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在信息環境下如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以及信息技術,使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得到優化。
關鍵詞:信息技術;任務型教學;初中英語
教育部曾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敝?,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法,盡量運用‘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Teaching)”。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既要領會教育部的精神,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教室,又要按照《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那么,我們能不能把兩者整合起來呢?下面我們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探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
一、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是“輸入與互動假設”(input and interactionist hypothesis)。Krashen區分了兩個語言學習概念,學習(learning)和習得(acguistion),學習是指通過教學有意識地學得語言,而習得則是通過交際無意識地接觸語言從而掌握語言。Krashen認為 ,學生掌握語言必須通過“可理解性的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就任務設計而言,Numan認為:任務(task)具有結構性,并由教學目標(goals)、輸入(input)、活動形式(activity),教師與學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和環境(setting)組成。任務的實施分三個步驟:(1)任務前(pre-task);(2)任務中(while task);(3)任務后(post-task)。
二、信息技術和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關系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絡、校園網和因特網(Internet)等。所謂課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就英語這一學科來說,任務型課堂教學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途徑。因此要想使英語教學達到最優效果,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任務型英語教學模式。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踐
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通常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根據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設計任務以及對信息技術內涵的理解,筆者在教學中把信息技術應用于任務實施過程的三個步驟、嘗試實現信息技術與任務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整合。
1.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課程資源”概念。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因特網的發展為外語教學提供了無限的潛力,它不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渠道,更重要的是它為學習者提供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學習資源。因此,信息技術的運用為我們教學的優化提供了一個前提基礎和可能條件。
2.利用信息技術,使其為任務前的準備和任務設計提供更大的空間
任務前的準備包括學生接受任務前的準備和老師教學目標(goals)的確定。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做任務前的準備。例如,要上Go for it!八年級下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先去了解一些有關國內外旅游勝地的資料,為下周制訂旅行計劃做準備。這時,學生就可以利用Internet這一知識庫和資源庫,找到他們想要的資料,完成任務前的準備。
3.運用信息技術令任務的引入方式更加生動、豐富,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接受任務,輸入知識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從學生角度來說,任務型教學就是任務驅動型學習。”過去在教新單詞時句型都是由教師創設情境導入,學生去練習鞏固,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引入,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反應轉為主動輸入。如,在教授Go for it!八年級上 Whats the matter?中的身體器官單詞時,就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人體部位,讓學生幫助老師選擇人體部位構成一幅男孩的圖片。下面是學生的建議:
Ss: Face, I think round face is better. Then nose, small nose. A big mouth, two big eyes, long arms and long legs. Brown hair. Not long hair. Thats for girls. Short hair. 在學生的建議下教師拼出了一幅有趣的男孩的圖片。其實,學生在構建圖畫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說出了本課的有關身體部位的生詞,碰到一些不會說的他們會去查詞匯表或者問同學。這就是一個知識主動輸入的過程。這與老師展示身體部位的圖片引入生詞然后學生跟讀的過程有著質的區別,后者學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通過這么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就掌握了單詞的讀音和拼寫。
總之,“任務和信息技術運用”貫穿于英語教學全過程中,我們教師應根據英語教學內容有創意地布置學生感興趣的任務,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提供信息平臺;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促進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發展;通過每次任務的完成,使學生擁有不斷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學生持久產生對英語的興趣,使外語學習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孫杰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07.
[2]封曉玲.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學英語:高中教師版,2011(45).
作者簡介:謝青青,女,1973年9月8日出生,本科,就職于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三垟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