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程理念呼喚新的教學方式。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方式要努力促進學生與教科書間的直接聯系,并應提倡自主學習,進一步豐富課程資源,也要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科學評價。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方式;條件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不僅帶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且推動了文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學生是物理學習的主體,高中物理教學是學生物理學習的有效途徑。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方式構建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的品質,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一、努力促進學生與教科書的直接聯系
在以往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實踐中,教科書是教學的中心,教師的作用只是講解教科書,形成了這樣一種關系:教學時教科書通過教師展現在學生面前,考試時教科書經過教師過濾變為考題去檢查學生。這樣,以至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看“筆記”只做“習題”,不看教科書。新的教學理念認為:教科書與師生的關系應該是教師、學生和教科書形成一個系統,相互影響、相互豐富、相互補充。學生和教科書在教師的影響下,發展和豐富學習的內容,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入學習的境界。
1.注意學生對教科書課前預習的實效性
學生課前預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課程內容教學的進度、學生學習掌握的深度。教師、學生和教科書同為一個系統。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課前預習的實效性。課程教學前提出預習中需要把握的要點。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方向性地去預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程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對預習效果的關注。可以采取課上提問檢查、解讀物理概念、解答課本思考題等形式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從而達到促使學生對課本的回歸和對課程內容預習的重視。
2.注重教科書中物理學史的教學
物理學史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用適當的物理學史材料,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的教育。一方面,可使學生了解科學家們對科學的態度,研究科學的方法以及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另一方面,通過對物理學史的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產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甚至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探究物理的發自內心的動力。這將是物理自主學習的動力之源,這也正是物理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體現。
3.加強教科書的實驗教學,特別是演示實驗
這不但有助于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回歸教科書,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教師可以把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上臺演示或邊講邊實驗的形式,不但使學生感到聽起課來有章可循,有股親切感,而且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根據已學知識來自己設計實驗,完成實驗。這樣安排,教師雖然費時費力,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參與意識增強了。對學生實驗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嚴格按照“預習─實驗─觀察記
錄─分析討論─總結報告”的形式進行。這樣,學生就不會不看教材、毫無目的方向地亂操作了,從而無形中又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充分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1.設計讓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的情景條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問題之中”。所以我們要設計讓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的情景。設計情景條件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方法:
(1)分小組實驗法。教師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每一個小組都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提出改進實驗的思路和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變被動為主動參與其中,充分調整、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物理課的濃厚興趣。
(2)復習舊知識,引出新問題。復習舊知識,提出新問題,學生的學習才有較強的系統性,學生才有較大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營造學生自主學習愉悅氛圍的條件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如果對你有感情,就特別喜歡你所教的學科,樂意學習你所教的內容。在教學中,只有對每一個學生傾注滿腔的愛,學生才能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地學習,才能在師生互敬互愛的和諧氣氛中產生學習的動力,才能愉快地參加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去,真正為學生創造一種自主學習的愉悅的環境。
3.倡導學生合作學習,創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的條件
一般來說,獨立思索后,有些知識大部分學生仍難以理解時,必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有互學、互查、互議、互評等方法,又有同桌、小組、全班等合作方式。組成小組的成員最好能素質互補、心理相通,這樣有利于對外競爭、對內合作。另外,可通過師生討論規定幾條小組合作規則。如,學習合作中不講無關的話,要求人人參與討論,認真傾聽他人發言,不隨意批評別人等規則,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性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人擁有的潛能,使他們都成為有創造性的人。
4.進行學法指導,創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質量的條件
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非完全意義上的“自主”,教師的精心引導很有必要。當學生學習陷入困境時,教師要充分發揮“首席執行官”的作用,或指導,或點撥,或解惑,或釋疑,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沼澤地”,高速駛入自主的“快車道”。不懂方法,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只能成為空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比較、遷移、解題、思維等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質量就會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為高漲。但需要明白的是,教師的“導”只是輔助,只是鋪墊,是完全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自主學習的主角。
三、積極引導學生去利用更廣闊豐富的課程資源
充分利用網絡這一重要課程資源。當今時代是網絡化的時代,在網絡時代教師、學生、教科書都會在與網絡的互動聯系中豐富自己,發展自己。網絡的課程資源圖文并茂、豐富多彩,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網絡的課程資源能夠突破教育環境的時空限制,使學生在特定的接近現實的情景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自由是創新的源泉。”只有具備了充裕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才有基本保障。
四、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
評價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是評價的目的。現行的評價體系,重結論輕過程,內容和方式單一,對評價的主體性倡導不夠,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異向和激勵。這種評價與新課程改革極不適應,為此我們需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發展和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包括教師、學生和課程內容,應該與教學過程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應使評價方式多元化。教師首先應給予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權利,注重將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將總結性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評價中成長。此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評價的內容應該隨著評價對象的變化而不斷地進行變化和調整。另外,教師的評價也不可少。它對于調控學生學習的狀態,矯正學生學習的缺陷,提高學生的評價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總之,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以生為本,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譯文.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2]弓青峰.教師新角色思考.山東:當代教育科學雜志社,2005.
作者簡介:褚洪澤,男,1976年5月出生,現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中學高中部,研究方向為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