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梅霞
摘 要:管理評審是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及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的充分性、適宜性、有效性進行評價,識別業績改進機會的有效方法,是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途徑。主要闡述了中小軍工企業實施“管理評審”的方法和要點,以及在開展“管理評審”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措施,以確保中小軍工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能持續有效地運行并持續改進。
關鍵詞: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評審”;中小軍工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3-0024-02
“管理評審”又稱為質量管理體系評審,是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其目的是通過按策劃的時間間隔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系統的評價,提出并確定各種改進的機會和變更的需要,確保質量管理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1]。
如何策劃、實施“管理評審”工作,對企業建立、保持、完善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至關重要;將“管理評審”工作開展得富有成效,是衡量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是否有效和質量高低的標準,也可以衡量企業最高管理者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視程度和理解程度[2]。中小軍工企業如何有效開展“管理評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管理評審的策劃
“管理評審”的策劃一般由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擬制管理評審計劃,計劃中應明確會議召開時間、會議流程、參加人員、相關職能部門需提供的材料內容,并按計劃時間節點收集、審核輸入材料。
二、管理評審的召開時機
GJB9001B-2009標準第5.6.1條款要求“要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一般而言,相鄰兩次“管理評審”的時間間隔不能超過12個月,一般以每年年初召開“管理評審”為宜,因為年初正是總結上年度工作,布署本年度工作的時候,此時進行“管理評審”會取得一個很理想的效果。
三、管理評審的輸入
(一)審核結果
審核結果即指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的結果,其中外部審核包括二方(指組織的相關方,一般指顧客)審核和三方(外部獨立的審核機構,如質量體系認證機構)審核。內容包括內、外部審核組對質量管理體系的評價,審核中發現的主要問題,不符合項整改完成情況以及體系運行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改進建議。此項一般由企業質量管理部門負責輸入。
(二)顧客反饋
由企業負責收集顧客滿意度信息的歸口部門向“管理評審”會議輸入顧客滿意度分析報告,內容包括:企業上一年度顧客滿意度目標的實現情況,顧客對產品設計、加工質量、交貨進度、服務質量、顧客反饋信息(包括顧客投訴、抱怨等)的處理情況,市場前景及流失業務分析情況,以及當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改進建議。
(三)過程的績效和產品的符合性
過程的績效是指過程實現增值或間接增值從而達到預期結果的程度。由企業負責過程控制的主管理部門向“管理評審”會議提交質量管理體系過程控制效果的報告,詳細說明開展過程控制所進行的活動及其效果、過程實現增值或間接增值的情況、實現預期結果的程度等。
產品的符合性是指產品符合有關產品要求的程度。由企業負責產品驗收的質量檢驗部門向“管理評審”會議提交產品質量分析報告,主要內容有:年度產品驗收結果的數據分析、重大產品質量問題的歸零情況、不合格品控制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等。
(四)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的狀況
一般由企業質量管理部門負責輸入,包括:上次管理評審、內部和外部審核、不合格品審理、年度改進計劃、以及生產和服務等過程中確定的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實施情況的報告,詳細說明各類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實施效果以及改進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活動的建議等。
(五)以往管理評審的跟蹤措施
即指以往管理評審(重點是上次管理評審)所確定改進措施的實施結果及有效性,一般由企業質量管理部門負責提供。
(六)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
此項一般由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提供,主要內容是:由于企業組織機構調整、產品變更或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更新等內部環境變化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分析情況;由于企業的隸屬關系變更、合格供方調整、市場及融資狀況等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可能影響質量管理管理體系的變更分析情況,以及內、外部環境變化影響質量管理體系變更的應對措施。
(七)改進的建議
指企業參加“管理評審”的各職能部門在對管理評審輸入信息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的關于質量管理體系、產品或過程改進的建議。
(八)質量經濟性分析
質量經濟性分析是指從經濟(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應用財務語言,量化地分析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并發現改進的機會。由企業財務部負責提供“質量經濟性分析報告”,詳細說明質量投入費用、內外部質量損失費用、質量改進帶來的收益情況,以及相應的改進建議等。
四、管理評審的輸出
(一)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及其過程有效性的改進
內容主要包括:企業的質量目標、質量方針是否適宜?質量目標是否體現了企業對質量水平的追求,是否與顧客的期望相適應?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在機構設置、職責權限、職能分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以及在產品實現、過程監視方面還需要做哪些調整?
(二)與顧客要求有關的產品的改進
無論是新研產品還是定型產品,均應圍繞顧客明示和未明示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規的要求對產品實施改進,主要包括:產品結構的改進、產品功能的改進、產品性能的改進、產品外觀的改進和產品包裝的改進等。
(三)資源需求方面的改進
企業應針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或潛在變化,從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和工作環境等方面尋求改進機會,加大人才引進、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環境控制等方面的投入,策劃并實施對所有與質量有關崗位的人員進行相關技術、業務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為質量管理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提供資源保證。endprint
五、管理評審報告的編制
“管理評審”報告是對管理評審活動的總結,是“管理評審”輸出和有效性的主要體現。“管理評審”報告一般由企業質量管理部門負責編制,經企業管理者代表審核,最高管理者批準后發布實施。其內容一般包括:(1)“管理評審”的目的;(2)“管理評審”會議召開的日期;(3)“管理評審”會議的主持人員及參加人員;(4)“管理評審”的依據;(5)管理評審過程概況。針對“管理評審”會議過程中的八方面輸入內容進行概述,主要包括:質量方針、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內、外部審核的結果;顧客滿意度狀況;上次管理評審輸出改進事項閉環情況;產品的符合性情況;糾正、預防和改進措施實施情況;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變更情況;質量經濟性分析情況等;(6)管理評審結論。應針對輸入的內容,對質量管理體系及質量方針、質量目標作出是否符合“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評價結論,并詳細記錄“管理評審”輸出的改進決定、改進的措施、措施實施的責任部門、措施的完成日期。
六、管理評審改進項目的實施和驗證
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應針對“管理評審輸出”的改進決定,制訂具體的改進措施計劃,行文傳遞給相關部門,并按計劃時間節點對整改完成情況進行驗證。
七、“管理評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一)“管理評審會”未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召開
一些企業按策劃的時間節點召開管理評審會議時,由于最高管理者出差在外不能親自主持,就委托管理者代表或副總經理主持召開。
顯然,這不符合GJB9001B-2009標準中:第5.1條款要求“最高管理者應通過管理評審等活動,對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其有效性的承諾提供證據”;第5.6.1條款要求“企業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體系持續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見,“管理評審”是企業最高管理者的職責之一,必須由企業的最高管理者親自主持召開,其他領導不能代辦。
(二)評審輸入材料有漏項、不具體
在實施“管理評審”時,有的企業由于對標準要求理解不深入,不知道應該準備哪些評審輸入材料,導致輸入漏項;有的企業領導對“管理評審”會議不重視,讓部門質量管理員擬制輸入資料,自己也不審核,由于質量管理員對本部門存在的問題了解得不全面,導致輸入材料內容空泛,問題沒有針對性;還有的企業將“管理評審”會議當成了相互吐槽的平臺,各抒己見,沒有重點。
解決措施: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應按照“GJB9001B-2009標準第5.6.2條”要求的八方面內容擬制“管理評審計劃”,詳細規定各輸入材料的提供部門及提供時間節點,在召開“管理評審”會議前一個月下發至各相關部門或人員,并按計劃時間節點收集、審核輸入材料,匯總各部門提出的問題,篩選出比較重要或典型的問題,在充分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可以先召集相關人員碰頭確定解決該問題的具體措施,由管理者代表在“管理評審”會前與最高管理者溝通。這樣,“管理評審”會議召開時可以控制會議主題、突出重點,提高會議質量。
(三)對管理評審提出的糾正措施落實不到位
有的部門在“管理評審”會議召開完成后,認為剩下來的工作全是質量管理部門的,沒有把“管理評審”輸出的改進決定落實到部門工作中,導致下次“管理評審”前檢查上次改進決定落實情況時發現糾正措施沒有落實或落實不到位。
針對這個問題,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應針對“管理評審輸出”輸出的改進決定,及時制定具體的改進措施計劃,行文傳遞給相關部門,并按計劃時間節點對整改完成情況進行跟蹤檢查。
參考文獻:
[1] GJB9001B-2009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S].
[2] 尹錦花.淺議如何開好管理評審會[J].管理錦囊,2014,(5):56.[責任編輯 劉嬌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