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帥
摘 要: 影響高中數學教學效率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多,除了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外,還包括興趣、情感和意志等要素,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學生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非智力因素作為培養和增強綜合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其培養和訓練不但能夠提高高中數學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思維和能力。本文著重深入探討和分析高中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 非智力因素 培養方法
1.引言
數學教學作為一種復雜的實踐活動,它受到教師、學生、主觀環境和客觀環境的綜合影響[1]。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數學教學的實踐,其中,智力因素主要起認知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主要起的是制約作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數學綜合運用能力,而且能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和精神。然而,在現實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缺乏對非智力因素重要性的認識,高中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十分欠缺,因此對這方面進行相關的研究很有必要。
2.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品質包括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其中,以動機為心理機制的主動性是意識的基本品質之一;獨立性是意志力為心理機制的基本品質之一;而創造性作為智力因素品質和非智力因素品質的結合體,是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2]。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它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智力因素的發展能夠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而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發展又起著支撐作用,離開對方,二者都難以得到持續發展。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發展具有能動作用,積極的情感對智力因素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消極的情感對智力因素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當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時,能更集中精力學習,從而更好地發展數學能力。
3.高中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方法
3.1重視教授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中數學教師在傳授學生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著重教授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習方法,做到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提高數學的思考能力和應用能力。此外,態度決定一切,習慣改變一生。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注意良好數學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僅能提高數學學習效率,而且終身受益。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在預習環節,學生開動腦筋,動手操作,不斷探索,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無形中不斷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把不懂和模棱兩可的地方做上記號,上課的時候再有針對性地提問。其次,數學教師要傳授給學生高效的聽課技巧。當老師在對重難點進行解析時,學生要聚精會神,學會相應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在不懂時及時舉手發言,尋求老師的幫助,同時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課后及時進行相關練習,鞏固課上學習的新技巧和知識,并善于反思和總結,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培養數學邏輯思維和發散能力。在單元或者學期結束后,對一段時期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歸納能夠溫故知新,鞏固學習成果。這樣能夠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新舊知識渾然一體,熟記于心,有利于知識的靈活運用,也為以后新知識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3.2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融入創新思想,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創新。
高中數學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運用現代科學的教學方法,輔之以現代教育技術,盡全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3]。在具體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盡量采用多種解題思路和方法,引導學生對比不同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優缺點,同時鼓勵學生敢于另辟蹊徑,提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在數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決定學生是否愿意學習。很多學生資質聰穎,但就是上課不聽講,不愿意學習數學,導致數學成績很差。因此,數學教師只有全面充分認識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確定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目標,優化現有的培養非智力因素的方法,同時尋找新的方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3.3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巧妙引入數學相關文化。
數學文化的巧妙引入,不僅能讓學生對數學科學有所了解,充分體會到數學對人類社會的價值,而且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極大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典故在課堂上的運用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數學學科邏輯性思維非常強,要透徹分析一個數學原理要花很長的時間,耗費很大的精力,學生難免感到疲憊和枯燥。這時教師引入一個和數學知識有關的典故,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引入古巴比倫制定一個星期為7天制度的故事,在對故事做講解和闡述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查閱我國相關的故事和歷史。這種方法在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同時,由于高中學習壓力非常大,數學學科又相對更復雜和艱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引用恰當的數學典故,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思維更活躍。
4.結語
近年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給國內教育領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思想的背景下,我國新課標做了相應的調整和改變。高中數學承擔著培育全方位高素質人才的義務和責任。高中數學課程的情感目標轉變為使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能夠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較大的發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與智力因素是不矛盾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起著智力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非智力因素不僅起著動力作用,還起著定向引導、維持、調節、監督和強化等作用,對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銘心,汪德營.中學數學中的數學史[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0.
[2]汪曉勤,韓祥林.中學數學中的數學史[M].上海:科學出版社,2011.
[3]王尚志等.理解與實踐高中數學新課程—與高中數學教師的對話[M].北京:高等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