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格吉勒圖
摘 要: 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門值得探索的科學,教師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中,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推動整個學校管理工作前進,提高班級管理質量,使教育事業蒸蒸日上。
關鍵詞: 小學教育 班主任工作 班級管理
學校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管理的基礎環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級的核心,是“一班”之長,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心骨,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班級管理能力的強弱、教育藝術水平的高低,對能否促進班級健康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小學班主任要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以現代教育思維,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向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學。
一、協調與科任老師和家長的關系,建立豐富的信息網絡。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須力爭本班科任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聯系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應高度重視,確保會議質量,盡量與家長取得共識。會上可以請個別優秀家長介紹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也可以談教改的方向,談本期教學內容及要求,談本期整體情況,或者談學校對家庭教育的建議均可。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順利輕松。
二、關注每一個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小學生的自尊心很強,對老師的表揚和批評十分敏感。班主任要用一視同仁的眼光對待他們,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能過多地對某一個學生進行表揚或者批評。這樣,學生才會信賴自己的老師,才不會產生心理問題。小學生是一群亟待教育的孩子,他們天真、可愛、聰明,班主任要經常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并對他們進行表揚;同時,要注意學生存在的問題,一一妥善解決。
三、真誠相待,傾注愛心。
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首先應該獲得學生的信任。要獲得信任,必須要像對待子女一樣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與關愛。在學校生活中,班主任應善于觀察、了解、研究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更應傾注自己的愛心,多接觸、多交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他們的身上努力尋找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以培養他們的自尊、自信。
當班內出現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班主任應控制自己的感情,對學生的錯誤進行嚴肅批評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否則,會給學生一種恐懼感,甚至造成逆反心理,形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更不能動輒大發雷霆,要和風細雨,給學生慈善的面孔,給學生改正錯誤的寬松環境,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四、小學班主任要特別注意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小學生在體質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弱點,對環境的適應性不足,容易導致他們經常生病等。小學生生病將對他們的學業造成很大的影響,使他們不能投入足夠精力到學習中,從而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小學生對很多事情都懷有強烈的好奇心,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特別在校園內,一件不起眼的事情都有可能打擾和影響到正在上課的學生,不但中斷老師的上課思路,還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為此,班主任要有十足的責任心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一方面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鼓勵他們經常鍛煉身體,不亂吃東西,注意防寒保暖等。另一方面關注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出現的心理問題,以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不讓他們偏離正常的價值取向。
五、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促使全體學生健康發展。
一個班級猶如一個家庭,班主任應像家長一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班主任不能依據成績主觀地給他們下結論,進而呈現出喜愛和冷落的情緒。總有一些班主任偏向于心目中的好學生,讓他們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座位安排在前面,犯了錯誤不處罰,各類活動優先考慮。其實,這樣的結果是可怕的,容易使學生走向極端。好學生因此驕傲自滿,“差”學生則極易失落、自暴自棄。班主任就是一個平衡杠,調節學生的心理,對“差”生給予一定的關懷,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面對易驕傲的學生,則適當地來一次“當頭一棒”。學期結束時,不能把“優秀學生”等稱號授予固定的幾個學生,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額優先考慮進步較快的同學。讓“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同時回響在每個同學的耳邊,讓這兩種聲音共同匯集成一種愛,激勵每個同學健康發展。
六、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班級管理中的人本主義體現的就是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小學生由于身心尚不成熟,自制能力較差,對紀律、規矩沒有具體的概念,班主任需要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與灌輸,首先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以生動形象的趣味性教學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的情緒。如利用班會、晨會組織小學生一起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讓小學生以此為范,并導之于行;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日常衛生的常識講解,和小學生一起進行體育鍛煉,關注他們的生活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健康意識。同時,積極開展各種“生活小衛士”、“環境的主人”等評選活動,幫助小學生建立“個人影響集體、個人服務集體”的思想,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榜樣”作用,讓學生通過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在小學生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人本主義的體現就是關愛、關注每一個小學生,在規范引導的基礎上,讓小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獨立;用班主任的愛心與耐心,使小學生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和責任感;通過不斷地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使小學生的個性得到完善與發展,這既是“人本主義”理論的精髓所在,又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