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潔
在美術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不斷的改革美術教學。然而在課改過程中,一些教師并沒有領會新課標的精神,曲解和濫用了新課標中的核心理念。反觀一下身邊的美術教育,美術課堂華而不實的現象也確實存在,公開課上得熱熱鬧鬧,精美的FLASH動畫、生動逼真的視頻、煽情的文學語言,形式化、低效化現象充斥著美術課堂,使美術教學越來越虛化,漸漸遠離了美術的本體性。我們應該還美術教學和教育以本真,在教學中應該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美術材料的運用與嘗試
以《面具》一課為例,面具是一種半立體的藝術,要通過材料媒介來制作面具的造型。而一些教師的課堂中,學生在電子白板上的關于面具的游戲,只是對各種臉型和五官進行了拼湊。學生在脫離了各種制作材料之后,用畫筆在紙上設計出面具的造型,從最終的作業效果來說這只能算得上是設計草圖,并沒有體現出面具的立體性、材料性及實用性。而在另一些教師的課堂中,在制作面具的過程中會引導學生合理的使用綜合材料,根據實際需要來制作完整的面具。學生在創作時能自如地使用材料進行組合創作。讓學生親自體驗材料制作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思考解決材料形態、色彩、質感等要素組合搭配之后所產生的各種問題。
二、巧用多媒體,重視教師的示范作用
如《面具》一課中,有些教師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將各種五官組合成一個面具形象,表面看課堂氛圍很活躍,也運用了游戲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學生實際收獲多少?這種教師事前制作好的五官造型,學生在課上只是進行簡單的拼湊,而任何一種拼湊可能也會得到同樣的效果。但是如何設計面具及五官,如何進行大膽的變形與創新,這些老師在課前都代替學生做完了。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沒有太多的實效性,只是嘩眾取寵的工具而已。可見,濫用多媒體可能導致喪失美術的特性,從而影響美術課程的價值實現。而教師生動的示范能夠彌補多媒體的局限性,教師個性化的示范,既做到了“言傳”又做到了“身教”,以自身扎實的基本功折服學生。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可以更直接的掌握基本的技巧和創造的方法。為了避免教師示范導致學生盲目模仿,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示范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出實際有效的示范過程,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與引導。其結果同樣可以在掌握技法的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教學的完整性
如《面具》一課中,有些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將教的過程濃縮在40分鐘里完成了,但是除去講課、展示、評價的時間外,學生真正動手實踐的時間不足20分鐘,剛剛畫出了面具的基本形就下課了。等到一個星期后的美術課學習的又是新的內容……這樣學生的作業始終停留在起稿階段,永遠只是個半成品。學生不懂如何去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這就是我們現在大部分美術教學的縮影。在這樣的模式下,教學失去了連貫性和完整性,也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對于學生來說課堂的作業只是普通的練習,下課后就可以當作垃圾一樣扔掉,而不會視之為美術作品珍藏起來。
美術教學并不是講完就算是完成了教學。真正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完整的教與學,從教師的引導示范到學生選材制作面具基本形,再到添加裝飾細節完成面具玩偶造型,到最后學生戴上自己的面具表演話劇才算是完成。這樣的美術教學才是完整的教學。學生在完整的教學中才能真正有所收獲。學生的創作不再是蒼白無力的憑空想象,而是生動、循序漸進的完整創作。
四、淡化美術的功利性
在平時教學中,急功近利常常左右著我們思想。教師們可能更注重學生的技法和畫面的表現,卻很少真正的鼓勵學生真情的表達。作品中的情感表達恰恰是美術創作中最難能可貴的。但是由于各種功利的驅使,一些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現象正在蔓延。有些教師為了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成果,由教師確定學生的創作主題、創造思路。學生們在精彩紛呈的生活圖畫面前,創作活動變得有些無所適從。其實,指導學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當學生在繪畫時,不要過多的干涉他們,而要因勢利導,多啟發,多鼓勵,加深他們對自己作品的理解與情感的表達。美術教育規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有意義無功利目的的美術活動的正常開展,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才能真正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切實提高審美能力。
責任編輯 潘孟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