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霓
摘要: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普遍較低,大多數學困生欠缺學習動力、理想信念和長遠的人生規劃,要轉化這一特殊群體,中職學校的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善于“點火”,不斷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奮斗的激情,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并鼓勵他們為之不懈努力,不斷轉變進步。
關鍵詞:中職;學困生;轉化;點火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10-0086-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特別是高校的擴招與民辦高等教育的蓬勃興起,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源質量普遍下降,學困生也相對較多。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如何引導才能轉變學困生對生活的消極態度,確立人生新目標呢?筆者認為,班主任要轉化學困生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敢于并且善于“點火”。
一、 班主任要善于“揚長”,點燃學困生理想之火
中職學困生往往感覺不到自己的優點,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在教育時,班主任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使學生認可自己,悅納自己,并認識到自己有發展潛能,使之進一步成為學生發展中的優勢,從而點燃他們人生的理想之火。
一些學困生只是學習上不如他人,他們也有各自的特長,或是唱歌跳舞或是體育技能等,只要讓其“揚長”,他們就會“避短”,進而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因此,班主任要善做學生的“掘井人”,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通過發揚優點來克服缺點,激勵學生積極上進,讓學困生在不斷“揚長”中,不斷進步,時時點燃對人生理想的星星之火。
二、 班主任要善于創造“成功”,點燃學困生希望之火
面對這群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能力較低的學困生,如果班主任對他們的要求過高,會嚴重挫傷他們尋求改變的積極性。因此,對學困生的要求要適度下降,要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讓他們“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把起點放低,讓學困生多體驗努力就會成功的滋味,從而使他們產生奮發的欲望,向著成功邁進并享受成功的快樂。這樣,達到一個目標,受到一次鼓勵,在一次次達標、一次次獲勝中,步步有提高,次次有進步,使學困生的心理始終處于積極向上狀態,常常產生征服新目標的沖動。
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時機,做創造成功體驗的“有心人”,適時點燃學困生的人生希望之火。同時在他們每一次成功時提出適時的鼓勵和新希望,給予巨大的激勵,這種激勵效應便成為他們上進、轉變的潛動力。
三、班主任要善于“談心”,點燃學困生信心之火
班主任在轉化學困生時要以多激勵、少批評為“談心”原則,談心前先做方案:談什么,解決什么等,內容可圍繞班集體或學生今后成長,可以談人生、談理想、說問題、說想法等。談話效果要達到三個要求:一是拉近班主任與學生的距離,增進感情;二是多肯定,多鼓勵,多加引導,促進學生思想進步;三是通過談心溝通促進了解,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最終目標是點燃學困生對人生理想的信心,對未來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班主任任何時候都要有真心、誠心,真正地關愛學生,使他們在誠摯、平等、溫馨的氛圍中明辨是非,促使他們思想不斷轉化。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真誠的心,才能打開學困生的心門,走進學困生的內心世界,做學生的“知心人”,進而恰當啟發、巧妙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
著名教育學家蘇赫姆林斯基說:“只有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見,教師恰到好處的“談心”,如同一把開啟學生心扉的金鑰匙,是成功轉化學困生的一把火,能讓他們感受溫暖、重拾信心和勇氣。四、班主任要善于“規劃”,點燃學困生奮斗之火
步入職校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有光明的前途,也希望自己在經歷了挫折之后能有新的騰飛,但大部分同學到職校后依然是迷茫的、困惑的,對前途不知所措,無法獨立規劃自己的未來。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首先要明了自己是學生的職業指導者,所以在工作中應經常幫學生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幫助學生認識將要從事的職業,為將來融入社會做好鋪墊。
為做好這一工作,筆者多次開展以“理想人生”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學生在暢談理想、展望未來中明白人生要有規劃,懂得如何規劃人生。二是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切實做學生人生的“引路人”。教育學生規劃職業時要結合自己的興趣,讓中職生明白自己的特長就是擇業的資本。通過人生規劃,引導中職生對現實進行細致深入的調查了解、歸納分析,合理設計自我職業的人生目標。通過人生規劃教育,中職學困生有了人生的目標,自然會有前進的動力,從而燃起他們熊熊的奮斗之火。
總之,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面對這些特殊的學困生,不能喪失信心,要堅信這些孩子將來步入社會也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因此,班主任要善于“點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滿腔的熱情和愛心點燃他們心中希望的火焰,點燃他們人生理想之火,點燃他們的信心、奮斗之火,點燃他們人生規劃發展之火,不斷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奮斗的激情,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并鼓勵他們為之不懈努力,不斷轉變,讓他們感受成功、體驗快樂,有了新的理想規劃,有了新的奮斗目標,更有了一顆奮發求上的心,這樣他們才能逐步走上自己的職業人生之路。
參考文獻:
[1] 范才生,鐘志賢.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2] 蔣乃平,杜愛玲.職業生涯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07.4
[4] 賈生石.個體教育的支柱——愛心與責任感教育[J].新課程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