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偉
【摘要】 目的 探討本院患者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的具體情況, 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方法 統計患者處方共12600張, 對各項數據進行處理, 并依據參考標準對6種麻醉性藥物使用情況及合理性進行分析。結果 芬太尼由于鎮痛效果快速且顯著, 因此應用頻度最高, 其次則是嗎啡注射液, 而后再是美施康定。結論 本院應用麻醉性鎮痛較為合理, 合理率高達97.62%。
【關鍵詞】 麻醉;鎮痛藥物;使用
在臨床上, 麻醉藥品是不可或缺的鎮痛藥物, 特別是對于疼痛極為劇烈的患者, 及時并合理地應用能夠顯著消除患者疼痛狀況, 同時促使其生活質量獲得明顯提升。麻醉性鎮痛藥物在癌癥患者中應用最多, 但是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并上癮[1], 這也是臨床醫生與患者最為擔心的問題。為了給臨床醫師提供合理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的依據, 現對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的麻醉性鎮痛藥物的數據進行統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HIS系統中2011年3月~2013年3月間有關麻醉性鎮痛藥物的處方共12600張, 占總處方的22.3%。
1. 2 參考標準[2] 依據《臨床用藥須知》、《處方管理辦法》, 對處方進行點評。
1. 3 用藥方法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用藥頻度方法:①確定DDD值(日劑量);②DDDs(用藥頻度)=藥品消耗總量/DDD。
1.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Excel2007軟件分析, 主要信息包括:①患者性別、年齡、科室以及診斷;②使用藥物、方法、次數、劑量、規格、療程等;③處方是否合理, 不合理的表現為選藥不當、用量和用法不當以及給藥錯誤等。
2 結果
2. 1 藥物使用情況 總共12600張處方, 即對應12600例患者, 其中女7954例, 男4646例。總共有兩種制劑, 即控釋片與注射劑;使用較多的有6種藥物:嗎啡注射液、美施康定、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瑞芬太尼以及奧施康定。其中, 應用嗎啡針的有3872例, 占30.73%;芬太尼針的有5461例, 占43.34%, 用藥最多。其具體情況見表1。
2. 2 處方不合理情況 對12600張藥方進行點評后發現, 12300張處方是合理的, 占97.62%;不合理處方為300張, 占2.38%。
3 討論
臨床上一般在術中及術后應用麻醉性藥物, 主要是用于鎮痛, 但是在癌癥晚期疼痛狀況較為劇烈的患者中應用更多。通過從本院HIS數據庫中選取的12600張處方中分析可知, 使用麻醉性藥物患者的年齡主要在42~70歲。而通過對本文2種劑及6種麻醉性藥物分析后得知, 芬太尼是應用頻度最高的藥物, 該藥物不良反應少、鎮痛效果明顯且快速, 因此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
在本次研究中, 芬太尼針的日處方高于臨床日劑量值, 這代表該藥物的利用指數>1。本院使用芬太尼的人數較多, 且其日劑量超出規范值, 常規計量在0.1~0.4 mg, 最高則為0.7 mg。而對于嗎啡的使用則也遠超過其規定日劑量, 據計算其最大利用指數高達2.19。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藥物使用是否合理與其利用指數沒有直接關系[3]。要想確定藥物合理劑量則需結合癌癥患者的具體癌變程度及應用效果再來進行調整。目前, 臨床上主要應用的鎮痛方案是“三階梯止痛療法”, 主要使用藥物為美施康定。由于該藥物副作用較小, 且用法為口服, 較為方便, 在機體中難以產生藥物依賴性, 并且具備穩定的血藥濃度, 有效鎮痛, 因此已經成為本院癌痛患者的首選藥物。
哌替啶注射液在較多科室中使用, 其利用指數為0.56。然而該藥物鎮痛療效不明顯, 并且持續時間短, 且在新陳代謝之后還會產生甲哌替啶這類有害物質, 集中后會導致患者中毒[4]。這類情況在臨床中獲得較多關注, 但是對于晚期患者而言, 還是較多地應用該藥物。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及其家屬可能認為應用嗎啡會上癮, 因此多數選擇哌替啶注射液[5-8]。但是經研究表明, 只要合理應用嗎啡, 并堅持藥物使用原則, 癌痛晚期患者不會出現過度依賴嗎啡的現象。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藥方合理率達到97.62%, 但是仍有2.38%是不合理的, 這與曹尉尉等[6]研究結果相近。這就要求臨床醫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水平, 更新傳統落后觀念, 在開具處方時合理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 以減少患者由于疼痛所受的折磨, 保證其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李雪妍.我院門診麻醉性鎮痛藥品使用情況分析.當代醫學, 2011, 17(10):139-141.
[2] 郭曉華, 趙穎.我院2009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鎮痛藥物使用情況分析.中國藥業, 2011, 20(5):52-53.
[3] 秦玉泉.麻醉藥的應用劑量、使用時間與神經毒性的關系.中外健康文摘, 2012(40):198-199.
[4] 何萍, 葛薇薇. 7086份麻醉藥處方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貴陽醫學院學報, 2011, 36(5):523-525.
[5] 劉素艷.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河北醫藥, 2011, 33(17):2683-2684.
[6] 曹尉尉, 吳杲, 吳漢斌, 等.某醫院近五年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東南國防醫藥, 2011, 13(4):308-310.
[7] 嚴麗華, 涂均成.我院2004-2005年麻醉鎮痛藥品和二類精神藥品的使用分析 .廣東醫學院學報, 2006, 24(4):392-393.
[8] 蘭方宇. 2012年我院內科系統住院患者357例抗高血壓藥應用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6):17.
[收稿日期:2014-09-04]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本院患者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的具體情況, 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方法 統計患者處方共12600張, 對各項數據進行處理, 并依據參考標準對6種麻醉性藥物使用情況及合理性進行分析。結果 芬太尼由于鎮痛效果快速且顯著, 因此應用頻度最高, 其次則是嗎啡注射液, 而后再是美施康定。結論 本院應用麻醉性鎮痛較為合理, 合理率高達97.62%。
【關鍵詞】 麻醉;鎮痛藥物;使用
在臨床上, 麻醉藥品是不可或缺的鎮痛藥物, 特別是對于疼痛極為劇烈的患者, 及時并合理地應用能夠顯著消除患者疼痛狀況, 同時促使其生活質量獲得明顯提升。麻醉性鎮痛藥物在癌癥患者中應用最多, 但是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并上癮[1], 這也是臨床醫生與患者最為擔心的問題。為了給臨床醫師提供合理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的依據, 現對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的麻醉性鎮痛藥物的數據進行統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HIS系統中2011年3月~2013年3月間有關麻醉性鎮痛藥物的處方共12600張, 占總處方的22.3%。
1. 2 參考標準[2] 依據《臨床用藥須知》、《處方管理辦法》, 對處方進行點評。
1. 3 用藥方法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用藥頻度方法:①確定DDD值(日劑量);②DDDs(用藥頻度)=藥品消耗總量/DDD。
1.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Excel2007軟件分析, 主要信息包括:①患者性別、年齡、科室以及診斷;②使用藥物、方法、次數、劑量、規格、療程等;③處方是否合理, 不合理的表現為選藥不當、用量和用法不當以及給藥錯誤等。
2 結果
2. 1 藥物使用情況 總共12600張處方, 即對應12600例患者, 其中女7954例, 男4646例。總共有兩種制劑, 即控釋片與注射劑;使用較多的有6種藥物:嗎啡注射液、美施康定、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瑞芬太尼以及奧施康定。其中, 應用嗎啡針的有3872例, 占30.73%;芬太尼針的有5461例, 占43.34%, 用藥最多。其具體情況見表1。
2. 2 處方不合理情況 對12600張藥方進行點評后發現, 12300張處方是合理的, 占97.62%;不合理處方為300張, 占2.38%。
3 討論
臨床上一般在術中及術后應用麻醉性藥物, 主要是用于鎮痛, 但是在癌癥晚期疼痛狀況較為劇烈的患者中應用更多。通過從本院HIS數據庫中選取的12600張處方中分析可知, 使用麻醉性藥物患者的年齡主要在42~70歲。而通過對本文2種劑及6種麻醉性藥物分析后得知, 芬太尼是應用頻度最高的藥物, 該藥物不良反應少、鎮痛效果明顯且快速, 因此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
在本次研究中, 芬太尼針的日處方高于臨床日劑量值, 這代表該藥物的利用指數>1。本院使用芬太尼的人數較多, 且其日劑量超出規范值, 常規計量在0.1~0.4 mg, 最高則為0.7 mg。而對于嗎啡的使用則也遠超過其規定日劑量, 據計算其最大利用指數高達2.19。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藥物使用是否合理與其利用指數沒有直接關系[3]。要想確定藥物合理劑量則需結合癌癥患者的具體癌變程度及應用效果再來進行調整。目前, 臨床上主要應用的鎮痛方案是“三階梯止痛療法”, 主要使用藥物為美施康定。由于該藥物副作用較小, 且用法為口服, 較為方便, 在機體中難以產生藥物依賴性, 并且具備穩定的血藥濃度, 有效鎮痛, 因此已經成為本院癌痛患者的首選藥物。
哌替啶注射液在較多科室中使用, 其利用指數為0.56。然而該藥物鎮痛療效不明顯, 并且持續時間短, 且在新陳代謝之后還會產生甲哌替啶這類有害物質, 集中后會導致患者中毒[4]。這類情況在臨床中獲得較多關注, 但是對于晚期患者而言, 還是較多地應用該藥物。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及其家屬可能認為應用嗎啡會上癮, 因此多數選擇哌替啶注射液[5-8]。但是經研究表明, 只要合理應用嗎啡, 并堅持藥物使用原則, 癌痛晚期患者不會出現過度依賴嗎啡的現象。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藥方合理率達到97.62%, 但是仍有2.38%是不合理的, 這與曹尉尉等[6]研究結果相近。這就要求臨床醫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水平, 更新傳統落后觀念, 在開具處方時合理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 以減少患者由于疼痛所受的折磨, 保證其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李雪妍.我院門診麻醉性鎮痛藥品使用情況分析.當代醫學, 2011, 17(10):139-141.
[2] 郭曉華, 趙穎.我院2009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鎮痛藥物使用情況分析.中國藥業, 2011, 20(5):52-53.
[3] 秦玉泉.麻醉藥的應用劑量、使用時間與神經毒性的關系.中外健康文摘, 2012(40):198-199.
[4] 何萍, 葛薇薇. 7086份麻醉藥處方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貴陽醫學院學報, 2011, 36(5):523-525.
[5] 劉素艷.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河北醫藥, 2011, 33(17):2683-2684.
[6] 曹尉尉, 吳杲, 吳漢斌, 等.某醫院近五年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東南國防醫藥, 2011, 13(4):308-310.
[7] 嚴麗華, 涂均成.我院2004-2005年麻醉鎮痛藥品和二類精神藥品的使用分析 .廣東醫學院學報, 2006, 24(4):392-393.
[8] 蘭方宇. 2012年我院內科系統住院患者357例抗高血壓藥應用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6):17.
[收稿日期:2014-09-04]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本院患者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的具體情況, 為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方法 統計患者處方共12600張, 對各項數據進行處理, 并依據參考標準對6種麻醉性藥物使用情況及合理性進行分析。結果 芬太尼由于鎮痛效果快速且顯著, 因此應用頻度最高, 其次則是嗎啡注射液, 而后再是美施康定。結論 本院應用麻醉性鎮痛較為合理, 合理率高達97.62%。
【關鍵詞】 麻醉;鎮痛藥物;使用
在臨床上, 麻醉藥品是不可或缺的鎮痛藥物, 特別是對于疼痛極為劇烈的患者, 及時并合理地應用能夠顯著消除患者疼痛狀況, 同時促使其生活質量獲得明顯提升。麻醉性鎮痛藥物在癌癥患者中應用最多, 但是患者容易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并上癮[1], 這也是臨床醫生與患者最為擔心的問題。為了給臨床醫師提供合理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的依據, 現對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的麻醉性鎮痛藥物的數據進行統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HIS系統中2011年3月~2013年3月間有關麻醉性鎮痛藥物的處方共12600張, 占總處方的22.3%。
1. 2 參考標準[2] 依據《臨床用藥須知》、《處方管理辦法》, 對處方進行點評。
1. 3 用藥方法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用藥頻度方法:①確定DDD值(日劑量);②DDDs(用藥頻度)=藥品消耗總量/DDD。
1. 4 統計學方法 應用Excel2007軟件分析, 主要信息包括:①患者性別、年齡、科室以及診斷;②使用藥物、方法、次數、劑量、規格、療程等;③處方是否合理, 不合理的表現為選藥不當、用量和用法不當以及給藥錯誤等。
2 結果
2. 1 藥物使用情況 總共12600張處方, 即對應12600例患者, 其中女7954例, 男4646例。總共有兩種制劑, 即控釋片與注射劑;使用較多的有6種藥物:嗎啡注射液、美施康定、哌替啶注射液、芬太尼、瑞芬太尼以及奧施康定。其中, 應用嗎啡針的有3872例, 占30.73%;芬太尼針的有5461例, 占43.34%, 用藥最多。其具體情況見表1。
2. 2 處方不合理情況 對12600張藥方進行點評后發現, 12300張處方是合理的, 占97.62%;不合理處方為300張, 占2.38%。
3 討論
臨床上一般在術中及術后應用麻醉性藥物, 主要是用于鎮痛, 但是在癌癥晚期疼痛狀況較為劇烈的患者中應用更多。通過從本院HIS數據庫中選取的12600張處方中分析可知, 使用麻醉性藥物患者的年齡主要在42~70歲。而通過對本文2種劑及6種麻醉性藥物分析后得知, 芬太尼是應用頻度最高的藥物, 該藥物不良反應少、鎮痛效果明顯且快速, 因此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
在本次研究中, 芬太尼針的日處方高于臨床日劑量值, 這代表該藥物的利用指數>1。本院使用芬太尼的人數較多, 且其日劑量超出規范值, 常規計量在0.1~0.4 mg, 最高則為0.7 mg。而對于嗎啡的使用則也遠超過其規定日劑量, 據計算其最大利用指數高達2.19。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藥物使用是否合理與其利用指數沒有直接關系[3]。要想確定藥物合理劑量則需結合癌癥患者的具體癌變程度及應用效果再來進行調整。目前, 臨床上主要應用的鎮痛方案是“三階梯止痛療法”, 主要使用藥物為美施康定。由于該藥物副作用較小, 且用法為口服, 較為方便, 在機體中難以產生藥物依賴性, 并且具備穩定的血藥濃度, 有效鎮痛, 因此已經成為本院癌痛患者的首選藥物。
哌替啶注射液在較多科室中使用, 其利用指數為0.56。然而該藥物鎮痛療效不明顯, 并且持續時間短, 且在新陳代謝之后還會產生甲哌替啶這類有害物質, 集中后會導致患者中毒[4]。這類情況在臨床中獲得較多關注, 但是對于晚期患者而言, 還是較多地應用該藥物。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及其家屬可能認為應用嗎啡會上癮, 因此多數選擇哌替啶注射液[5-8]。但是經研究表明, 只要合理應用嗎啡, 并堅持藥物使用原則, 癌痛晚期患者不會出現過度依賴嗎啡的現象。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藥方合理率達到97.62%, 但是仍有2.38%是不合理的, 這與曹尉尉等[6]研究結果相近。這就要求臨床醫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水平, 更新傳統落后觀念, 在開具處方時合理使用麻醉性鎮痛藥物, 以減少患者由于疼痛所受的折磨, 保證其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李雪妍.我院門診麻醉性鎮痛藥品使用情況分析.當代醫學, 2011, 17(10):139-141.
[2] 郭曉華, 趙穎.我院2009年住院患者麻醉性鎮痛藥物使用情況分析.中國藥業, 2011, 20(5):52-53.
[3] 秦玉泉.麻醉藥的應用劑量、使用時間與神經毒性的關系.中外健康文摘, 2012(40):198-199.
[4] 何萍, 葛薇薇. 7086份麻醉藥處方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貴陽醫學院學報, 2011, 36(5):523-525.
[5] 劉素艷.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河北醫藥, 2011, 33(17):2683-2684.
[6] 曹尉尉, 吳杲, 吳漢斌, 等.某醫院近五年麻醉藥品使用情況分析.東南國防醫藥, 2011, 13(4):308-310.
[7] 嚴麗華, 涂均成.我院2004-2005年麻醉鎮痛藥品和二類精神藥品的使用分析 .廣東醫學院學報, 2006, 24(4):392-393.
[8] 蘭方宇. 2012年我院內科系統住院患者357例抗高血壓藥應用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6):17.
[收稿日期:2014-09-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