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花
摘 要:職業化素質是現代企業對員工的基本素質要求,為了與企業用人需求接軌,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化素質的培養成為重中之重,班主任工作是高職院校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前沿陣地,結合我院“現代班組長”人才培養目標和高職特色,班主任工作從職業意識、職業習慣、職業責任等幾個方面展開如何培養學生職業化素質。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培養;職業化素質
高職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高職教育的改革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適應地方社會需求,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我院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模式,提出“培養具有現代班組長以上潛質的生產、經營、管理者”的人才培養目標,作為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如何貫徹落實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如何培養高職生具有現代班組長的職業化素質,從哪些方面去培養,真正讓學生成為優秀的現代職場人,具備優秀的職業化素質,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一大課題,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與難點。下面從如何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職業習慣、職業責任等幾方面進行簡單的闡述。
一、重大活動中注重職業意識的培養
(一)強化綜合素質意識。人的素質結構猶如一座冰山,露在水上面的部分只占一小部分,大概只占總素質結構的八分之一,意味著人才素質結構中的顯性素質,這些顯性素質通常由證書、資質等代表職業技能的東西組成。而隱藏在水下面的一大部分,構成了人才素質結構中的隱性素質,比例占到了八分之七,這些隱性素質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責任等等。這些隱性素質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一直強調做事先做人,但不偏頗于某一方面,“專才”固然好,但“通才”當然更好。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既能掌握專業方面的核心技能,又能全面提升職業化素質,是高職學生對自己起碼的要求。由此利用我院第19屆大專辯論賽的契機,在班級進行大討論:培養“現代班組長型”人才到底是核心技能更重要是職業道德更重要?無疑這不是一個選擇性的問題,而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全班同學對此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討論,最后沖破重圍,機電系代表隊進軍決賽,四個隊員三個來自我班上,經過緊張激烈的決賽取得全院亞軍的好成績。輸贏不是目的,關鍵在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才是終生受益的,通過一場辯論讓學生懂得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二)強化團隊協作意識。所謂團隊意識,就是整體配合意識,表現為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團隊意識也可以讓員工找到歸屬感,同時找到安全感。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并不一定要事必躬親,調動班干部的積極性,培養團隊意識,各司其責,分工協作,把工作理順,有效完成任務。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各班委明確職責,最大效能發揮各自優勢。在特殊任務中,通過團隊協作實現能量的結合和爆發,高效完成任務。
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企業之間、行業之間都需要進行分工合作,在職場中團隊協作意識是企業員工重要的職業化素質之一,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很多人的成功都是靠借力別人,靠團隊協作而取得成功的。由此,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把班級當作未來職場的訓練營,總班干部到每位同學,都有分配有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需要協作才能很好的完成。
除了以上兩種職業意識的培養外,在班級管理中,還滲透競爭意識、自律意識、奉獻意識、形象意識等其它職業意識的培養??傊?,讓學生在大學生活中充分感受到職場必備的職業化素質要求,在大學期間有針對性地自覺培養和訓練,等到畢業之際,打造成具有職業化素質的優秀技能型人才,順利步入職場。
二、日常管理中滲透職業習慣的養成
美國作家杰克·霍吉在他的名著《習慣的力量》書中提到:習慣是一種重復性的、通常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通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復而獲得。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從大學開始。
其實,班級、學院每項制度都是在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習慣:跑操、早晚自習、上課嚴格考勤制度,是在培養學生按時上下班職業習慣,所以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嚴格執行各項考勤制度,每次學生曠課,都詳細記錄,與平時成績掛鉤,與積分掛鉤,沒有商量的余地,不能因為班主任的縱容養成隨意曠課的壞習慣,到時進入職場遲到早退也成為家常便飯,不過事后會和曠課的同學談心,了解具體情況,分析原因,幫助學生改變不良習慣;班容風紀的培養是保持良好的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的好習慣,所以從大一開學就對學生的儀容儀表儀態、行為舉止等各方面進行引導,要求學生不留怪異發型,不穿奇裝異服,盡量學會按職場形象來裝扮自己,一年下來,學生基本已經形成習慣,形成了良好的班容風紀,看到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特別參加重大活動時的標準形象,感覺作為班主任對學生的習慣的培養,付出有了回報的欣慰感。
職業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在大學期間不注意培養,那進入職場肯定會出現不適應,表現為經常上班遲到、早退,做事拖沓,質量不高,心情浮躁,表面應付等各種不良習慣,如果不及時調整,不及時適應,會影響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甚至很難涉入職場。
三、主題班會中貫穿職業責任的塑造
責任,就是一個人不得不做或必須擔當的事情。職業責任是指人們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所承擔的特定的職責,它包括人們應該做的工作和應該承擔的義務。職業責任擔當得好與不好,和一個人生活中的責任感有直接聯系,而一個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責任感的塑造就更能決定進入職場是否是勇于擔當責任的人。由此,對大學生職業責任的塑造就成為了班主任在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在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經驗中,培養學生職業責任用從三方面入手。
首先,要對自己負責。作為一個大學生,如果連自己生活上、學習上的事情都做不好,作業要抄別人的,考試要作弊,經常要曠課,缺席集體活動......一個連自己的份內事都做不好的學生,是一個把責任感拋之腦后的人,這樣的學生尤其要重點引導,一定要懂得責任于己的重要性,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這是起點。其次,要對家庭負責。作為家庭成員,今天是兒子或女兒的角色,都承擔不了相應的責任,以后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可能更難擔當,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人也很難對社會、對國家承擔責任。由此,在平時班會活動中,利用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等特殊機會展開家庭責任主題的探討,深化學生的認識,學會擔當,學會感恩。第三,要對學校負責。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校的發展無非就是靠一屆一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在推動的,今天我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我為榮,愛校如家,學校是汲取精神養分的花園,每個大學生最美好的記憶都是大學校園,所以抓住機會深化學生對學校的感情,對學校責任的擔當。比如2014年是我院評估年,利用這個契機,開展“責任勇擔當——學院評估,我的責任”的院級主題班會,經過精心的準備,班會課后學生做到了知責、明責、擔責的重要性,懂得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學會的擔當,一個有作為的人必定是一個勇于擔當的人。利用一些特殊契機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立馬感覺學生又成長了許多。
一個對自己、家庭、學校負責任的大學生,必然會憂國憂民,擔當起對社會、對國家的重任,成為棟梁之材。在大學期間,塑造好職業意識、職業習慣、職業責任、職業道德等職業化素質,才能順利走進職場,成為優秀的現代職業人,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