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

2014-12-12 10:00:34龔勝強
化學教與學 2014年12期
關鍵詞:問題情境化學教學創設

龔勝強

摘要:化學教學中,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有利于學生認識化學,體驗和理解化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文章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即針對性原則、合理性原則和交互性原則,同時闡述了創設問題情境的一些途徑。

關鍵詞:化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12-0019-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7

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求學生由原來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探究性學習”,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探究性學習”總是圍繞具體的問題展開的,這就要求學生要具備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是幫助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一、問題情境與化學教學

情境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環境和背景,而情境中隱含的問題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中心,是學生提升學習效能的重要載體,是學生進行創造思維的動力源泉。問題情境的設立,對內在學習情感激發,有效教學進程推進,有序教學活動開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問題情境是指主體為達到某一活動目的所遇到的某種困難和障礙時的心理困境。具體到課堂教學中,就是教師通過創設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處于一種急切想要解決所面臨的疑難問題的心理困境中,學生要擺脫這種處境,就必須進行創造性的活動,運用以前未曾使用過的方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問題性思維獲得富有成效的發展。由此可見,問題情境的設置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二、問題情境創設的原則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非常靈活,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創設合理、恰當的問題情境。為了保證問題情境教學能充分發揮其功能,在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 針對性原則

問題情境的創設一是要針對教學內容。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的是目標明確的學習,參與的是目標定向的活動。因此創設過程中要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緊扣教材的中心及重點、難點,易混淆和易疏忽點,設計小而具體的問題。二是要針對學生發展的現有水平。既提出當前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又蘊涵著與當前問題有關、能引發進一步學習的新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創設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自己去回味和思考,喚醒、提升并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達到新的水平。

例如:“銀鏡反應”實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溶液必須為堿性,學生易忽視這一知識點。因此在課堂提出這樣的問題情境:取淀粉在硫酸催化作用下的水解產物,直接加銀氨溶液,觀察實驗現象,結果沒有銀鏡生成,提問為什么沒有銀鏡產生?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這樣創設的問題情境有針對性,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2. 合理性原則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這樣容易使學生形成一種不愛深入思考問題和不愛從復雜的聯系中思考問題的不良思維習慣;問題過于深奧,在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上不能解決,這樣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不利的。只有那些難易適度,有助于學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認知沖突的問題,才是構成問題情境的最佳素材。所以提供的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思維強度,需要學生經過努力思考才能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才能使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遷移,才可使學生發現問題的目光更敏銳,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日趨完善。

例如:在研究氯水成分的教學中,如果直接問氯水中有哪些微粒?學生就比較難以回答,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境,提出遞進式問題。首先觀察集氣瓶中氯氣的顏色,向集氣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餾水,觀察集氣瓶中顏色變化。提問氯水為什么是黃綠色,說明有什么微粒?然后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氫鈉粉末,再加入2mL的氯水,振蕩試管,觀察現象。提問碳酸氫鈉粉末與什么物質產生氣泡?說明有什么微粒?其次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mL的氯水,再向其中加入幾滴硝酸銀和稀硝酸,觀察實驗現象。提問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有什么微粒?再分別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和稀鹽酸,滴在pH試紙上,觀察并比較現象。提問滴稀鹽酸溶液的pH試紙變紅,滴新制氯水的pH試紙先變紅后褪色,說明原因,溶液中有什么微粒?

3. 交互性原則

交互性原則強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重視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問題情境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意味著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基礎上。在問題情境教學活動中,以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出發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自我表現的體驗;需要獲得認可與欣賞的喜悅;需要培養承擔責任的勇氣;需要有機會回味失敗的苦澀;需要感受學習的樂趣,問題情境的真正含義也就蘊涵于其中了。

當然創設出合理恰當的問題情境,除應遵循以上原則以外,還應注意提出問題的層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等。

三、問題情境的創設途徑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有著優越的條件。問題情境的設置取決于教師運用恰當的方法,使學生處于探索的情境中,激發他們進行一定的智力和動作技能來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只有學生真正地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才說明他們已經沉浸在問題情境里了,解決問題也就順理成章。

1. 利用化學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endprint

[案例1]“鹽類的水解”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我們知道酸溶液呈酸性,堿溶液呈堿性,那么鹽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請學生分別做兩組實驗。

實驗1:測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實驗2:往3mL 0.5mol/L CH3COONa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觀察顏色。加熱,再觀察顏色。

展示資料:25℃時,下列溶液的pH如下:

提供事實:①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要加一定量的鹽酸。②泡沫滅火器成分為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③銨態氮肥不宜與草木灰混合使用。

[設問]

(1)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酸堿性如何?

(2)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滴酚酞,現象如何?加熱后現象又如何?

(3)為何NaCN溶液、CH3COONa溶液、NaF溶液的pH依次減???為何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

(4)如何解釋①②③?

通過實驗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研究和分析獲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使學生始終處于有效的積極思維狀態,從而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探究化學規律。

2. 結合社會、生活和科技發展創設問題情境

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和當前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實踐性和深刻性。

[案例2]“二氧化硫”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

1985年,幾場酸雨過后,我國四川省奉節縣9萬畝華山松全部枯死,重慶市南山縣2.7萬畝馬尾松死亡過半。

[設問]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誰呢?學生對酸雨竟然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壞都非常地吃驚,都非常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通過課堂學習有關二氧化硫性質的知識以后,再設置以下幾個問題:

(1)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2)什么是酸雨?它可分為哪些類型?分別是怎樣形成的?

(3)酸雨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4)收集雨水并測定其pH值,分析我們周邊地區酸雨的危害情況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建議。

要求學生結合課堂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通過查找資料、做家庭小實驗等方式,探究有關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治方法部分的內容,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思維的全面性和變通性,同時將化學知識學以致用,緊密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

3. 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

我國著名化學家傅鷹先生說過:“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化學史更可以給人以智慧”。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教學不再局限于現成知識本身的靜態結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過程,揭示出反映在認識過程中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想,使學生學到形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

[案例3]“苯分子的結構”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在問題情境創設中,可結合苯的發現、苯的分子式確定(C6H6)以及苯的環狀結構的建立的歷史過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境設置]

(1)苯是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的。他用蒸餾的方法將生產煤氣的原料中制備出煤氣之后,剩下一種油狀的液體進行分離,得到另一種液體,就是苯。

(2)1834年德國科學家米希爾里希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苯。

(3)法國化學家日拉爾等人又確定了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8,分子式為C6H6。苯中的含碳量很大,結構如何呢?

(4)1865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悟出閉合鏈的形式是解決苯分子結構的關鍵,1866年他又提出苯的結構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凱庫勒式。同時講述化學史上的一個趣聞,有關凱庫勒做夢悟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的經過。

[設問]從苯的發展史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猜想苯還可能有什么不同的結構?如何證明?

通過化學史話,把學生引入一個興奮、好奇的問題情境,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通過引導,學生結合事實很好地理解苯分子中碳氫鍵與碳碳鍵的等價性。如:苯的一鹵代物只有一種,相鄰碳上的兩個氫被兩個氯取代只有一種;如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褪色等等,另外通過學習化學史,學生深刻體驗了科學發展的歷程。

4.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現代教育技術集聲音、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影視等多種信息傳輸手段于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抽象、難理解、難解釋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

[案例4]“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在學生探究原電池工作原理這一教學難點時,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銅鋅原電池反應的微觀過程,一是演示溶液中通電前后離子移動情況,二是演示通電前后電路中電子移動情況,三是演示離子在兩極得失電子情況。

[設問]

(1)氫氣是什么微粒在哪里如何產生的?

(2)鋅失去的電子如何流到銅片上的?

(3)在這個過程中銅片起什么作用?

(4)如何判斷導線中有電子通過?

(5)溶液中離子通電前后如何移動?

(6)能量如何轉化的?

通過多媒體演示,可以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那些靜態的、抽象的和微觀的知識。學生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充分理解了原電池的構思巧妙之處在于把某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設計到裝置不同部位(即電極)上去進行,反應要轉移的電子在兩電極間流動形成電流。

總之,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實際,運用各種適宜的途徑,創設出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學習,認真探究,能動思維,打造一個生動而精彩的高效課堂,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化學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資料

[1] 陳榮坤. 化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化學教與學,2011,(8):30

[2] 李耕山.中學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與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3] 王麗紅.高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4] 吳慶生.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教學策略[J].化學教學,2013,(6):15-16endprint

[案例1]“鹽類的水解”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我們知道酸溶液呈酸性,堿溶液呈堿性,那么鹽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請學生分別做兩組實驗。

實驗1:測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實驗2:往3mL 0.5mol/L CH3COONa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觀察顏色。加熱,再觀察顏色。

展示資料:25℃時,下列溶液的pH如下:

提供事實:①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要加一定量的鹽酸。②泡沫滅火器成分為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③銨態氮肥不宜與草木灰混合使用。

[設問]

(1)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酸堿性如何?

(2)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滴酚酞,現象如何?加熱后現象又如何?

(3)為何NaCN溶液、CH3COONa溶液、NaF溶液的pH依次減小?為何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

(4)如何解釋①②③?

通過實驗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研究和分析獲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使學生始終處于有效的積極思維狀態,從而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探究化學規律。

2. 結合社會、生活和科技發展創設問題情境

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和當前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實踐性和深刻性。

[案例2]“二氧化硫”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

1985年,幾場酸雨過后,我國四川省奉節縣9萬畝華山松全部枯死,重慶市南山縣2.7萬畝馬尾松死亡過半。

[設問]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誰呢?學生對酸雨竟然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壞都非常地吃驚,都非常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通過課堂學習有關二氧化硫性質的知識以后,再設置以下幾個問題:

(1)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2)什么是酸雨?它可分為哪些類型?分別是怎樣形成的?

(3)酸雨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4)收集雨水并測定其pH值,分析我們周邊地區酸雨的危害情況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建議。

要求學生結合課堂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通過查找資料、做家庭小實驗等方式,探究有關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治方法部分的內容,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思維的全面性和變通性,同時將化學知識學以致用,緊密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

3. 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

我國著名化學家傅鷹先生說過:“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化學史更可以給人以智慧”。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教學不再局限于現成知識本身的靜態結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過程,揭示出反映在認識過程中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想,使學生學到形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

[案例3]“苯分子的結構”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在問題情境創設中,可結合苯的發現、苯的分子式確定(C6H6)以及苯的環狀結構的建立的歷史過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境設置]

(1)苯是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的。他用蒸餾的方法將生產煤氣的原料中制備出煤氣之后,剩下一種油狀的液體進行分離,得到另一種液體,就是苯。

(2)1834年德國科學家米希爾里希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苯。

(3)法國化學家日拉爾等人又確定了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8,分子式為C6H6。苯中的含碳量很大,結構如何呢?

(4)1865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悟出閉合鏈的形式是解決苯分子結構的關鍵,1866年他又提出苯的結構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凱庫勒式。同時講述化學史上的一個趣聞,有關凱庫勒做夢悟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的經過。

[設問]從苯的發展史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猜想苯還可能有什么不同的結構?如何證明?

通過化學史話,把學生引入一個興奮、好奇的問題情境,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通過引導,學生結合事實很好地理解苯分子中碳氫鍵與碳碳鍵的等價性。如:苯的一鹵代物只有一種,相鄰碳上的兩個氫被兩個氯取代只有一種;如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褪色等等,另外通過學習化學史,學生深刻體驗了科學發展的歷程。

4.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現代教育技術集聲音、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影視等多種信息傳輸手段于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抽象、難理解、難解釋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

[案例4]“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在學生探究原電池工作原理這一教學難點時,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銅鋅原電池反應的微觀過程,一是演示溶液中通電前后離子移動情況,二是演示通電前后電路中電子移動情況,三是演示離子在兩極得失電子情況。

[設問]

(1)氫氣是什么微粒在哪里如何產生的?

(2)鋅失去的電子如何流到銅片上的?

(3)在這個過程中銅片起什么作用?

(4)如何判斷導線中有電子通過?

(5)溶液中離子通電前后如何移動?

(6)能量如何轉化的?

通過多媒體演示,可以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那些靜態的、抽象的和微觀的知識。學生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充分理解了原電池的構思巧妙之處在于把某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設計到裝置不同部位(即電極)上去進行,反應要轉移的電子在兩電極間流動形成電流。

總之,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實際,運用各種適宜的途徑,創設出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學習,認真探究,能動思維,打造一個生動而精彩的高效課堂,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化學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資料

[1] 陳榮坤. 化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化學教與學,2011,(8):30

[2] 李耕山.中學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與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3] 王麗紅.高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4] 吳慶生.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教學策略[J].化學教學,2013,(6):15-16endprint

[案例1]“鹽類的水解”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我們知道酸溶液呈酸性,堿溶液呈堿性,那么鹽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請學生分別做兩組實驗。

實驗1:測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實驗2:往3mL 0.5mol/L CH3COONa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觀察顏色。加熱,再觀察顏色。

展示資料:25℃時,下列溶液的pH如下:

提供事實:①實驗室配制FeCl3溶液時要加一定量的鹽酸。②泡沫滅火器成分為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③銨態氮肥不宜與草木灰混合使用。

[設問]

(1)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酸堿性如何?

(2)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滴酚酞,現象如何?加熱后現象又如何?

(3)為何NaCN溶液、CH3COONa溶液、NaF溶液的pH依次減小?為何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

(4)如何解釋①②③?

通過實驗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研究和分析獲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使學生始終處于有效的積極思維狀態,從而揭示化學現象的本質,探究化學規律。

2. 結合社會、生活和科技發展創設問題情境

緊密聯系生活、生產和當前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意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實踐性和深刻性。

[案例2]“二氧化硫”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

1985年,幾場酸雨過后,我國四川省奉節縣9萬畝華山松全部枯死,重慶市南山縣2.7萬畝馬尾松死亡過半。

[設問]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是誰呢?學生對酸雨竟然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壞都非常地吃驚,都非常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通過課堂學習有關二氧化硫性質的知識以后,再設置以下幾個問題:

(1)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2)什么是酸雨?它可分為哪些類型?分別是怎樣形成的?

(3)酸雨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4)收集雨水并測定其pH值,分析我們周邊地區酸雨的危害情況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治理建議。

要求學生結合課堂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通過查找資料、做家庭小實驗等方式,探究有關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治方法部分的內容,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思維的全面性和變通性,同時將化學知識學以致用,緊密聯系社會和生活實際。

3. 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

我國著名化學家傅鷹先生說過:“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化學史更可以給人以智慧”。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教學不再局限于現成知識本身的靜態結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過程,揭示出反映在認識過程中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想,使學生學到形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

[案例3]“苯分子的結構”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在問題情境創設中,可結合苯的發現、苯的分子式確定(C6H6)以及苯的環狀結構的建立的歷史過程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情境設置]

(1)苯是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的。他用蒸餾的方法將生產煤氣的原料中制備出煤氣之后,剩下一種油狀的液體進行分離,得到另一種液體,就是苯。

(2)1834年德國科學家米希爾里希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苯。

(3)法國化學家日拉爾等人又確定了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8,分子式為C6H6。苯中的含碳量很大,結構如何呢?

(4)1865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悟出閉合鏈的形式是解決苯分子結構的關鍵,1866年他又提出苯的結構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凱庫勒式。同時講述化學史上的一個趣聞,有關凱庫勒做夢悟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的經過。

[設問]從苯的發展史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猜想苯還可能有什么不同的結構?如何證明?

通過化學史話,把學生引入一個興奮、好奇的問題情境,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通過引導,學生結合事實很好地理解苯分子中碳氫鍵與碳碳鍵的等價性。如:苯的一鹵代物只有一種,相鄰碳上的兩個氫被兩個氯取代只有一種;如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褪色等等,另外通過學習化學史,學生深刻體驗了科學發展的歷程。

4.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現代教育技術集聲音、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影視等多種信息傳輸手段于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抽象、難理解、難解釋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益。

[案例4]“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情境設置]在學生探究原電池工作原理這一教學難點時,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銅鋅原電池反應的微觀過程,一是演示溶液中通電前后離子移動情況,二是演示通電前后電路中電子移動情況,三是演示離子在兩極得失電子情況。

[設問]

(1)氫氣是什么微粒在哪里如何產生的?

(2)鋅失去的電子如何流到銅片上的?

(3)在這個過程中銅片起什么作用?

(4)如何判斷導線中有電子通過?

(5)溶液中離子通電前后如何移動?

(6)能量如何轉化的?

通過多媒體演示,可以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那些靜態的、抽象的和微觀的知識。學生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充分理解了原電池的構思巧妙之處在于把某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設計到裝置不同部位(即電極)上去進行,反應要轉移的電子在兩電極間流動形成電流。

總之,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實際,運用各種適宜的途徑,創設出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學習,認真探究,能動思維,打造一個生動而精彩的高效課堂,實現學生學習能力和化學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資料

[1] 陳榮坤. 化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化學教與學,2011,(8):30

[2] 李耕山.中學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與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3] 王麗紅.高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4] 吳慶生.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教學策略[J].化學教學,2013,(6):15-16endprint

猜你喜歡
問題情境化學教學創設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淺議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06:00
淺談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00:09:37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29:37
多媒體技術與化學課堂教學
化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構建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8:53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久久激情影院|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色悠久久久| 久久婷婷六月|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久操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欧美狠狠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福利在线一区|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h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免费无遮挡AV|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激情乱人伦|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成人精品亚洲|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播放|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亚洲—日韩aV在线| 欧美亚洲第一页|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网|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久久五月天综合|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