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華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自己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往往在實踐過程中會被學生提出意料之外的想法、做法,甚至是教師本人的失誤而打斷“完美”的教學節奏和進程。面對課堂出現的種種“錯誤”,我們是采取責罰糾正以儆效尤、回避問題繼續授課,還是將“課堂錯誤”轉化為課程資源去啟發和引導學生成為我們教學的新亮點?
黑格爾曾說過:“錯誤本身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環節,由于錯誤,真理才會被發現?!睂W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是錯誤不斷生成、修正和完善的過程。真正的課堂應該是允許學生甚至教師出錯的地方。學生的錯誤是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善于把握機會,創造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行為,讓學生學會正視自己的錯誤、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教師的錯誤無論真假都將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這時教師應抓住時機予以引導,充分挖掘失誤的價值,這樣往往能給教學帶來意外收獲。
一、巧用學生的錯誤,因勢利導
學生的思維方式、知識背景、情感體驗和表達方式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是十分正常的。教師不僅要學會善待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獨特思維,而且還要獨具慧眼、及時捕捉這種教育契機,讓錯誤變廢為寶,成為教學的突破點。
教學片段一:三年級學生在學習畫圖軟件的時候,我讓學生把自己畫的圖畫填上喜歡的顏色并提醒學生要注意線條的封閉性。在巡視檢查時,我發現小濤反復填色都漏到外面去了,只好不停地撤銷重復操作。
“記得老師剛剛提醒的,填色時要注意什么嗎?”我輕聲問道。
“圖形要封閉的??墒抢蠋?,你看我這里是閉合的呀?!毙@得有點委屈。
“別著急,我們再仔細找找有沒有缺口?!蔽夷托囊龑е?/p>
小濤認真看了一會兒還是搖了搖頭。
“那會不會是線條太細了看不清呢?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放大些,再看得清楚點呢?”
“放大鏡!”小濤驚喜地回答到。
看著小濤用放大鏡找到缺口并成功地填上顏色后,我返回講臺:“同學們,你們有誰填顏色還是會漏到外面的?”
幾個學生慢慢舉起了手。
“那我們請小濤同學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他是怎么發現和解決這個問題的?!?/p>
小濤在同學們的掌聲中走上了講臺,認真地當起了小老師。
課堂上學生的錯誤有時是個別的失誤,有時卻是學生常見的慣錯。教師應視具體情況而定,站在教學價值的角度審視,巧妙地化解引導,挖掘內在的“閃光點”。想要真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就要深入研究教材,最好能預設學生學習這個知識點時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錯誤,哪些地方容易忽略,做到以變應變。
二、巧用教師的錯誤,變錯為寶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學生眾目睽睽下出現失誤,或多或少都會讓教師感到尷尬。但是如果教師因為害怕失誤而在教學時束縛住手腳,思路放不開,方法不靈活,則只會導致教得機械呆板,學生也會毫無興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如何靈活處理教學失誤是對教師應對能力的一種考驗。
教學片段二:在《上網查找資料》一課,我正在演示如何登錄百度查找感興趣的圖片,當我準備在百度搜索欄中輸入“老虎”時,沒發現顯示的是“老胡”就按下搜索,結果明明要看老虎圖片卻出現各種各樣的圖,頓時引起學生一片哄堂大笑。
我剛要把“老胡”刪掉重新輸入“老虎”,可轉念一想:平常在搜索資料的時候我們不是經常需要篩選有用信息嗎,何不趁此機會讓學生學習如何更快地篩選出有用的資料?
“同學們,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非常龐大,怎樣才能更快更準確地在網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而不會像老師這樣出現錯誤呢?”
“輸入正確的內容……”“搜索之前再檢查一遍……”
“同學們說的都很正確,我們除了要準確表達自己想要搜索的內容外,關鍵字也很重要。關鍵字就是你所要查找問題的主要字詞句,適當添加關鍵字或修改關鍵字還有意外收獲……”
教學失誤是常有的,關鍵是要看教師如何對待這些失誤,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師尊”而忽視自己的錯誤。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其中的價值,使之成為寶貴的教學資源,應該抓住時機進行引導,如此,錯誤也會給教學帶來意外的收獲。
三、明知故犯,賣個破綻
教學不僅僅是告知和灌輸,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認識未知世界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地“明知故犯”能有效調節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平淡無奇的課堂更加生動、更具吸引力。
教學片段三:在教學“動作補間動畫”時,我設計了一個明知故犯的環節。當我演示動畫制作過程時,故意將結束點的“關鍵幀”改成了“幀”,當然動畫就動不起來了。
這時,從同學們的表情可以看出,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已經被調動起來了。由于這次教學的對象是高年級學生,學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于是,我故意表現出驚訝的神色問道:“怎么會這樣?老師哪里做錯了嗎?同學們一起來幫我找找是什么地方出錯了?!?/p>
我的話激起了學生挑戰的欲望,同學們都變得非常興奮并踴躍地嘗試。最后,在同學們邊翻看書本查找資料探究和討論,邊重新制作后終于找到了原因。經過這樣的研究和探討,老師就不需再重新講解了,這節課的任務便完成得特別圓滿。
教師善于發現、挖掘并運用這些“錯誤”,將會給教學帶來不一樣的收獲,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當然,教師在使用“明知故犯”的方法時也要注意根據教學的特點,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抓好時機,不宜常用也不宜濫用,事后最好能讓學生知道這是教師的有意設計,而不是真正的“錯誤”,以免給學生留下不嚴謹的印象。
教學中不缺乏教育資源,而是缺乏善于發現和有效利用資源的眼睛。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失誤都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寬容學生的錯誤,善待教師的失誤,既可改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也能使教師在反思中提升自身教學素養。面對形形式式的“課堂錯誤”,教師要用寬容的心態去細心呵護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發現其中蘊含的教育機遇,讓這些“課堂錯誤”成為我們教學的新亮點。
(作者單位:深圳市坪山新區碧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