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軍
摘 要:新課改的理念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擺在教師面前必須探討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 優化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a)-0154-01
時代在變革,社會在發展。新課改需要新的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標準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間的和諧互動交流,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他們積極思維,挖掘學生潛在的求知欲,更要展示高超的教學藝術,努力優化課堂使教與學最終達到最佳效果。物理在各學科中,可以說是最需要理解力的,同學們普遍認為學好物理是很難的。為了積極推行新課改,使物理課堂最優化,本文中根據目前新課改存在的現狀,談一些個人的觀點。
1 提前安排好課堂教學環節
合理的時間分配和適當的教學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保證要。看一節課是否取得實效,要看教師對課堂時間是否合理分配在感知、理解和實際應用上。時間分配不合理的教師,課堂效率不會高,他的課也不會受學生的歡迎。
(1)刪掉可有可無的教學環節。在物理課教學中,有些教學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如新知識的教學和鞏固練習,但是有些教學環節是可有可無的,在學習新課中無關緊要的,如對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系不太緊密,復習舊知識就可以刪去。有的新內容在復習舊知識可以自然地引出來,如果生硬地導入新課會打亂學生思維,分散學生注意力,純屬多余。
(2)合理調整教學環節。要學好物理,需要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一節課時間有限,如果復習和導入環節占用較多時間,那么新課學習和鞏固總結時間勢必不夠用,只能把復習時間和導入時間合理調整。當然,如果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緊密,檢查復習環節一定要給足時間,從而為新內容的學習奠定了雄厚的基礎,這樣新授會隨之縮短,但是也能在有限的時間提高課堂效果。
(3)適時穿插訓練于各個環節。新課程下學習物理,主要是訓練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盡量避免全班集中練習,要把訓練貫穿于各個環節,學到哪里就訓練哪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減輕學生的課外學習負擔,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2 構建物理情境,激發興趣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師要善于積累生活素材,創造性的使用,把物理知識精心設計成促進學生思維的問題情景,貼近生活,易化問題,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新授課“摩擦力”一節中,我用拔河比賽創設問題情境,讓力氣大的一個同學握著涂有油脂的一端,力氣小的一個同學握著不涂油脂的一端,比賽結果使他們陷入思索,我乘機引導讓他們找出失敗的原因,學生帶著疑惑激烈討論,興趣盎然,接著讓他們在本節課內容中尋找答案,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
3 創造和諧的課堂互動
新課改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的師生互動交流,促進學生合作探究問題。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過程。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潛在的影響力,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成這種教學氛圍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認知活動。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極大的學習動力,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走近學生心靈的奠基石,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在物理教學中,創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產生信任感和親近感。教師在教學互動中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興其道”。也可以借助物理現象與現實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事實,適當舉例,增強物理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到物理并非想象中的那樣神秘和高不可攀。這樣,學生就會積極鉆研,變被動為主動,喜愛物理老師,也就會喜歡他的課,從而,學生就會懷著愉快的心情,渴望在物理課上學到更多。
4 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針對物理的學科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新穎的方法重新設計知識體系,給學生全新的感受,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重新設計指的是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巧妙地從教學內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心理出發,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對對知識容易掌握。當學生對知識理解了之后,就會舉一反三,融會旁通,產生豁然開朗的靈感。教師可以提前整理好那些基礎知識和生活中的工具性知識,在精選的習題訓練中注重重點知識。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和獨特的創新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他們就會探究與教材內容有關聯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于是,學生的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隨之而產生。
5 用競賽激勵學生積極思維
新課改注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大組,組內又分為二人組、四人組,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讓他們小組內合作探究討論,成績評定以大組為主。分成大組之后,每個小組就是對應組的一份子,他們都想為自己的小集體爭光,都有很強的競爭性,學生之間的互動就會顯現出來。教師對學生競賽的結果要及時作出評判,最終優勝組,可以給與獎勵,并做好記載,以便一節課一次評定。優勝組的同學會有成就感而倍加珍惜,繼續努力,其他各組會不甘示弱,一定想在下次競賽中出好好表現。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好勝心理,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完成教學。通過小組競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力、主動性和合作探究能力都會得到充分展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善于通過多種競爭方式激勵和調動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中學習,使他們的心智都得到發展。
6 課后要認真反思
新課程標準也重視課后反思。學生反思每節課上留下的疑惑及成長,以待在下一節課上得到解決。教師也要做好這一點,課后要真實記錄課堂中的感受,及時總結成敗。如教學中的失誤,成功的教學經驗,學生學習中的困惑,教學過程中的突發靈感等等。也可以是教師對教材內容、某一教學環節或教學手段的運用,甚至可以是對某一個知識點的理解,或者是對學生思維反應的認識。通過反思,師生在教與學方面都可以得到提升,無疑是對教學的有力幫助。
7 結語
教學是一種藝術,是一段漫長的過程。教師是課堂上的導演,要用自己至誠的心靈、精深的知識打動和感染學生,演繹出的課堂才會精彩。“教無定法”,無論用什么教法,只要適合學生獨立自主地去學習,去合作探究,學會解決問題,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師大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2] 鐘啟泉,崔永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