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雙 馬洪秀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山東濟南 250307)
激發學生體操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①
——以幼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為例
程玉雙 馬洪秀
(濟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山東濟南 250307)
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訪談法等,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學生特點、體操課教學等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現:(1)體操教師、學生對體操課的認知水平偏低。(2)教學內容偏陳舊。(3)教學軟硬件建設跟不上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幼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筆者建議通過改變學生認識、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建立學習體操的自信心等方面,對學生循循善誘,不斷提高學生學習體操的興趣和熱情。
幼專 學前教育專業 體操 學習興趣 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泵鎸?1世紀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體操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技能技巧課程對于學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體操的興趣是體操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1.1 體育學習興趣的概念
祝蓓里、季瀏在《體育心理學》中認為,體育學習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它影響著人們體育參與的具體活動方向和強度[1]。
1.2 培養體育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體育學習興趣是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術,對身體鍛煉所具有的喜好情緒,是主動地積極地參加體育體育活動的內在動力,也是直接影響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效果重要的心理因素。體育教學是以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并成為合格人才為目的和任務的。然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的活動,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沒有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哪怕是能力再強的學生也無法達到目的。因此,如何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就顯得尤為重要[2]。
2.1 幼專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作為未來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存在知識面廣、層次淺的現象,學生一個學期就有十七八門課程需要學習,僅專業技能技巧課就有七八門,如聲樂、鍵盤、樂理、舞蹈、美術、體操等等。專業技能技巧課是學前教育專業必須掌握的課程,對將來從事幼兒教師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想學好任何一門技能技巧課,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大量的練習時間。因此,在課堂中激發學生課堂學習體操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對學好體操課至關重要。
2.2 幼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點分析
首先,幼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包括五年制初中起點和高起點三年制兩種模式,學生以女生居多。初起學生的年齡16歲左右,其特點是身體可塑性比較強,但學習的理解力稍弱于成人,在動作學習技能上應注重反復練習強化動作技能的形成;高起點學生理解力稍強,但身體的柔韌等素質可塑性要差一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適時引導學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其次,由于幼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面廣,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力、感知力、節奏感。尤其是舞蹈跟體操的學習都屬于身體的練習,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為學生學習體操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目前部分幼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存在對學習體操的錯誤認識。如很多學生認為舞蹈是專業課而體操屬于基礎公共課。還有學生認為體操只會把小腿練粗,身體練壯。這些錯誤認識急需糾正。
2.3 幼專學前教育專業體操課學生學習興趣現狀分析
當前,幼專學前教育專業體操課程教學情況不容樂觀。首先,體操教師對于體操課認知和教學目標把握模糊。2010年山東省教育廳印發山東省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方案中明確指出,體操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技能技巧課。經過對全國十所幼專學校的調查顯示,多數幼專體操老師并沒有真正的把體操課放在學前教育專業技能技巧課的位置。僅僅是作為體育課中的一小部分,完成最基礎的教育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和態度定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次,體操課的場地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多數學校學生在室外上課,上課環境惡劣,激發不起學生的積極性;最后,體操課教學內容稍陳舊,有一些學校甚至十年都沒有調整過教學內容,學生沒有新鮮的美的刺激,容易產生倦怠心理。
對于學生來說,喜歡一門課,首先就是要了解和認識這門課程,其次,很重要的兩方面就是喜歡這一門課的任課老師和在這門課上找到“成就感”。
3.1 改變學生對體操課的認識
學生對某一門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是學好該課程的先決條件,也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學生對體操課的認識。通過宣傳欄、團體操表演、校健美操隊比賽、社團活動等多種活動方式使學生了解體操鍛煉的意義所在,對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塑造形體美的作用。通過讓學生觀看往屆學生的健美操創編作品以及我校體操隊參加省市級健康活力大賽獲獎的視頻,學生們精彩的演出,使“觀眾們”躍躍欲試,激發學生體操課學習興趣,樹立學好體操課的信心,增強學生自主參加體操的鍛煉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定期組織低年級學生觀看高年級的體操學業展示和創編比賽;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或第二課堂,豐富學生業余文化生活,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創編、教學的綜合技能。使學生認識到體操的“美、易、行”,逐步培養學生學習體操的興趣。
3.2 優化體操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優化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提高學生學習體操的興趣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課程內容作為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課程知識體系,是課程的主體部分,幼專學前教育專業體操課程是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文化教育活動,需要給學生呈現多樣的體操基礎理論知識和體操技術技能知識。因此,體操教學內容的優化,是為更好的完成體操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優化;是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服務,以學生為主體的優化。以濟南幼專為例,體操課自開設之初就一直被視為我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中的特色課程。體操課程以培養學生身體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校師資情況及場館建設等學校軟硬件條件基礎上,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精心設計、優化選擇合理的體操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本體操、藝術體操、幼兒健美操、校園健身操、啦啦操、體育舞蹈等內容。教師經過多年的實踐在教學內容上不斷優化、調整,目前已經形成相對穩定和合理的課程體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課程也在發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或是學生的反饋都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并且是在發展中不斷改進與完善的過程。只有完善的課程體系才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
3.3.1 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高超的教學藝術能激發學生求知欲、讓學生愉快接受教學內容的催化劑。教師應不斷地反思、總結經驗,找出適合幼專學生技能和能力有效發展的更好的方法和手段,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師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教學科研的能力,以科研促教學。除此之外,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深入研究體操課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集體備課、評課等形式促進互相學習,提高自己在舞蹈、審美、音樂、藝術體操、健美操操等方面的造詣,不斷完善自身能力。逐步完成從熟練型教師向風格型教師的轉變,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質的飛躍。
3.3.2 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
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導向作用。因此,在體操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做表率,充分發揮教師個人魅力,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所謂“言”是指體操教師的聲音語言,體操教師說話要親切感人、爽朗干脆、充滿活力,多用肯定性的語言,對于學生的進步及時鼓勵,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偶爾風趣幽默的語言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行”是指體操教師課堂表現出的行為。教師在教學中用準確的手勢、姿態、舞姿來體現體操的魅力,通過真誠欣賞的目光鼓勵學生,盡可能的關注到每一個同學。有時候教師一個贊許的點頭都可以讓學生燃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出學生學習的極大熱情。
3.4 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和自信心
動作技能的形成、提高、自動化過程就是學生自信心培養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體會到“成就感”,自信心一點點累積。幼專學生以女生為主,每個學生都向往追求美,展示自己的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通過嚴格的要求,及時的鼓勵。還要充分發揮骨干學生的帶頭作用。如在課堂中多借助骨干學生的示范。一方面使骨干學生有一種被重視感,另一方面,在幫助骨干學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時引導其他學生向她學習,激發學生良性競爭意識;其次,給予班級骨干學生與進步同學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骨干的行列,樂于展示自我,達到“學樂不分家”。只有熟練的掌握了體操技術技能,才能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主動的進行更深入的合作探究,激發他們不斷的超越自我,提高自主意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得到極大的提高。
[1]趙立平.初中生體育學習興趣與成就目標定向的相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
[2]李雪蘋.北京市大學生體育興趣調查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4.
[3]程玉雙.幼師幼兒基本體操課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G83
A
2095-2813(2014)11(c)-0068-02
程玉雙(1981,12—),山東臨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馬洪秀(1963,9—),女,漢族,山東壽光市人,教育學學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