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人身百年、立于幼學”,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學前教育階段就應以全面發展的視角看待問題,知識的學習不僅僅要體現在理論層面,對于藝術感知與評價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因素,只有不斷深化自身的藝術修養,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加清楚的體會到生活的真諦,本文就以藝術體系中的美術技能為例,具體分析美術教學在學前教育中應如何評價和定位。
關鍵詞:學前美術;創造力;審美;評價
當下隨著學前教育專業的興起和普及,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已經愈加廣泛,基礎幼兒教育的成熟與否直接關系到人的一生。以學前教育中美術教育為例,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相關內容包括基礎素描、簡筆畫、色彩構成等基本性美術知識結構。在藝術實踐中,應掌握如何運用各種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藝術作品,美化生活與環境。當然,學前美術教學還必須向學生介紹中外美術發展的大體脈絡,通過欣賞大量優秀古今中外美術作品,拓展他們的的藝術理解能力與評價能力,并且懂得提出自己的藝術主張與見解,深化對美學的了解與認知。最后,還必須幫助學前專業學生結合自身所學專業,簡單了解設計藝術的重要性,掌握兒童美術發展的特點,為今后從事幼兒教育尤其是幼兒美術教學工作奠定扎實基礎。那么學前教育專業中美術技能課程的評價標準由該如何體現,下面就逐一進行系統介紹。
一.基礎素描
“基礎素描”是所有美術的基石,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第一個授教內容,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素描繪畫的練習,能夠讓學生掌握線條的基本運用方式以及形體內部結構和造型的表現關系,并以科學嚴謹的透視原理為基礎,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造型表現技能。
1、學習內容
首先從素描的定義、分類以及畫法步驟著手,初步解釋素描的宏觀概念。其次再從技法表現上為學生講解如何用線條來表現形體的基本結構和形態,熟悉空間表示的線透視畫法以及物體虛實的表現關系。最后,以素描明暗五大面為依據,從明暗關系的暗面、灰面、亮面、交界線和反光出發,刻畫出物體的客觀形態,為今后的藝術繪畫表現奠定初步造型基礎。
2、成就標準
通過基礎素描的練習,可以加強對學生實際美術造型能力的培養,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教師提出要求或示范,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訓練中增強素描基本操作技法,掌握本環節實踐能力。教學環節上以多媒體、示范、舉例分析、實驗實訓等多種方法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簡筆畫
“簡筆畫”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技能課程中又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有別于其他美術專業課程的一個差異點。通過之前素描繪畫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認識并掌握客觀事物的造型基本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簡筆畫繪畫教學,不僅能夠鞏固學生對造型表現的基本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基本的觀察能力,同時也為今后美術課程中其他內容的進一步展開打下堅實基礎。
1、學習內容
簡筆畫的理論知識,包括其定義和分類。簡筆畫創作的客觀規律,如幾何形+基本型+特殊形態特征的作畫規律。在練習過程中還需詳細將不同種類的簡筆畫進行區分對待,如動物根據其生活習性的不同可分為走獸類、飛禽類、昆蟲類、海洋生物等。而人物簡筆畫按照其基本規律的不同,可分為兒童頭像、青年頭像、老年頭像等基本人物頭像練習,而在人物動態簡筆畫的表現上,可以按照年齡層階來表現不同時期人物在運動過程中的差異。而對于常見的靜態物體如瓜果、風景、交通工具等,則要在技法上強調其線條表現及構圖形式,以此把握簡筆畫教學的整體基調。
2、成就標準
通過“簡筆畫”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常見的簡筆畫的基本技法,能夠進行最基礎的寫生簡筆畫創作。了解并掌握簡筆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便于今后在自己所從事的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將美術能力發揮極致。
三.中外美術作品鑒賞與評價
“中外美術作品鑒賞與評價”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好了解和認識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平臺,是提升自我審美修養和享受美學成就的內容展現。通過“中外美術作品鑒賞與評價”學習,學生在對優秀美術作品欣賞、體驗、感悟、分析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拓展了眼界并提高了自身的審美判斷力。
1、學習內容
“中外美術作品鑒賞與評價”的主要學習內容分為:中國優秀美術作品欣賞和外國優秀美術作品欣賞兩大部分。
中國優秀美術作品主要向學生展示我國精湛的工藝美術杰作如青銅器、陶瓷、雕刻和畫像磚、建筑、版畫等藝術形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藝術繪畫作品如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內容。
外國優秀美術作品主要向學生介紹世界文明古國的藝術、古代羅馬藝術、中世紀藝術、歐洲文藝復興藝術;十七、十八世紀歐洲藝術、十九世紀歐洲藝術、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等內容。
2、成就標準
通過“中外美術作品鑒賞與評價”的內容學習,學生不僅能夠了解中國美術史的大致發展脈絡,同時又對外國美術發展史的歷程有所認識。同時通過交流和探討,在美術評價的表達和描述中,提升自我審美判斷能力。
四.色彩構成與裝飾繪畫
“色彩構成與裝飾繪畫”是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技能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幼兒園美術教學和環境布置打下基礎。通過色彩明度、純度和色相等內容學習,主要讓學生了解兒童美術中色彩的重要性,掌握美術中色彩的表現原則和方法。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色彩構成的基本原理,進行簡單基本裝飾繪畫的創作。
1、學習內容
對色彩的三種基本屬性有所了解,掌握色相對比、明度對比和純度對比的協調性,學會運用色彩構成的原則繪制基本兒童裝飾畫,為今后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施打下基礎。
2、成就標準
通過“色彩構成與裝飾繪畫”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了解繪畫中色彩成分的關鍵性作用該如何表現,了解不同顏色對幼兒內心起到怎樣的心理反應,了解兒童裝飾性繪畫的原則與過程,懂得兒童美術作品中色彩與裝飾運用的評價原則。
五.兒童畫主題創作
創作是美術的靈魂,沒有創作也就沒有美術可言,美術價值很大程度上是由獨創性體現出來的。就目前來看,很多院校對于學生美術創造力的培養只是浮于表面,例如再畫太陽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是在圓圈的基礎上在旁邊加入幾道簡單光圈,再用紅色填充,完全沒有體現出美術創作的趣味和意境來。在美術實踐教學中,指導學生在作畫時融入一定的情景,能夠讓兒童置身畫里的世界中,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傾斜與創作中來,增強想象力和思維拓展力,從而提高創作質量。
1、學習內容
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自己所要創作的故事情節,為自己所描繪的故事加入一定的情景,將自身的想象帶入其中。在以相互探討的形式提出啟發性思考,展開討論,拓展作畫的思維空間。創作主題繪畫還要借用多種形式的表現描繪自己身邊所發生的趣事,注意觀察身邊事物,以強化觀察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2、成就標準
通過“兒童畫主題創作”的學習,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創作能力,學會運用聯線與觀察的方法進行繪畫訓練,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狀態。
六.設計與工藝
“設計與工藝”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今后從事幼兒園環境布置、玩具制作,以及幼兒手工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通過“設計與工藝”學習,能幫助學生廣泛地接觸各種材料,認識不同材料的功能與作用,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
1、學習內容
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包括平面設計中的美術字設計、海報黑板報設計等。以及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包括幼兒園教室布置、校園布置、活動或會議場所布置等。
2、成就標準
通過“設計與工藝”的內容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平面設計基礎知識。掌握不同美術字體的基本書寫方法,以及海報、板報等平面設計的應用。利用所學美術知識與技能,進行幼兒園教室、校園環境的布置。
根據以上學前美術教育的評價標準,可以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首先,學前美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和觀察能力。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在欣賞與評價的教學環節里,應改變以往固有的單純講課式的教學方式。其次,學前美術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與想象能力。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觀察、聯想、假設、等手段,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展。再次,學前美術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教學中,可通過自由創作或分組創作來完成一個特定的美術任務,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團結性。最后,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例如多媒體、美術現場展示等手段,使學生擁有最直觀的最直接的視覺感觸。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出學前美術教育的特色,才能夠起到完善學前美術體系,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孔起英編著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7 年7月1日)
[2]《幼兒園美術教育與活動設計》 邊霞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作者簡介:門捷,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