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超
摘? 要: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金融業的含義及特點,然后對目前我國縣級金融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夠為縣級金融業的發展帶來幫助。
關鍵詞:縣級金融業;發展;思考
引言: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主要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1]。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各種社會、歷史的客觀原因,我國的縣級金融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其金融業發展較整個金融業而言較為滯后,這嚴重影響到縣區經濟建設。因此,縣域金融機構應當把促進縣域的經濟發展視為第一要任,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不斷提升縣域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以推動縣域經濟的轉型與升級,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對縣區的經濟發展與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一、金融業的含義及特點
所謂金融業即指資金的融資,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聯系的經濟活動的總稱[2]。金融業具有著幾大顯著的特點,首先,便是金融業的指標性。金融各方面指標性的信息與數據從不同的層次與維度反應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狀況,這為上層的經濟決策提供有效決策依據。其二,金融業還具有壟斷性,這種壟斷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金融業是一個被嚴格控制的行業,任何組織機構只有通過中央銀行的審批后,才能開設金融機構。其二,在具體金融業務上也呈現出了一定的壟斷性。既信貸業務集中于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集中于國泰、華夏等證券公司,保險業務集中于平保、人保和太保。其三,金融業還具有著高風險性。該特性是由金融業資金的分散性決定的,金融業將巨額的資金分散于國民經濟各的各個組成部分,一旦出現決策上的失誤,其他方面也會連帶的受到影響,承受著較高的安全風險。金融業還具有效益依賴性以及高負債經營性。我們也只有充分認識、了解金融業的含義、特點,才能有效制定金融業發展策略,進而促進縣域的經濟建設。
二、縣級金融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縣級金融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服務有待加強。從目前我國縣級金融業的組織體系來看,廣泛存在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足的問題。部分縣級政府及相關領導未能認清金融機構及金融機構服務對促進縣級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而忽視了對縣級金融機構的建設的指導與支持,導致目前我國仍有不少縣區存在金融機構空白,金融機構服務不完善的問題現象。其次,金融機構經營機制不完善。雖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部分縣級金融機構逐漸認識到了金融機構改革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改革過程中,卻表現的十分片面,不夠深入,即主要側重于機構的人員的改動上,而非對金融機構制度進行改造與創新。在銀行業的發展規劃上,相應的考核機制與經營模式也欠缺合理性,有待進一步改良。同時,在部分縣級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和基礎管理制度上也存在著較大缺陷,治理結構不能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另外,對金融機構的潛在風險不夠重視。目前,在我國各縣級金融機構中,銀行的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依然十分突出。其具體表現為,銀行信貸量、集中度增長的風險,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也日益突出。同時,證券期貨、保險類機構的經營機制和風險管控能力也有所欠缺,普遍存在的順周期行為,這對預防和控制系統風險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融資主體和部分金融理財產品上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隱患。
三、促進縣級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對縣級金融業的認識。充分認識、了解發展縣級金融業重要性,是加快縣級金融業發展及壯大的必要前提。我們不僅要認識到縣區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要認識到它的繁榮與興衰將對整個縣區經濟的建設發展起到直接影響。其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其一,加大發展金融業的宣傳力度,提升縣區領導及民眾對金融業的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金融業對于促進縣區發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其二,積極轉變縣區金融業的發展模式。從我國目前縣級經濟的整體情況來看,縣區的金融業還處以一個起步階段。無論是在金融機構的規模、質量上還是在組織體系制度的建立上,都存在著諸多不足。運用傳統的金融發展方式是無法有效處理以及完善這些問題的。因此,在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改變與優化的新的背景下,縣域經濟要想取得較快較好發展,使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必須及時更新當地金融業的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不斷改革創新自身的經營手段與經營方法,并提升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唯有這樣,才能給縣級金融業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積極完善縣域金融組織體系。縣級金融組織體系的完善方式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將服務范圍延伸到縣區中來,使之在縣區內設立個各個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這不僅能夠有效擴充金融機構的服務范圍,還能增強縣區的金融設備基礎,提升縣區金融的服務水平,對縣區金融業的發展起著十分積極的重要意義。為此,相關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制定、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各機構能夠在縣區建立服務網點,在為各類經濟主體提供便捷的服務的同時,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其二,發展新型的農村金融組織。各縣級政府應當緊密結合各縣區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需要,不斷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縣域創業 投資、產權交易、融資租賃、拍賣、典當等各類新興金融業態和組織。同時,加強監管與風險防范的監督工作,鼓勵開展農村合作式、互助型金融組織試點,探索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組織建設,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或參與組建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其三,建立完善的縣域融資擔保體系。政府應當充分發揮政府的經濟調控作用,積極制定切實有效的扶持政策,通過資本金注入、風險補償和獎勵補助等形式,廣泛動員和支持各類社會資金參與組建政策性與商業性相結合融資性擔保機構。
(三)防范化解縣域金融風險。首先,縣級政府應對縣域內銀行信貸、上市公司、商業保險、非法融資等方面的風險保持高度重視,并加強對各金融機構交易場所的監督管理,以防范風險問題發生。其次,對民間借貸的行為加以科學、正確的規范與引導,使其陽光化、規范化,并進一步消除潛在風險。同時,對于不合法的金融行為也要進行嚴懲,以示警戒,以不斷完善金融穩定工作機制。另外,完善金融監管平臺和制度。政府應積極主動的建立與監管機構信息共享的金融監管平臺與制度,加強金融信息的對稱性,實現經濟綜合部門與金融機構的無償信息數據交流,促使金融機構風險防范機制的有效建立。
結語:縣級經濟是聯系城市與鄉村的紐帶,其發展水平是影響了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建設與發展,還反映出城市經濟輻射能力的強弱和農村經濟的繁榮程度。而縣級金融業是促進縣級經濟發展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我們只有不斷提高對縣級金融業的認識、積極完善縣域金融組織體系并防范化解縣域金融風險,才能有效促進縣級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進而促進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
參考文獻:
[1] 李志剛.對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J].中國金融,2011,(02):12-13.
[2] 巴曙松.激發縣域金融發展活力[J]. 農村經營管理,2013,(06):46-48.
[3] 劉蕾.開創縣域金融新局面[J].中國金融家,2012,(07):7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