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龍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中國老祖宗留給其子孫后代的無價之寶,我們有責任傳承和弘揚,作為教師的我們,有義務在學生中大力提倡并鼓勵同學們積極落實。
關鍵詞:傳統文化 ?班主任 ?落實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202-01
傳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簡稱,以儒、釋、道三家的主流文化為載體,是中國老祖宗留給其子孫后代的無價之寶。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有責任傳承和弘揚,作為教師的我們,有義務在學生中大力提倡并鼓勵同學們積極落實。
1 傳統文化是民族瑰寶
一個家庭有家風,一個學校有校訓,一個企業也有其企業文化,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凝聚著眾多優秀兒女聰明智慧的優秀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為主流文化,為歷朝歷代所用,并為治國安邦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其中有3個已不復存在,唯有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在當今的世界舞臺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半年習近平主席出訪歐洲,每到一處在講演中都努力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參觀當地孔子學院,旨在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20世紀70年代,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在其著述中反復提到,拯救21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這足以說明傳統文化在中國現階段的重要性,也正在向世界展示著它的魅力。
2 班主任要做傳統文化的實踐者和落實者
多年來,作為班主任,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培養的是一種應試型的人才。而傳統文化更注重一個人品德的培養。當今社會更需要的是品學兼優的人才。傳統文化的內容恢宏,而其基礎就是儒家的《弟子規》,《弟子規》全篇1080個字,說了113件事,看似簡單,卻把做人的日常行為準則做了詳細的規范,我們學習傳統文化就從《弟子規》開始。在早讀的時間里每天抽出十分鐘,首先帶領同學們讀誦,在兩周的時間里要求同學們會背,一個月后我們就開展了關于學習《弟子規》的主題班會,對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為同學們講解,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落實活動,并且告訴孩子們《弟子規》不是簡單的用來學習的,而是要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學校首先落實的是尊敬老師,在形式上我們把每堂課前的向老師問好改為向老師行鞠躬禮,實際上培養的是謙卑自己和恭敬老師的態度。每當同學之間出現問題,我們就用《弟子規》中的內容來檢查反省,《弟子規》中說到:“兄道友、弟道恭”,以此為主題,在同學們之間開展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活動,獨生子女缺少的就是與人相處的能力,這項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們感到非常歡喜。同時要求學生把《弟子規》的小冊子帶到家長手里,與家長一起學習,利用開家長會的機會,與家長進行溝通,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沒有想到,家長反應非常強烈,他們紛紛提到孩子們通過學習《弟子規》在家里的變化,在家不再頂撞父母,有的還主動幫助媽媽干活,孩子雖小但是懂得孝順父母了,家長一致要求老師把《弟子規》的學習堅持下去。開展《弟子規》的學習將近一年的時間了,孩子們發生了很多的變化,課任老師都感受到了班級所發生的變化,《弟子規》不是簡單對學生的規范,在圣賢人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弟子,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規范,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和同學們一起學、一起做,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非常大,老師看學生的目光變得慈祥了,學生的心變的柔軟了。這也許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3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我們要轉變教師的育人的理念,不再簡單的為了應試而教,在教書的同時應更多的關注孩子們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古人云:讀書志在圣賢,在傳統理念和現實生活發生激烈碰撞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帶給孩子們怎樣的價值取向?在當今的社會物欲橫流,人們變得異常現實的情況下,那么儒家的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這些做人的準則是不是我們不再需要?想一想如果沒有了孝道會出現怎樣的社會問題?整個社會沒有了“信”會怎樣?不知“恥”的人是什么樣的人?有一位教授曾說過:“禮節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傳統文化是我們整個民族的瑰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不能斷掉,我們要繼承下來,作為老師我們要弘揚下去。“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義禮智信”是對我們做人的要求,那么《群書治要》、《四庫全書》就是治國安邦的法寶。曾有人說:21世紀是中國人世紀,中國人會領導整個世界,那么中國是用武力征服世界嗎?是靠經濟和科學技術嗎?都不是,有一位智者說過:“中國人領導世界,靠的是中國的文化”,這個影響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必定會帶給世界的穩定與和平,中國的文化不但是我們本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
作為老師,我們要把民族文化的根深深的扎在孩子們的心里,春天播種,秋天就會有收獲,孩子們今天坐在教室里,明天就會走向社會,我們不要錯過施教的機會。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我們有一份責任。
教師看似簡單的工作,但卻肩負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人才的培養是從小開始的,我們要盡己所能把孩子們教好。教書是我們的任務,育人卻關乎我們的師德。一名學生他可能學習成績不好,將來他可能成不了科學家,也成不了金融家,但是并不影響他成為有高尚道德的人,他也許不能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但并不影響他為社會積極服務,希望每一名同學都有機會接觸到傳統文化,每一位老師都能夠掌握傳統文化的金鑰匙,用它來開啟孩子們心靈的道德之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