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偉,高 超,邢 磊
(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西安 710124)
基于校企合作平臺培養機械類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侯 偉,高 超,邢 磊
(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西安 710124)
摘要:面對著就業難和用工荒的尷尬局面,通過將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職業教育類型轉型,由政府牽頭校企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利用此平臺不斷深化合作,共同培養機械類應用型本科人才,最終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受益。
關鍵詞:校企合作;機械類;應用型
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北京發布《2014年教育藍皮書》數據表明,2013年地方本科院校初次就業率僅為75.4%,低于重點本科的75.5%和高職高專的78.1%。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最低為44.3%。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此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一次發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將向應用技術型轉,向職業教育類型轉。”可以看出對于普通的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正是解決企業用工荒,高校就業率低的一個很好的出路。如何進行教育轉型?這就需要與企業靠攏,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
建立校企合作平臺的目的首先是利用高校和企業各自的優勢共同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二是利用校企合作平臺提高學生在相關技術崗位的適應能力,縮短與企業的距離,避免人才培養的盲目性;三是解決教學中實驗實習硬件設備和相關技術滯后于生產應用的設備和技術問題,同時解決由于資金投入不足而導致的設備欠缺的問題,做到培訓教學設備設施與生產現場應用同步。目前很多高等職業院校開展的校企合作已經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合作的模式有訂單式培養,冠名班,跟單式等,甚至聯合多家企業組建職教集團,在合作企業內進行頂崗實習。對于培養機械類應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學校應該向市場靠攏,積極的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共同搭建一個培養人才的平臺。由政府牽頭,校企共同搭建合作“互利雙贏”的平臺,使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受益。
基于校企合作的平臺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邀請各類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和技術總監與兄弟院校的專業教授共同組建機械專業學術委員會,共同參與到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讓機械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真正滿足企業的要求。
(2)邀請企業中的技術人員兼職為學生上課或者做專題講座,使學生能在上學期間就能了解企業用人的要求,對所學的課程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了解所學課程能在實際中的應用。
(3)邀請企業優秀的技術人員參與到機械專業的畢業設計的指導過程中,從畢業設計選題開始就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相結合,用企業實際生產的標準來考核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
(4)在企業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將部分實踐教學活動放在企業中進行,讓學生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基礎。
(5)聯合企業直接進行人才培養,讓合作企業優先在學校中選拔優秀人才,并利用企業的生產環境共同為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
(6)從合作企業平臺中尋找適合教學的項目,利用企業的標準去教學生,考核學生,使教學環節盡量貼近生產實際,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7)利用校企合作平臺,派送專業教師進行培養,讓青年教師能夠從生產實際中進行鍛煉,擺脫對書本的依賴,真正掌握生產中的技術,并將此傳授給學生,使我們的教師真正成為雙師型教師。
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邀請了中船重工西安東儀科工集團、西安市康鋮機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人力主管共同審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方案,并邀請東儀科工集團的人力主管做專題講座。邀請陜西法士特齒輪集團、中航工業慶安集團等多家企業的技術骨干參與到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中。并在西安東儀科工集團、洛陽一拖集團、東風特種商用車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
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通過與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合作,在基地內的羅爾斯-羅伊斯(西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制造類企業進行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簽訂,并共同為30名同學進行為期1年的聯合培養,在此過程中引進企業內的3名高級工程師作為學院的兼職教授給學生進行授課和講座,并聯合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使學生的畢業設計更具有工程實際應用價值。通過近一年的聯合培養,成功的為合作企業中4家企業培養了12名工藝技術員;7名同學成功地應聘到中航飛機西安飛機公司、中國航天第九研究院等國有大型企業;帶動其他企業同學院繼續合作,目前基地內的勢加動力機械有限公司、精明(西安)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公司愿意與學院開展校企合作,目前上述公司意向招收6名同學進入公司培養。不斷的合作也帶動了部分合作企業接受部分青年教師進行掛職鍛煉,并開展科研合作共同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制造業正在面臨著轉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急需優秀的技術人才幫助企業進行提升,每年大量的應屆畢業生也需要就業,實現自身的價值。通過政府搭建合作平臺,校企聯合培養,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破解“用工荒”和“就業難”的矛盾,使學校、企業、學生、社會多方受益。
參考文獻:
[1]張少文.校企合作“定制式”機電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林業教育,2009(02).
[2]張曉東,王保平,汪菊英.應用型機械類本科“3+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J].裝備制造技術,2010(02).
[3]高燕,劉永俊,常晉義.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2(12).
[4]宣麗萍,宋作忠.應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
[5]曹照潔.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5).
[6]胡天明,李洪智,黨躍軒,徐麗娟.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在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3).
作者簡介:侯偉(1980-),男,陜西榆林人,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機電工程系,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機械設計、工藝、CAD/CA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