小灰兔和小白兔行進的路線是否一樣長短,小灰兔行進的路線是正方形的周長,小白兔行進的路線是圓的周長,學生們出于對問題的興趣,進而積極地探索和解決問題。教師所創設的這個情境是虛擬現實的情境,將課本知識生動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數學不再神秘。
(2)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對小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鍛煉他們的形象思維,盡量減少抽象思維的教學課程。但是,數學的特點是有著較強的抽象性,這樣一來,就會對小學生學習數學產生不利的影響。教師要針對性地創設情境,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提高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增強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這樣的操作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樂趣和積極性,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
(3)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學習。教師要創設一些開放性的情境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探索知識。由于這些問題大多是現實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得到和學會了處理相關信息的能力,可以更好地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問題,可以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促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解決問題,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問題進行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和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鍛煉其獨立思考能力,進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通過創設情境問題教學,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可以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孔維程.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課堂的創設方法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202—203.
[2]陳美琳.小學數學教學中關于創設問題情境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饒河縣西豐鎮蘆源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