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萍++陳銳
摘 要:在界定新型城鎮化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甘肅省及其各州市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5類包含14個具體指標的綜合測度新型城鎮化水平的指標體系,并對甘肅省及其各州市新型城鎮化水平進行實證測度。研究發現,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總體水平不高,各州市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很不均衡,河西地區普遍高于河東地區,重要城市發展水平滯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的進程。
關鍵詞:甘肅省;新型城鎮化;因子分析;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3-0167-05
引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鎮化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等 “四化”后,新型城鎮化又一次成為國內人們關注的熱點。新型城鎮化與傳統城鎮化的區別就是不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的擴張,而是要以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系列由“鄉”到 “城”的轉變。 因此,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探索如何界定新型城鎮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城鎮化測度方法研究綜述
(一)單一指標測度法
單一指標是指既能代表城鎮化水平,又容易取得的單個指標。如謝文蕙[1]與李文博[2]分別從城鎮化率和非農業人口率測度城鎮化水平。趙燕菁(2000)[3]采用商品化與恩格爾系數的關系特性測度城市規模系數。
(二)綜合指標測度法
綜合指標就是用多個指標測度城鎮化水平的方法。如王家庭等[4](2009)通過以經濟指標、社會指標、環境指標、城市化水平構建了城市化質量測評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了各項標的權重,對中國 30個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化質量進行了測度與分析[5]。紀曉嵐等則認為構建復合指標測定中國城鎮化水平十分有必要,尤其是在研究城鎮化動力機制方面,他們從經濟社會、產業結構、制度政策、教育科技幾個方面來設定指標,并運用一些數學統計方法找出主要動力。孫錦等(2004)[6]以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為研究對象,所確定的城市化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共有經濟城市化水平指標、人口城市化水平指標、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指標、地域環境城市化水平指標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7]。陳明、張云峰(2013),通過總結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國際通用的城鎮化指標評價體系,采用人文發展指數通過專家評分法對中國各省、各市的城鎮化質量進行了評價分析[8]。邰英角等在分析安徽省城鎮化水平的時候,也是從人口、經濟、基礎設施水平、生活方式幾個方面來綜合分析安徽省各市州的城鎮化水平并對其進行分類[9]。孟素潔等從經濟、社會、人口素質、生活和基礎設施五個方面設定16個指標,對北京市的農村城市化進行測定,分析得出北京市經濟發展加快、社會發展滯后、城鄉差距加大。
以上學者對這兩種方法的研究,為現在學者對新型城鎮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單一指標法具有一定的主觀性。(2)這兩種評價方法對城鎮化的含義都沒有明確的界定。(3)綜合指標的研究者大多以中國樣本,較少有學者選擇某個省的各(州)市作為評價樣本。因此以甘肅省2011 年14個市州作為樣本對甘肅省各州市的城鎮化水平進行測度研究。
二、新型城鎮化測度指標的構建
(一)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產城互動、集約節約、城鄉一體、生態適宜、社會和諧為基本特征,優化城鄉格局,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城鎮化的同時生態化,全面實現各級城鎮的協調發展以及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等“四化”的互動,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
(二)新型城鎮化與傳統城鎮化的區別
1.新型城鎮化是以人文本,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傳統城鎮化以物為主。
2.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目標是人的幸福;傳統城鎮化是以GDP的高速增長為目標。
3.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式是集約型,同時注重城鎮質量的提高;傳統城鎮化的發展方式是粗放型,主要重視城市規模的擴張。
4.新型城鎮化的主要推進主體是企業和個人,政府只作為構建發展的平臺;傳統城鎮化的推進主體是政府。
5.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機制主張區域合作,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傳統城鎮化主要主張發展大城市化。
6.新型城鎮化的推進策略是因地制宜;傳統城鎮化是攤大餅式無序蔓延。
7.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容不僅注重雙向城市化,還注重城鄉文明的互動成長;傳統城鎮化只關注農村人口的空間轉移。
8.新型城鎮化的建設管理理念不僅體現在環境良好,生活舒適方便,更體現在城市管理服務方面;傳統城鎮化的建設管理理念缺乏特色,只重建設管理。
9.新型城鎮化是以戰略性主導產業特別是后工業文明高端產業為基本驅動力;傳統城鎮化的基本驅動力是工業化。
10.在指標的界定上,新型城鎮化的衡量指標是復合指標;傳統城鎮化主要采用單一指標法來去衡量。
(三)新型城鎮化指標體系的構建
1.指標選取原則。由于建立的指標體系是綜合指標,為了消除其重復性。在制定指標時遵循了以下原則:科學性和綜合性、可獲得性和完整性性、可行性和適用性。
2.指標選取內容。在借鑒其他學者城鎮化水平綜合測度指標的基礎上[10],結合甘肅省及其各州市自身的特點,構建一個包含經濟、環境、社會、生活、人口等5個一級指標,14個具體指標的指標體系,來衡量甘肅省及其各州市的城鎮化水平(見表1)。
(1)經濟指標:城鎮化必然伴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產業結構的改善和經濟總量的增加[11]。選取的經濟指標主要有:“工業化率”、“第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endprint
(2)環境指標是從“建成區綠化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這兩方面來測度城鎮化水平的。
(3)社會指標: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求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步發展。所以要綜合考慮城鎮失業率、社會保障、醫療水平等方面。而“城鎮登記失業率”、“每千人衛生機構床位數”、“各地職工醫療保險參加比例”、“各地職工醫療保險參加比率”能較好的反映城鎮化的社會發展水平。
(4)生活指標選取的指標是“每萬人占有的公用廁所數”、“人均城市道路面積”。
(5)人口指標:人口城鎮化是城鎮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數據來源有限,選擇了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進行衡量。
三、新型城鎮化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選取甘肅省14個市州作為評價樣本,各項指標值均來源于《甘肅發展年鑒2012》。為了避免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在此選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指標進行了換算。
(二)因子分析過程及結果
基于因子分析原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指標體系的14個指標(其14個指標參見表1),在歸一化處理后,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其結果如下:
1.因子分析的適合程度檢驗。表2是因子適合度的KMO檢驗與Bartlett檢驗。其中KMO的值為0.633,sig<0.05,認為適合于因子分析。
由表3可知,4個因子的累計方差率達高到90.938%,能夠很好地反映所選取指標的大部分信息。這說明提取4個公因子是合理的。
然后按照方差極大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即可得到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見表4),根據載荷的高低將指標分為4類,以便因子能夠很好地命名(見下頁表5)。
由表4可知,第一個主因子在城鎮人口比重、各地醫療保險參加比例、各地養老保險參加比例、每萬人擁有公用廁所、每千人衛生機構床位數、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的載荷較大,可以將其解釋為城鄉發展公平水平因子。第二個主因子在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建成區綠化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上的載荷較大,因此將其解釋為社會承載能力水平因子。第三個主因子在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工業化率上的載荷較大,因此可以將其解釋為經濟承載能力水平因子。第四個主因子在城鎮登記失業率上有較大的載荷,因此可以將其解釋為社會和諧水平因子(見下頁表5)。
根據上面的結論,可以將原來的14個指標簡化為4個綜合指標,下面通過對這4個綜合指標進行加權平均,即得到各州市新型城鎮化的綜合得分。
首先確定各綜合指標的權重W1、W2 、W3 、W4,用于反映F1 、F2 、F3、F4的重要程度。繼而得各州市新型城鎮化的綜合得分水平,即:
最后得到新型城鎮化的綜合得分水平,即:S=0.47F1+0.26F2+
0.18F3+0.09F4。采用該指標的優點是:權重是客觀的(見表6)。綜合得分低,說明各(州)市城鎮化水平較低;綜合得分高,說明該各州市的城鎮化水平較高。
(三)因子分析結果
通過上述對甘肅省及其各州市新型城鎮化水平的因子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從表6可以看出,在全省范圍內,嘉峪關市的新型城鎮化水平綜合得分最高,其次是蘭州市和金昌市;排在最后的是隴南市和甘南州。
2.天水市是除了蘭州市以外的唯一大城市,其發展水平排名靠后,在各項分指標得分中,除了社會和諧水平靠前和社會承載能力在中等位置以外,其余均表現不佳,與嘉峪關市的新型城鎮化水平綜合得分相差較大;從白銀市和武威市這兩個城市在全省的發展水平看,武威排名靠后,與天水一起排在甘肅省很多小城市的后面,甘肅省重要城市發展水平滯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的進程。
3.總體上,全省各州市的城鎮化發展水平不一,最高水平得分與最低水平得分之差高達2.15分;河東地區的城市發展水平普遍低于河西地區。另外,全省的一些中等城市發展水平不高,小城市的城鎮化水平比較低,蘭州市作為省會沒有很好地表現出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這一現狀對甘肅省新時期的城鎮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為了對指標體系的進一步驗證,有必要按照其得分高低對各州市進行歸類分析。根據表6的綜合得分,可采用如下的分類標準:UQ>=1,為優;1>UQ>=0,為良好;0>UQ>=-0.5為一般;-0.5>UQ>-1,為差;UQ=<-1 為較差。分別是 A、B、C、D、E 五個等級。
根據表8的等級劃分并結合上頁表7,得出甘肅省14個州市的城鎮化等級劃分。具體(見表8)。
從表8來看,甘肅省14個州市的新型城鎮化主要集中在一般上,從甘肅省的地域分布來看,河東地區的新型城鎮化水平普遍低于河西地區。這與這些州市的工業化布局有密切的關系,同時,這也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有關,在西部實施大開發戰略后,作為西部地區的甘肅省承接了東部地區的一些產業,這使得該省經濟取得了進一步發展的同時,居民的收入也有所提高;其次,該省所承接的產業基本上都是高污染產業,而這些污染產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很大破壞,這也是該省一些州市城鎮化水平低下的原因所在。從甘肅省整體發展的經濟狀況來看,所構建的新型城鎮化的綜合指標體系對甘肅省各州市的城鎮化測度研究是符合實際意義和現實意義的。
結論
1.目前甘肅省各州市的城鎮化等級主要為一般,且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的綜合得分是-0.09小于零,也處于一般的水平上,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甘肅省新型城鎮化有待提升。同時也能表現出所選取的指標體系是合理的,能夠對甘肅省新型城鎮化水平做出客觀的評價,體現了甘肅省經濟發展與城鎮化的雙向關系。
2.目前中央組織部對地方黨政領導班子的政績考核不僅僅在該地區的人均生產總值及增長上,還在人均財政收入及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及增長等方面。因此,選取的上述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全面地衡量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的綜合水平,體現了其測度方法的實際意義。endprint
3.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有質量的城鎮化率,追求無水分的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謝文蕙.城市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 李文溥,陳永杰.中國人口城市化水平結構與偏差[J].中國人口科學,2001,(5).
[3] 趙燕菁.專業分工與城市化:一個新的分析框架[J].城市規劃,2000,(6):17-20.
[4] 王家庭,唐袁.中國城市化質量測度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9,(12):127-132.
[5] 紀曉嵐,趙維良.中國城市化動力機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07,(3):70-72.
[6] 孫錦,劉俊娥.中國城市化水平綜合評價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4,(3):78-82.
[7] 陳明,張云峰.城鎮化發展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名城,2013,(2):1-19.
[8] 邰英角,許銘,張小平.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綜合分析評價[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5,(2):18-20.
[9] 孟素潔,黃序.北京市農村城市化評價指標體系[J].城市問題,2004,(4):40-44.
[10] 田靜.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城鄉規劃與環境建設,2012,(4):47-49.
[11] 郭照莊,孫月芳,等.廊坊市新型城鎮化水平及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3,(8):32-33.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GUAN Ai-ping,CHEN Rui
(School of Busines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Based on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Gansu province,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se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consisted of 5 categories including 14 specific indicator.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s not high and new,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s not balanced in Gansu Province,the level of Hexi area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dong area.The lag of important cities development level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Gansu Province;new urbanization;factor analysis;indicator system
[責任編輯 陳鳳雪]endprint
3.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有質量的城鎮化率,追求無水分的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謝文蕙.城市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 李文溥,陳永杰.中國人口城市化水平結構與偏差[J].中國人口科學,2001,(5).
[3] 趙燕菁.專業分工與城市化:一個新的分析框架[J].城市規劃,2000,(6):17-20.
[4] 王家庭,唐袁.中國城市化質量測度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9,(12):127-132.
[5] 紀曉嵐,趙維良.中國城市化動力機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07,(3):70-72.
[6] 孫錦,劉俊娥.中國城市化水平綜合評價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4,(3):78-82.
[7] 陳明,張云峰.城鎮化發展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名城,2013,(2):1-19.
[8] 邰英角,許銘,張小平.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綜合分析評價[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5,(2):18-20.
[9] 孟素潔,黃序.北京市農村城市化評價指標體系[J].城市問題,2004,(4):40-44.
[10] 田靜.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城鄉規劃與環境建設,2012,(4):47-49.
[11] 郭照莊,孫月芳,等.廊坊市新型城鎮化水平及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3,(8):32-33.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GUAN Ai-ping,CHEN Rui
(School of Busines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Based on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Gansu province,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se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consisted of 5 categories including 14 specific indicator.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s not high and new,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s not balanced in Gansu Province,the level of Hexi area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dong area.The lag of important cities development level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Gansu Province;new urbanization;factor analysis;indicator system
[責任編輯 陳鳳雪]endprint
3.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有質量的城鎮化率,追求無水分的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謝文蕙.城市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 李文溥,陳永杰.中國人口城市化水平結構與偏差[J].中國人口科學,2001,(5).
[3] 趙燕菁.專業分工與城市化:一個新的分析框架[J].城市規劃,2000,(6):17-20.
[4] 王家庭,唐袁.中國城市化質量測度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9,(12):127-132.
[5] 紀曉嵐,趙維良.中國城市化動力機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07,(3):70-72.
[6] 孫錦,劉俊娥.中國城市化水平綜合評價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4,(3):78-82.
[7] 陳明,張云峰.城鎮化發展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名城,2013,(2):1-19.
[8] 邰英角,許銘,張小平.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綜合分析評價[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5,(2):18-20.
[9] 孟素潔,黃序.北京市農村城市化評價指標體系[J].城市問題,2004,(4):40-44.
[10] 田靜.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城鄉規劃與環境建設,2012,(4):47-49.
[11] 郭照莊,孫月芳,等.廊坊市新型城鎮化水平及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3,(8):32-33.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GUAN Ai-ping,CHEN Rui
(School of Business,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Based on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Gansu province,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se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consisted of 5 categories including 14 specific indicator.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s not high and new,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s not balanced in Gansu Province,the level of Hexi area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Hedong area.The lag of important cities development level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Gansu Province;new urbanization;factor analysis;indicator system
[責任編輯 陳鳳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