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國
摘要: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起源地之一,擁有著5000多年的華夏歷史。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之中,總是會有許多令人嘖嘖稱奇的文化,例如中國的書法、中國的剪紙以及中國的呼麥藝術都在中國的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相關文化機構已經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尤其是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所以相關文化保護機構應該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尤其是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思想政治工作
引言: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國的傳統歷史長河當中,有著許多傳統的中國歷史文化,在這些傳統的歷史文化當中,有許多的傳統文化已經隨著歷史長河的前進,逐漸消失在了不斷奔涌的歷史長河當中,只有其中一少部分的中國傳統歷史文化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一直保留到現在。但是由于現代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導致許多中國傳統的文化逐漸面臨消失的危險,所以為了挽救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文化保護機構應該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1、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現象:
中國作為擁有世界上最古老文化的國家之一,中國本身也擁有著眾多的傳統文化,但是隨著中國歷史長河的起起伏伏,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在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沉浮。中國的傳統文化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文化遺產,又稱“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主要是包括歷史文物、歷史建筑或者是人類文化遺址,例如秦兵馬俑和故宮,另一種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例如中國的書法、中國的剪紙以及中國特有的呼麥技藝等。但是隨著高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青少年對潮流的追捧心理,導致許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面臨著消失的境地,使得許多的非物質文化遺傳面臨著沒有人去欣賞甚至是沒有人去學習這些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相關文化保護部門應該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2、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
2.1有利于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是該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發展與交流的媒介,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往往都是掌握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華與實質內容的人,所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將他們的這些優秀技藝傳承給下一代傳承人,通過一代又一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的不斷傳承,有利于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同時也有利于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不斷奔涌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健康發展下去。
2.2有利于相關非物質文化的創新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是學習與掌握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的人,所以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充分了解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并且他們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缺點了解透徹,所以相關文化保護部門應該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加強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創新思想政治工作,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緊跟時代的步伐,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去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不適合現代發展的東西,加入當代所需要的一些因素,。所以說加強相關文化保護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發展,更有利于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的延伸與發展。
2.3有利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是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關鍵之一。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悠久,象征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發展,代表著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帶有許多中國古代的色彩,導致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眾面小,不利于人們廣泛的、大面積的進行學習,所以加強相關文化保護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的人數,從而擴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受眾面,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大家廣泛的接受,同時也有利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尤其是加強針對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3、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方式:
3.1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創新思想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應該加強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創新思想,使其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在原有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加入相關的現代因素,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俱進,同時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的適應現代的發展,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
3.2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持續發展思想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延續與發展全部是靠一代又一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薪火相傳,所以應該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持續發展思想,讓這些傳承人充分了解到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可以進一步認真培養下一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樣才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不斷發展。
3.3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播思想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歷史的長河中保留下來已經是非常不易的事件,而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受眾面小,不容易被大家廣泛的接受,所以應該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傳播思想。例如少林寺作為第一批入選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員,少林寺的代表性傳承人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以少林寺為背景,拍攝了多部有關少林寺的電影和電視劇,并且通過旅游景點的方式來宣傳少林寺,從而加強少林寺的文化傳承。
4、結論:
中國的傳統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更是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為了更好的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文化保護部門應該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創新思想、持續發展思想以及傳播思想,通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思想工作,可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秀梅.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狀分析與保護對策[J].福建藝術,2008,(05).
[2]曠凌齡.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之法律保護[J].法制與社會,2009,(32).
[3]湯凌燕; 柳建閩.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的法律思考——以福建省為主要分析對象[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6).
[4]吳平.傳承人當代生境與傳承——基于黔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調查研究[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0,(04).
[5]葉鵬; 周耀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的現狀與發展[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11).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區文化館,江蘇 南京 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