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摘 要 寫作是將以心理表征形式存在的內部言語進一步加工整理,從而形成外現的言語表達的過程。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本文針對高職預科學生認知特點,運用認知心理學中的圖式理論,闡述高職預科應用文寫作教學如何幫助學生構建圖式,從而提高預科學生寫作效率。
關鍵詞 圖式 預科生 應用文寫作 職業教育 認知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Vocational College
Preparatory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ZHANG Jing
(Inner Mongolia Business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Abstract Writing is a form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 will be internal speech further processing and finishing, thus forming process of verbal expression outside now. At present, many vocational schools offer practical writing courses, aiming at vocational matriculation student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us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in the schema theory to explain how the vocational preparatory instruction to help students build practical writing pattern, thereby enhancing the matriculation students writ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Schema; Preparatory undergraduates; practical wri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任何教學活動都應根據所教授的對象,遵循認知心理學規律進行教學設計。應用文寫作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課程,其教學目的是培養教學對象運用漢語進行書面表達,解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以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及交際能力。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針對少數民族預科學生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但在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1 內蒙古地區高職院校預科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
應用文寫作是我區高職院校少數民族預科重要的基礎課程,它兼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擔負著補充漢語學習和為專業技能學習奠定基礎的雙重任務,其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高質量、實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社會發展迅速的今天,它已成為現代職業工作者生活、工作、社交中必備的重要能力。然而,目前我區高職院校預科生應用文寫作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有些教師一味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沒有關注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預科學生進行漢語寫作過程中面臨的畏難心理、心理情緒和認知思維及母語負遷移影響,而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性。教學中也沒有關注到學生內在認知結構的構建,使學生造成理解困難、寫不出東西的困難心理。究其原因,教師還是沒有針對預科學生特有的認知結構,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2 目前內蒙古地區高職院校預科學生的基本概況
2.1 漢語寫作認知結構還不夠完善
我區預科學生以蒙古族為主,絕大多數來源于邊遠的牧區,從小在蒙古語環境中生活、學習。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知識結構相對較弱,漢語寫作能力薄弱。進入大學學習階段后,各門課程全程使用漢語授課,這種形勢下,沒有知識結構的補充和完善,直接進行漢語運用,勢必影響到他們對所講授內容的理解和認知。這個問題如不及時解決,會造成預科學生學習寫作熱情低,個別學生甚至會反感使用漢語寫作。所以,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預科生進行漢語寫作基本知識結構的積累和完善,即圖式的補充和完善。
2.2 求知欲旺盛
盡管預科學生漢語寫作基礎較弱,但他們普遍認為進入專業學習之前的漢語基礎學習非常必要,尤其是漢語應用寫作能力。他們認識到聽、說、讀、寫已成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四種能力,而寫作,尤其是實用寫作是四種能力的集中展現形式。他們期待通過實用寫作能力的培養,可以盡快提升社會交際能力和溝通能力,以及解決生活、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便順利完成專業學習任務,更好地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
3 圖式理論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社會中的人,通過生活實踐或書本知識掌握、積累了大量的信息,這些知識信息以心理表征的形式存在于人們的工作記憶系統,可以不斷地被激活和擴充,經內部信息加工系統的整合,形成一個個的整體組織結構。因此,記憶中表征知識的各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心理結構的網絡,這個心理的網絡結構就是圖式。通俗地講,心理圖式就是人們已經掌握的、積累的各種知識結構、經驗體會。它在學生們實際寫作過程中,不斷被激活,又與新學的知識整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3.1 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圖式的分類
3.1.1 格式圖式
應用文中任何一個文種都有寫作格式的要求,這是應用文區別于文學作品的重要特征。 比如,書信的格式是標題、稱謂、問候語、正文、祝頌語、落款。任何情況下的書信寫作都要遵循這樣的格式規范,否則就不符合要求。而憑證性條據(借條、收條、欠條等)的寫作就必須符合標題、性質關系語、正文、結語、落款這樣的格式。格式是應用文的外在框架,是人們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形成的規范,掌握了應用文的各種格式圖式,也就形成了應用文寫作的規范意識。
3.1.2 內容要求圖式
在寫作過程中,內容結構是文體各要素有機組合而形成的存在方式。其本質是實用寫作所要解決問題本身的邏輯和發展規律的主觀體現形式。應用文的整體結構圖式一般為標題、正文、落款。而正文結構圖式又可分為三段式:開頭、主體、結尾。以正文三段式為例,將這三個變量落到實質就形成了不同的文種,比如開頭寫寫作依據或目的;主體部分敘述基本事實或指出措施、要求;結尾部分則寫明注意事項或請求等。如:工作總結的寫作。開頭主要用來概述寫作總結的背景、依據及指導思想;主體是總結的重點部分,主要寫取得的成績或存在的問題及經驗教訓;結尾交代今后的工作設想及努力方向。三段式結構圖式是人們在長期的寫作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文體寫作規范,三個部分分別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包含了處理作者、作品和讀者關系的一整套文體規則。
3.1.3 要素圖式
文體要素圖式是一個文種的核心內容,因文而異,是區別于其它文種的主要特征。必須了解每個文種相關的具體知識要素才能掌握該文種的寫作。如:構成合同主體內容的六要素就包括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及酬金、履行的期限、地點和方式、解決爭議的方式及違約責任。在合同的寫作中,這六個要素缺一不可,少了哪條都有可能產生糾紛。市場調查報告正文寫作的三要素就是市場調查的概況、分析預測和建議及設想。如果只做了調查,將調查結果分析出來,沒有提出建議或設想,那這個調查報告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3.2 預科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圖式理論的運用
在寫作實踐中,寫作者不斷地利用心理圖式來補充、調整寫作所需要的知識,被調用的圖式知識需要與當前信息不斷整合,才能形成新的心理表征。信息整合其實就是利用寫作者自己的知識、經驗積累,結合當前寫作需要所表達信息的過程。也就是說,預科學生在具體文種寫作過程中,首先會根據實際寫作需要,調用他們已掌握的知識結構,即激活相關圖式。被激活的圖式需要與當前寫作任務進一步整合,找到它們之間圍繞當前任務這個中心而具有的相似性特征,從而與當前信息整合成一個新的知識表征。運用這個知識表征,將內在言語表達外現出來,就形成了當前應用寫作的作品。這個過程,是寫作者將當前寫作任務和自己舊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整合的過程。
下面以工作計劃為例,說明圖式在應用寫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比如教師先給預科學生布置一個寫作任務,就是制定下個月的工作計劃。學生首先要激活已掌握的、和應用寫作相關的圖式,例如應用寫作要從實際出發,以解決問題為主,要用規范的書面語,要注意格式規范、文體三要素圖式,正文三要素圖式等。同時,抑制無關圖式的干擾,如文學寫作抒發主觀情感,可以隨意發揮等。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給學生補充“工作計劃”特有寫作必要的知識要素,如寫作特點,結構要素,寫作要求等。這時學生已有圖式被激活,并與新的圖式進行整合,再與當前寫作任務進一步整合,形成一個新的知識表征,將其外現,完成寫作任務。
高職預科學生因為從小是在蒙古語環境下學習,漢語知識結構不夠完善,而寫作又是多種知識技能綜合起來的表現,所以對于蒙古族預科學生來說,補充、完善漢語基礎知識結構是進行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并反復鞏固,完善的認知結構可以使他們的認知能力及漢語操作技能大幅提升,這樣可以消除他們的畏難心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郭美玲.淺談預科漢語寫作課的教學[J].理論研究,2012(10).
[3] 楊偉,崔新丹.新疆高校預科漢語寫作教學探討[J].語言與翻譯,2010(1).
[4] 劉志雅.思維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