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深入研究和解決建筑領域工程款拖欠問題,不僅關乎我區建筑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更關系著我區社會的和諧、穩定。本文正是圍繞吳中區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這一問題進行展開,在深入考察現象、問題、原因的基礎上提出對于防治我區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的思考和建議,以期規范我區建筑業市場,規避建筑領域社會風險,為平安吳中、法治吳中建設保駕護航。
關鍵詞 吳中區 建筑領域 風險
作者簡介:歐陽振婷,講師,中共蘇州市吳中區委黨校。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1-194-02
在吳中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建筑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據調查,目前我區有462家建筑業企業,從業人員55816人。2013年我區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80.5億元,比上年增長4.6%,建筑業企業當年實現利稅總額8.71億元。但是,在建筑業發展與繁榮的同時,建筑業相關市場領域所存在的現實風險不容忽視,其中較為突出的便是工程款拖欠問題。據統計,2011年,我區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達1960萬元,當年我區建筑業總產值達184.2億元;2012年,我區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775.6萬元,當年建筑業總產值172.43億元;2013年,我區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達1348萬元,情況不容樂觀。因此,深入研究和解決我區建筑領域工程款拖欠問題,不僅關乎我區建筑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更關系著我區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吳中區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的基本特點
(一)從行業類型來看,房地產項目拖欠較為嚴重
據了解,我區工程款拖欠主要發生在房地產項目,主要表現為進度款延后及資金不到位。近年來,我區房地產業發展較為繁榮。以2013年為例,當年我區房地產開工項目為80個,累計投入資金95.08億元。由于房地產開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部分房地產開發商自有資金較少,除了出售期房緩解部分資金壓力外,為了使項目滾動發展,目前房地產項目的土建施工大多依靠建筑業企業先行墊資,等主體結構完工后才結算工程款。這樣,一旦開發商資金出現問題,就極易出現工程款拖欠。另外,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把開發風險轉嫁給建筑企業,故意拖欠工程款,導致拖欠問題日益嚴重。而且,隨著近年限購、限貸等多重樓市調控力度的加大,房地產銷售走勢下滑,一些房地產商的資金情況陷入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程款的支付。
(二)從企業類型來看,民營企業拖欠呈增長趨勢
近年來,我區民營企業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逐漸加大,建筑領域內非政府投資工程較多。2011年,非政府投資工程開工項目315個,累計投資金額98.3億元;2012年,非政府投資工程開工項目222個,累計投資金額78.1億元;2013年,非政府投資工程開工項目197個,累計投資金額133.4億元。受到建筑領域內拖欠風氣的影響,民營企業拖欠呈增長態勢。再加上民營企業大多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融資渠道相對較少,民營企業拖欠工程款的增長趨勢明顯。另外,一些民營企業盲目追求發展規模,或明或暗地要求建筑企業墊資承包,也導致拖欠工程款的問題。
(三)從造成影響來看,工程款拖欠是導致拖欠民工工資的重要原因
建設領域債務鏈比較復雜,建設資金的主要部分是用作工程款支付給施工企業,施工企業再支付工程款給分包商,然后再通過分包商直接或間接地支付民工工資。如果資金不能順利流動,就將沿著資金流程傳遞形成債務鏈,而處在債務鏈最后一個環節的農民工將成為最終受害者。因此,工程款拖欠帶來的一個直接問題就是農民工工資的拖欠。近年來,我區因拖欠工程款導致企業無力支付而引發的拖欠民工工資問題時有發生,有些民工甚至采取極端方式討要工資,給社會治安造成影響。
二、吳中區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的風險因素分析
(一)建筑市場法制不健全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我區建筑領域的清欠不再是單純的拖欠工程款或拖欠民工工資,其中有著復雜的利益關系,絕大部分的拖欠均為合同糾紛,往往有合同也不按照合同執行。雖然雙方在合同中都明確約定了工程款支付時間和方式,但還是有很多建設單位不認真履約,且對這種違約行為缺乏相應的制約和處罰措施。筆者認為,建筑市場的法制不健全是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首先,根據《合同法》和《建筑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發包人支付工程款不僅是一項約定義務,更是法律明確規定的法定義務。但是相關法律卻沒有明確出現拖欠問題時的相關法律責任。其次,雖然相關部門為解決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也頒布了一些相關的規范性文件,但是由于執行辦法不明確且形式不一,因此不能夠很好地落實到位。另外,政策制度缺少具體的規定,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導及方向性作用,使得在實際的操作執行中缺乏解決工程款問題的整體方案。
(二)建筑領域信用缺失
首先,建設單位存在信用問題。一些建設單位與中標單位簽訂“陰陽合同”,要求其墊資施工,甚至利用優勢地位在合同中附加不平等條款,使得建筑企業在承擔工程初期就陷入合同“陷阱”,為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埋下隱患。而且,由于企業信用體系不健全,對失信缺乏有效的約束和懲罰機制,使得一些本來具有支付能力的建設單位出于自身利益考慮而惡意拖欠工程款。其次,施工單位存在信用問題。一方面,一些總承包企業取得工程后,因自身資源問題或為了賺取更多和利潤,采取多層分包、私自分包、整體轉包、掛靠承擔等違法行為將項目肢解后轉包或分包給另外一些承包企業,通過收取高額管理費和壓低工程造價獲利益。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不法承包企業受社會不良拖欠風氣影響惡意拖欠材料設備款、勞務人員工資等情況。
(三)施工企業維權意識弱
一些建筑施工企業自身維權意思不強,對工程風險預防和相關法律制度缺少明確的認識也是造成工程款拖欠的重要原因。由于建筑業市場的惡性競爭使得施工企業處于一定的弱勢地位,再加上自身法律維權意識的淡泊,一些施工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沒有對自身的合法權益做出更多的努力,為日后拖欠工程款的形成埋下了伏筆。而且,由于害怕得罪建設業主并對日后承接工程造成影響,一些建筑施工企業往往被拖欠工程款也不敢、不愿通過法律手段爭取自身權益。
三、吳中區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的風險管理探索
(一)加強政府監管,強化部門聯動
一是要加強對建設項目資金的管理。發改部門在政府投資項目立項、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前,要加強對建設單位項目資金的來源、籌措方式等情況的審查。對還沒有落實建設資金的項目不予以立項和辦理開工手續。對于已存在拖欠工程款的單位,各級發改部門原則上不得批準其再建新的項目。二是嚴格施工許可管理制度。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嚴格核驗投資計劃、規劃許可、開工審計意見。三是嚴格項目竣工驗收和備案管理制度。對于不按照合同結算工程款或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竣工工程,暫時不予輸竣工驗收手續;四是嚴格項目竣工結算管理。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加強和規范工程竣工決算審計工作。五是嚴格建設過程動態監管制度。發改、財政、審計、建設等部門應實行聯合執法,對審批建設項目進行動態監管。六是建立應急案件集體處理和資金保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并應在資金上做好應急準備,做到快速反應,部門呼應,處辦有力。
(二)加強法制保障,樹立法治觀念
一是健全法律制度。建議省、市、區各相關部門進一步制定和完善解決建筑領域拖欠問題的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文件,對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行為做出嚴格規范。二是要加大處罰力度。筆者認為,當前有效的辦法是在平衡承包方與發包方雙方法律責任的同時,加大對發包方拖欠工程款行為的處罰力度,采取多種處罰形式,加大拖欠工程款行為的違法成本。在具體責任承擔方面,可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根據發包方在拖欠數額和拖欠時間上的情況,分別制定一定的警界標準。此外,對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建筑業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三是強化法治觀念。應加大對我區市場經濟法制的宣傳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各有關方面人員的法律意識,使其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提高其守法的自覺性。
(三)加強信用建設,筑牢信用體系
一是建立工程建設領域市場主體信用檔案。相關部門要在工程報建、招標投標、工程監理、施工許可、質監安監、竣工備案資質資格等管理環節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條件,做好信息的采集與整理,并建立信用信息系統數據庫。二是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評級制度。信用檔案建立后,要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還必須建立信用評級制度。首先,要確定統一的評價信用的指標,建立統一的評級標準,構筑科學的評估系統。其次,還可以成立專業的信用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建設主管部門應把側重點放在業主和施工企業的支付信用評價上,建立一套適宜于建筑市場主體的信譽評級制度,預防建筑領域拖欠工程款問題的發生。三是實現建筑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共享。將信用信息公開共享有利于防范拖欠問題的發生,為評價市場主體的信用等級和接受社會監督提供基礎。
(四)增強風險防范,提高維權水平
一是要謹慎投標。在合同洽談或投標階段承包企業應核實業主或招標人開發工程項目資格的證明文件,并盡可能地調查了解承包企業的經營業績、履約能力、資信情況和涉訟情況等。二是要把好簽約質量關。承包企業應加強簽約管理,在程序和實體上保證簽約的規范性。同時還需要加強對風險條款的研究,進行風險預警并提出解決方案,以便化解風險因素,降低風險程度。三是要加強履約管理。承包企業在履約過程中應牢記“以合同為依據”的工作原則,每一項工作都應有合同依據。同時,承包企業還應加強證據意識,承包企業應特別注意保留由業主或監理工程師簽署過的相關證據,敢于運用法律手段防止風險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