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柯
摘 ?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知識經濟時代的迅猛快速發展不斷推進著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化腳步。我國市場發展的進程不斷加速,數據庫設計的發展也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本文主要以企業信息化建設為視角,對企業數據庫設計進行了闡述,主要的內容包括數庫的組織結構、設計流程等,從數據庫設計的方向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途徑進行了重點的分析,指出了數據庫設計工作的規范化與智能化。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數據庫設計;設計流程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激烈,企業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謀求發展途徑、提升競爭實力方面。我國在各個企業的新花花建設進程在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自身的發展與生存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企業我信息化建設進程是否順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在將信息技術作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的激烈競爭中,是否能夠讓自身生存下來并獲得長遠的發展空間。企業可以借助于自身的信息化手段實現生產運營模式的創新,促進辦公效率的提升及生產成本的下降。本文在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之下深入分析了由概念結構設計、企業需求數據分析、數據庫的運行和實施維護、數據庫物理設計以及邏輯結構設計這五個結構組成的企業數據庫設計,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相應的借鑒。
一、 企業數據庫的定義與組織模式
1.企業數據庫定義
企業數據庫不僅僅能存儲數據,還會依據相關的數據結果實現管理和組織數據。不難看出,所有位于數據庫中的數據都是通過相同的組織方式存儲起來的,且數據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是用戶所共同關注的。
2.構建企業數據庫的模式
外模式、內模式和概念模式是組成數據庫的三級體系結構,數據庫的這一結構標準是由SPARC(美國國家標準協會下屬的標準規劃和要求委員會)制定的,這種數據庫組織結構的劃分方式稱為SPARC分級模型。
(1)內模式(Internal Schema)
內模式也稱為存儲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針對的是數據的物理結構與存儲方式。作為數據庫內部數據的表現方式,內模式不僅僅對內部記錄類型,還對數據庫的數據控制、文件數據索引方式和文件組織方式等進行了定義。內模式屬于對文件進行存儲和聯系的手段,需要系統程序人員通過一定的文件形式對數據進行組織。
(2)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作為數據庫模具的實際空間構造,外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外部數據,是可以被用戶看到的具體感受到的,實際上就是數據庫用戶所使用的數控視圖。盡管組成數據庫的外模式可以有一個或多個,然而,數據庫的應用程序中僅僅只能有唯一一個外模式。外模式在數據庫中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保障數據庫的安全性。
(3)概念模式(Conceptual Schema)
作為數據庫用戶的公共數據圖的概念模式之所以能對數據庫進行準確描述,它完全是依靠于數據庫的整體邏輯而得以實現的。在數據庫的概念模式中不僅僅不會涉及到有關硬件環境和物理存儲的細節,更和設計高級程序的代碼、開發工具和用程序等都是沒用關系的。
二、企業數據庫設計流程
企業數據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針對的內容就是內模式、外模式及概念模式三個方面。數據庫設計的流程主要包括對需求分析、概念設計、邏輯設計、物理設計、數據庫實施等。本文主要的分析內容就是數據庫的設計流程,其具體的流程如圖所示。
企業數據庫設計流程圖
1.企業需求分析
在數據庫設計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深入科學地分析和了解用戶的需求。其中,需求分析不僅僅是整個的數據庫設計中的基礎環節,更是對數據庫的設計起著決定性作用。需求分析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客戶的需求進行了解與分析,其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降低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等多種元素的大量投入,以最小投入達到用戶最終要求的效果。需求分析所得結果的準確性對數據庫的設計效果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只有準確的需求分析結果才能夠確保讓用戶的最終需求通過數據庫的設計而得到滿足,保障數據庫的最終設計成果的科學合理性,并能夠運用于現實中。需求說明書是數據庫設計的需求分析階段的最終目標,所以設計人員應該根據需求的實際分析結果實現數據庫的概念設計。
數據庫設計過程中,企業需要對需求分析進行慎重的考慮,依據企業的管理體系選擇合適的數據庫設計方案。企業需求分析指的是依據當前的信息化應用及企業的發展需求、管理模式等,最終得到需求分析報告的過程。企業在進行需求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將企業的實際情況及企業的規模作為基礎,構建合理的數據庫規模,與企業的信息化發展相適應,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所有需求。
2.概念結構設計
在企業數據庫設計的過程中,概念結構設計是最為關鍵的環節。概念結構設計指的是在需求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對實際需求情況進行準確的抽象,在此基礎上對數據庫設計所要達到的效果進行實現。在數據庫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之所以需要去了解各種各樣的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往往是由于對數據庫的邏輯結構進行直接的設計而導致的,增加了設計人員的工作負擔。因此,應該將DBMS(數據庫設計的概念結構)應用在數據庫設計的過程中。通過總結和歸納用戶需求形成DBMS模型。用戶需求分析得以轉換到數據庫,是由數據庫設計中的概念結構設計為起因的,對數據庫是否能夠滿足用戶需求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在數據庫的概念結構設計中,通過歸納與整合E-R圖,可以讓數據庫得到不斷的優化,保障結構概念設計的最終目標得以實現。
作為一種抽象的現實,概念結構可以把企業內部的參與者或事、組織關系等進行抽象之后組成較為完整的企業模型概念。需求分析是企業信息化最重要的憑借,而企業的概念模型的關系梳理是通過需求分析的抽象化過程實現的,最后企業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則是以企業的內外部管理運行和實際生產得以實現的。endprint
3.企業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簡而言之,抽象概念結構轉換到由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的實現同時得到深入優化的過程就是邏輯結構設計。不同的DBMS決定著不同的設計工具與設計環境,企業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過程主要的步驟包括:首先,實現概念模型向層次模型和關系模型的轉換;其次,完成關系模型與層次模型向特定的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的轉換;最后,將數據模型以滿足用戶需求和DBMS特征為目標進行不斷的調整與完善。
關系模型是我國目前的DBMS通常采用的模型,設計數據庫邏輯結構實際上就是E-R圖向著關系模型進行轉換,而這個轉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E-R模型中的關系、屬性以及實體完成向相對應的關系模型的轉換,讓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得以實現。
4.企業數據庫物理設計。數據在數據庫相關的物理設備中的存儲的結構和存取的方式統稱為數據庫物理結構。邏輯結構設計、概念結構設計與需求分析是構成數據物理設計的三個基本點,設計數據庫物理首先要確定的便是數據庫物理結構模型。數據庫物理設計中是以邏輯結構設計為基礎的,借助于DBMS系統,對數據存儲的位置、結構和存儲分配方案進行合理的選擇,從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數據庫物理結構,保障數據庫物理結構的實用性。
存取方法、記錄存儲格式和存儲方法組成了數據庫物理設計的主要內容。三者之中,對數據庫的格式化存儲和模式屬性特征進行記錄了則設計的過程中存儲記錄格式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些方面的設計對數據庫的數據壓縮進行確定;存取方法的設計過程中主要指的是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快速的存取,索引法、聚簇法、HASH方法等是較為常用的存取方法;存儲方法設計中較為常用的包括順序存放、散列存放、聚簇存放等。
5.數據庫的有效實施及運行維護
在設計數據庫的過程中,數據庫設計人員通過靈活運用宿主語言和DBMS數據語言,憑借數據庫的物理設計與邏輯結構設計對數據庫進行建立,而數據庫的試運行則是通過對數據錄入過程和應用程序編譯過程的不斷調試得以實現的。當數據庫的試運行階段完成之后,就能夠正式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并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對其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完善,確保數據庫能夠在運行的過程中保持穩定與健康。
三、 數據庫設計中的技巧
1.明確市場需求
數據庫設計質量及實效性的提高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滿足,而數據庫設計滿足市場需求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市場具體需求進行明確。因此,數據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與市場進行溝通,了解與保持市場需求,運用試驗等方式明確數據庫設計的具體目標與方向,從而實現數據庫設計實效性根本性的提高。
2.了解公司業務發展
在數據庫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了解與掌握,還需要對公司業務發展進行了解與掌握,從而實現數據庫設計工作效率的較大限度提高。此外,在數據庫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與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更好的貼合,應該從根本上避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設計質量較差的問題。
3.創建E-R圖與數據字典
創建E-R圖與數據字典能夠更加形象與具體地將數據庫使用方法高職數據庫使用者,為數據庫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與快捷。E-R圖與數據字典的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對數據庫進行規范化整理,實現數據庫中各個名詞的專業化統一。通過這種方式提高E-R圖與數據字典的實效性,避免E-R圖與數據字典的創建流于形式。
四、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知識經濟時代的迅猛快速發展不斷推進著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化腳步。數據庫構建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得以實現的最為基礎性的條件。企業在數據庫設計與建設的過程應該依據數據庫的概念模式、內模式、外模式,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庫物理設計、邏輯結構設計、概念結構設計、需求分析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同時,企業應該將數據庫搭建在基礎性層面之上,保證數據庫能夠實際運用于管理層面中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庫爾班江·托乎提,于會松,段非.Oracle數據庫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10(15):107-108.
[2]高巍,畢克新.基于信息化水平的制造業企業工藝創新能力形成路徑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10(38):42-49.
[3]張英奎,李健,孫雙.基于信息化的企業知識管理[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04):1-5.
[4]謝艷,秦容,張同健,劉玲.知識轉化、組織學習與銀行操作風險控制的相關性研究——基于信息化平臺的數據檢驗[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6(17):15-19.
[5]簡傳紅,梁喜,張同健.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測度體系實證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32):1-8.
[6]韓李敏.浙江省檔案數據庫建設調查組.檔案信息化建設數據質量是關鍵──浙江省綜合檔案館信息數據庫建設調查報告[J]. 檔案學研究,2012,03(16):45-48.
[7]劉滿強,董月紅.裝備制造企業信息化正進入深化應用新階段——裝備制造企業信息化發展狀況調查報告[J].機械工業信息與網絡,2013,06(15):40-44.
[8]劉西林,張子公,顧為兵,韓迎勝.基于邏輯結構模型的模具結構數據庫的引導式建立方法[J].鍛壓機械,2013,16(22):140-144.endprint
3.企業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簡而言之,抽象概念結構轉換到由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的實現同時得到深入優化的過程就是邏輯結構設計。不同的DBMS決定著不同的設計工具與設計環境,企業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過程主要的步驟包括:首先,實現概念模型向層次模型和關系模型的轉換;其次,完成關系模型與層次模型向特定的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的轉換;最后,將數據模型以滿足用戶需求和DBMS特征為目標進行不斷的調整與完善。
關系模型是我國目前的DBMS通常采用的模型,設計數據庫邏輯結構實際上就是E-R圖向著關系模型進行轉換,而這個轉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E-R模型中的關系、屬性以及實體完成向相對應的關系模型的轉換,讓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得以實現。
4.企業數據庫物理設計。數據在數據庫相關的物理設備中的存儲的結構和存取的方式統稱為數據庫物理結構。邏輯結構設計、概念結構設計與需求分析是構成數據物理設計的三個基本點,設計數據庫物理首先要確定的便是數據庫物理結構模型。數據庫物理設計中是以邏輯結構設計為基礎的,借助于DBMS系統,對數據存儲的位置、結構和存儲分配方案進行合理的選擇,從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數據庫物理結構,保障數據庫物理結構的實用性。
存取方法、記錄存儲格式和存儲方法組成了數據庫物理設計的主要內容。三者之中,對數據庫的格式化存儲和模式屬性特征進行記錄了則設計的過程中存儲記錄格式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些方面的設計對數據庫的數據壓縮進行確定;存取方法的設計過程中主要指的是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快速的存取,索引法、聚簇法、HASH方法等是較為常用的存取方法;存儲方法設計中較為常用的包括順序存放、散列存放、聚簇存放等。
5.數據庫的有效實施及運行維護
在設計數據庫的過程中,數據庫設計人員通過靈活運用宿主語言和DBMS數據語言,憑借數據庫的物理設計與邏輯結構設計對數據庫進行建立,而數據庫的試運行則是通過對數據錄入過程和應用程序編譯過程的不斷調試得以實現的。當數據庫的試運行階段完成之后,就能夠正式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并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對其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完善,確保數據庫能夠在運行的過程中保持穩定與健康。
三、 數據庫設計中的技巧
1.明確市場需求
數據庫設計質量及實效性的提高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滿足,而數據庫設計滿足市場需求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市場具體需求進行明確。因此,數據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與市場進行溝通,了解與保持市場需求,運用試驗等方式明確數據庫設計的具體目標與方向,從而實現數據庫設計實效性根本性的提高。
2.了解公司業務發展
在數據庫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了解與掌握,還需要對公司業務發展進行了解與掌握,從而實現數據庫設計工作效率的較大限度提高。此外,在數據庫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與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更好的貼合,應該從根本上避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設計質量較差的問題。
3.創建E-R圖與數據字典
創建E-R圖與數據字典能夠更加形象與具體地將數據庫使用方法高職數據庫使用者,為數據庫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與快捷。E-R圖與數據字典的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對數據庫進行規范化整理,實現數據庫中各個名詞的專業化統一。通過這種方式提高E-R圖與數據字典的實效性,避免E-R圖與數據字典的創建流于形式。
四、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知識經濟時代的迅猛快速發展不斷推進著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化腳步。數據庫構建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得以實現的最為基礎性的條件。企業在數據庫設計與建設的過程應該依據數據庫的概念模式、內模式、外模式,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庫物理設計、邏輯結構設計、概念結構設計、需求分析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同時,企業應該將數據庫搭建在基礎性層面之上,保證數據庫能夠實際運用于管理層面中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庫爾班江·托乎提,于會松,段非.Oracle數據庫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10(15):107-108.
[2]高巍,畢克新.基于信息化水平的制造業企業工藝創新能力形成路徑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10(38):42-49.
[3]張英奎,李健,孫雙.基于信息化的企業知識管理[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04):1-5.
[4]謝艷,秦容,張同健,劉玲.知識轉化、組織學習與銀行操作風險控制的相關性研究——基于信息化平臺的數據檢驗[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6(17):15-19.
[5]簡傳紅,梁喜,張同健.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測度體系實證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32):1-8.
[6]韓李敏.浙江省檔案數據庫建設調查組.檔案信息化建設數據質量是關鍵──浙江省綜合檔案館信息數據庫建設調查報告[J]. 檔案學研究,2012,03(16):45-48.
[7]劉滿強,董月紅.裝備制造企業信息化正進入深化應用新階段——裝備制造企業信息化發展狀況調查報告[J].機械工業信息與網絡,2013,06(15):40-44.
[8]劉西林,張子公,顧為兵,韓迎勝.基于邏輯結構模型的模具結構數據庫的引導式建立方法[J].鍛壓機械,2013,16(22):140-144.endprint
3.企業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簡而言之,抽象概念結構轉換到由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的實現同時得到深入優化的過程就是邏輯結構設計。不同的DBMS決定著不同的設計工具與設計環境,企業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過程主要的步驟包括:首先,實現概念模型向層次模型和關系模型的轉換;其次,完成關系模型與層次模型向特定的DBMS支持的數據模型的轉換;最后,將數據模型以滿足用戶需求和DBMS特征為目標進行不斷的調整與完善。
關系模型是我國目前的DBMS通常采用的模型,設計數據庫邏輯結構實際上就是E-R圖向著關系模型進行轉換,而這個轉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E-R模型中的關系、屬性以及實體完成向相對應的關系模型的轉換,讓數據庫的邏輯結構設計得以實現。
4.企業數據庫物理設計。數據在數據庫相關的物理設備中的存儲的結構和存取的方式統稱為數據庫物理結構。邏輯結構設計、概念結構設計與需求分析是構成數據物理設計的三個基本點,設計數據庫物理首先要確定的便是數據庫物理結構模型。數據庫物理設計中是以邏輯結構設計為基礎的,借助于DBMS系統,對數據存儲的位置、結構和存儲分配方案進行合理的選擇,從而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數據庫物理結構,保障數據庫物理結構的實用性。
存取方法、記錄存儲格式和存儲方法組成了數據庫物理設計的主要內容。三者之中,對數據庫的格式化存儲和模式屬性特征進行記錄了則設計的過程中存儲記錄格式的主要內容,通過這些方面的設計對數據庫的數據壓縮進行確定;存取方法的設計過程中主要指的是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快速的存取,索引法、聚簇法、HASH方法等是較為常用的存取方法;存儲方法設計中較為常用的包括順序存放、散列存放、聚簇存放等。
5.數據庫的有效實施及運行維護
在設計數據庫的過程中,數據庫設計人員通過靈活運用宿主語言和DBMS數據語言,憑借數據庫的物理設計與邏輯結構設計對數據庫進行建立,而數據庫的試運行則是通過對數據錄入過程和應用程序編譯過程的不斷調試得以實現的。當數據庫的試運行階段完成之后,就能夠正式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并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對其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完善,確保數據庫能夠在運行的過程中保持穩定與健康。
三、 數據庫設計中的技巧
1.明確市場需求
數據庫設計質量及實效性的提高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滿足,而數據庫設計滿足市場需求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市場具體需求進行明確。因此,數據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與市場進行溝通,了解與保持市場需求,運用試驗等方式明確數據庫設計的具體目標與方向,從而實現數據庫設計實效性根本性的提高。
2.了解公司業務發展
在數據庫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市場需求進行了解與掌握,還需要對公司業務發展進行了解與掌握,從而實現數據庫設計工作效率的較大限度提高。此外,在數據庫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與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更好的貼合,應該從根本上避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設計質量較差的問題。
3.創建E-R圖與數據字典
創建E-R圖與數據字典能夠更加形象與具體地將數據庫使用方法高職數據庫使用者,為數據庫的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與快捷。E-R圖與數據字典的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對數據庫進行規范化整理,實現數據庫中各個名詞的專業化統一。通過這種方式提高E-R圖與數據字典的實效性,避免E-R圖與數據字典的創建流于形式。
四、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知識經濟時代的迅猛快速發展不斷推進著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信息化腳步。數據庫構建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得以實現的最為基礎性的條件。企業在數據庫設計與建設的過程應該依據數據庫的概念模式、內模式、外模式,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庫物理設計、邏輯結構設計、概念結構設計、需求分析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同時,企業應該將數據庫搭建在基礎性層面之上,保證數據庫能夠實際運用于管理層面中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庫爾班江·托乎提,于會松,段非.Oracle數據庫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10(15):107-108.
[2]高巍,畢克新.基于信息化水平的制造業企業工藝創新能力形成路徑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10(38):42-49.
[3]張英奎,李健,孫雙.基于信息化的企業知識管理[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04):1-5.
[4]謝艷,秦容,張同健,劉玲.知識轉化、組織學習與銀行操作風險控制的相關性研究——基于信息化平臺的數據檢驗[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6(17):15-19.
[5]簡傳紅,梁喜,張同健.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測度體系實證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32):1-8.
[6]韓李敏.浙江省檔案數據庫建設調查組.檔案信息化建設數據質量是關鍵──浙江省綜合檔案館信息數據庫建設調查報告[J]. 檔案學研究,2012,03(16):45-48.
[7]劉滿強,董月紅.裝備制造企業信息化正進入深化應用新階段——裝備制造企業信息化發展狀況調查報告[J].機械工業信息與網絡,2013,06(15):40-44.
[8]劉西林,張子公,顧為兵,韓迎勝.基于邏輯結構模型的模具結構數據庫的引導式建立方法[J].鍛壓機械,2013,16(22):14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