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飛
摘 要:體育課的教學形式有,筆者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就有的“放生”的教學形式進行應用的實踐與研究給予總結,并進行有效的反思和探討。
關鍵詞:主動性;課堂效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54-01
一、有的“放生”的客觀存在
1、從《體育與健康》這門學科的特點來說,技巧性多于知識性,活動性強于傳授性。它以培養學生“學會健體、學會生活”為目標,從本質上來說,不是以觀念的灌輸所能達到的,它必須通過活動和體驗,才能使學生在身心兩方都得到愉悅,才能促使學生感受《體育與健康》這門科所蘊含的真義。由此,筆者認為,有的“放生”,就是體現在《體育與健康》這門科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是具有開放性的,是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放”,從而更能體現達成新課程標準和理念。
2、從《體育與健康》這門學科的教學手段來說,大部分課時是在室外進行的,它是一種戶外的教學活動,實踐性非常強。因而,教學手段需要“放”,需要為學生的主體存在而“放”。雖然,以前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曾出現過“放羊式”教學,但這與筆者所提出的有的“放”生是有本質區別的。“放羊”式教學指教師課前沒有準備,上課時倉促上陣,讓學生無目的,無組織的自由活動,即晴天一只球,雨天一副棋。以前,許多農村學校的體育課與上述情況一樣,其實這是對學生不負責的一種教學方式,而筆者所提的“放”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開展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突出其主體地位,主動參與活動,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自我鍛煉能力,提高課堂效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如,在上課時準備活動這部分內容,一般方法是教師帶領學生做,筆者嘗試與實踐的方法是每一位同學輪流到同學前面來帶操或各種準備部分的慢跑形式,繞籃球三角形跑,蛇形跑等。另一種方法,就是學生自告奮勇出來,帶領全班同學做準備活動,這準備操可以老師點撥后根據教師安排的內容自己設計準備操。這兩種方法其實都是注重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組織能力、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與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和理念相吻合。
3、“教師沉下去,學生動起來”,就是《體育與健康》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的,也是現代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著重于整體素質的提升。筆者運用有的“放”生的教學觀念依照課堂教學,強調放的目的,突出“放”的形式,體現主體地位,正是為了使客觀存在的學生身心與教師的教學方式融合起來,統一起來,促使課堂活動的生成與發展。
二、有的“放生”的主觀要求
1、教師在課堂上對“放”的內容與時機的正確把握,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效益,因此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情況,正確把握“放”的內容與時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2、對“放”的內容要正確選擇:一般復習教材可放,而新教材不宜放,游戲類的教材宜放,技術強的教材不宜放,危險性大的內容不宜放,初二、初三年級比初一年級容易放。如:一堂課的內容:(1)游戲,(2)繩操,(3)快速起跑,(4)實心球。在這堂課中,對初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游戲可放,跳繩可放,快速起跑可放,實心球就不能放。因為游戲對學生來說興趣很大,內容很多不斷發揮想象力,可以分成四小組分開做3分鐘游戲。跳繩與各種姿勢快速起跑內容來講,對初一年級學生通過小學六年的學習也肯定會想出好多種跳繩方法和各種起跑的姿勢。但是對實心球的內容來講,它是技術動作,要求也較高,接觸也少,所以還是應教師為主導進行一步一步教會。而這個內容,對初三年級學生要全放,教師只要巡回指導,對學生進行簡單的點撥,因為實心球對初三學生來說,通過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習已經有較多的同學掌握了或基本掌握或知道技術要領,那就可以放,讓學生互幫互助,相互指正。其實從中也能培養學生的互助團結精神。放手讓學生“做”,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前面所講到的準備部分可以讓學生們輪流擔當小教師的角色,學著老師平時所教的操,隊列隊形等。通過這樣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激發了學生參與的意識,從而使學生具有獨立性、自信心、積極創新思維能力。這樣的“放”更能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增加上課的氛圍。
三、有的“放生”的問題探討
通過一年多的嘗試和實踐,在實施各種各樣的“放” 的同時,還應注意幾個問題。
1、“放”手讓學生發揮前,需培養一批體育骨干,使他們在其中發揮作用。
2、“放”手時,教師應把活動的內容、要求、場地、器材分配、負責的小干部、組織紀律等都要講得清清楚楚,不可有含糊的地方。
3、教師“放”手讓學生發揮時,也應巡回指導、引導、點撥。
4、對不同的班級,學生不同,學生對技術掌握程度不同等,應作相應的調整,不應一個教案一統到底。
5、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時一定強調安全問題,不可有含糊的地方,加強安全意識。
四、結論
1、有的“放生”教學,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學。這里指的是有條、有序、有目標、有方法的“放”能提供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2、實踐證明有的“放生”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更能為學生主動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更能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活動和組織管理培養。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體育教學模式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 吳志超.現代教學論與體育教學.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