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卓嘎
摘 要:創新能力不僅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條件,也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發展水準的標志,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觀念;創新;合作;開拓
數學新課標改革倡導的新觀念深刻的引領著數學教學實踐的改變,教師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由原來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探究發現的引導者、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合作者,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重過程轉變。為適應新課改教學需要,談談自己在教學中行為轉變的一點初淺認識。
一、讓新觀念融入教學
新觀念中不僅包含對事物的新認識、新思想,而且包含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為此作為新人才就必須學會學習,只有不斷地學習,獲取新知識更新觀念,形成新認識。在數學史上,法國大數學家笛卡爾在學生時代喜歡博覽群書,認識到代數與幾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的作圖問題,指出了作圖問題與求方程組的解之間的關系,通過具體問題,提出了坐標法,把幾何曲線表示成代數方程,斷言曲線方程的次數與坐標軸的選擇無關,用方程的次數對曲線加以分類,認識到了曲線的交點與方程組的解之間的關系。主張把代數與幾何相結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幾何研究的新觀點,從而創立解析幾何學。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應教學生會學。在不等式證明的教學中,我重點教學生遇到問題怎么分析,靈活運用比較、分析、綜合三種基本證法,同時引導學生用三角、復數、幾何等新方法研究證明不等式。
例:已知a>=0,b>=0,且a+b=1,求證(a+2)(a+2)+(b+2)(b+2)>=25/2
證明這個不等式方法較多,除基本證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數的求最值、三角代換、構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徑證明。若將a+b=1(a>=0,b>=0)作為平面直角坐標系內的線段,也能用解析幾何知識求證。證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取直線段x+y=1,(0=
二、讓創新引領教學
創新能力不僅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條件,也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文明發展水準的標志,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成了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新時代要求教師要有這樣的理念: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啟發、補充的過程,是互動的各方的情感、體驗、思考與發現共享、共進的過程。教師只有扎扎實實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發現激發學生思維靈感和創造火花,才能創造教學新思路。
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教師通過充分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觀點、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讓合作帶動教學
團隊精神就是一種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學生互相配合能解決的問題,增進學生協作意識,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教師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以一個權威者的身份,去告訴學生這就是什么,這道題應該怎樣去做,怎樣做是錯誤的,而是要以伙伴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活動,一起探究,合作交流,共同發現新的知識。即一起參與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比如,我讓學生分組合作調查本校學生的身高狀況。如果學生在學習階段沒有經歷過類似的抽樣調查過程,而是到他用到的時候,直接讓他解決,那時他就會感到非常茫然,這也是數學問題嗎?這要用到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呢?需要調查哪些人?調查的數據怎樣收集、整理?只有經歷過這個過程的人,他才真正知道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他才懂得如何與他人合作才能把這件事做好。
我把班內的學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組成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在性別、個性特征、才能傾向、學習水平、家庭背景、社會背景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以便學習時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使各個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這樣既可增加小組成員的多樣性,又可增加小組間的競爭性,便于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這些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齊心協力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數學教學具有不僅使學生學知、學做;而且使學生學共同生活,學共同發展的目標任務。
四、讓開拓激趣教學
一切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中,同時,現實生活中許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去思考解決。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遇到的問題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主要體現為對一個數學問題或實際問題如何設計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或模型。
比如,計算(a-2b)2(a+2b)2其解法甚多,在學生動腦思考、動手計算的實踐中,尋求最優解法是什么?又比如,設計一些問題類似于中考??疾榈闹R點--“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點關于直線對稱”,“線段的平移”。其原型--“飲馬問題”,“造橋選址、供水站選址、螞蟻覓食、貨運中轉站等”問題。出題背景變式有線段、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圓、坐標軸、拋物線等。這類問題的設計與講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智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善于經營和開拓市場的能力大有裨益。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新理念,需要數學教師在實踐上不斷強化和探索,這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的目標能否實現的根本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利用一切機會和形式對學生進行新思想教育、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從而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