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剛
摘? 要:多年的實踐證明,國與國之間的邊界條件在邊境地區的經貿往來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廣西大新縣中越邊境的要塞之地,而形成不同的貿易方式,挖掘大新縣與越南貿易發展空間及對策對大新縣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經貿合作;現狀;策略
一、大新縣與越南邊境貿易發展的前景
(一)貿易的互補性為雙方經貿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首
先,大新縣在礦產開采方面有較為成熟的技術和施工隊伍,這與越南豐富的煤、錳、鋁、鐵等礦產資源正好形成了優勢互補。其次,在產業轉移和產業結構調整中,雙方也由傳統的產業間貿易逐步向產業內貿易轉變,形成互補性分工。第三,大新縣擁有中信、新錳、永鑫、飛龍制糖、水利電業等效益較好的企業,這些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技術和資本優勢開發越南市場。
(二)中越雙方優惠政策直接推動邊貿發展。中越雙方對搞活邊境地區的資源流通、促進當地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給予最優惠的財貿政策。 對各邊境省、區的邊境小額貿易企業取消了總量限制,給予邊境省、區自行核定和頒布本地區的邊境小額貿易企業資格證書的權利等。這些優惠政策將直接推動中越邊境貿易的發展。
二、大新縣與越南經貿合作現狀
(一)大新縣對越邊境、邊貿現狀。前些年的興邊富民等邊境建設,使邊境地區的面貌大大改善,但由于歷史等各種原因,這些地區相對說目前還處于較落后發展狀態,經濟發展緩慢,社會發育不良,生產生活設施跟不上,對越貿易尚處于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缺少重大項目和高科技項目的支撐,邊關口岸設施陳舊,檢驗手段落后,手續煩瑣,整體配合能力低,影響整體功能發揮,制約了人流物流的通關。
(二)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要加快大新縣與越南跨境經濟合作區先行先試改革試點建設,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在跨境經濟合作區組織管理方面,建設超國家的組織運行機制,構建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磋商與協調機制,成立由兩國代表組成的跨境經濟合作區常設領導協調組織,具體落實兩國間達成的合作協議,提高合作成員國間的經濟融合程度。
(三)推動民營企業拓展東盟市場。大新縣與越南貿易呈現以一般貿易和邊境小額貿易為主的特點,這兩種貿易方式適宜民營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大新縣對越出口的第一大出口主體。
三、雙方經貿合作的制約因素
(一)歷史障礙。首先,自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投資環境穩定、有潛力,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的投資主動靠近越南,使越南越來越重視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往來,而忽視對華貿易。其次,在南沙群島主權歸屬問題上,越南提出了擁有部分主權,并武裝占據部分島嶼,在南海區域開展經濟活動。
(二)貿易逆差導致雙邊經貿合作受到制約。中越兩國的貿易量相對兩國的貿易條件發展滯后,越南一直是貿易逆差國,為了減少貿易逆差,越南貿易部提出了若干解決方法,其中包括限制進口和擴大出口,開始直接或間接地對廣西出口產品設置障礙,這無疑制約著兩國雙邊貿易合作的順利開展。
(三)兩國經濟合作的巨大潛力和互補性尚未充分發揮。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中越經貿交流和往來日益呈現良好的發展前景,兩國進出口貿易額迅速增長,中越經濟互補潛力巨大,但兩國在經濟合作項目中仍存在不足。
(四)經濟基礎薄弱制約雙方經濟合作。目前,中國和越南同屬于發展中國家,區域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硬件水平不高,相互投資規模較小,在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上也極其相似。
四、發展雙邊經貿合作的基本策略
(一)改善金融環境與邊貿政策。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行跨國貿易人民幣結算,實現人民幣在國與國特定貿易區域之間的國際化流通;加強貸款規模以及時限控制。但對邊貿企業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夠,如果設立邊貿專項基金,為邊貿企業提供擔保,將有利于改善企業融資環境。
(二)完善邊貿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由于歷史原因,邊境地區生產生活設施跟不上,口岸設施陳舊,檢驗手段落后,制約了人流物流的通關。政府應加強戰略規劃,把邊境基礎設施建設與國防建設結合起來,加強完善國門建設,提高邊境地區水、電、路的建設標準。
(三)健全對越邊境合作協調機制。大新縣與越南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何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強沿邊沿海與內地的合作,改變兩國邊境發展相對落后的局面,是雙方進一步深化邊貿合作的關鍵。
(四)推進大新縣經濟貿易管理人才。重視邊境貿易管理人才的培養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和保障,為維護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和國際環境的和平與穩定,應積極推進人才培養計劃,輸送人員出國深造,學習先進的知識和經驗,提高邊境貿易管理人員的素質,從而提高辦事效率。
參考文獻:
[1] 吳章:《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廣西邊境貿易問題研究》、 《中南民族大學》 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