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露
“先學后教”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對于物理這門學科如何進行這種教學模式的融合呢?由于物理學科的特殊性,先學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件比較棘手的事。要想學生真正地做到先學,就要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不能只是單純找答案式的填空。要用具有發(fā)散性的問題來督促學生思考。
一、先學
學生的“先學”不應該是漫無目的的學,也不應該。這種學習沒有教師的指導,決不能膚淺、片面,學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方法、需要足夠的時間來自學。通過課前獨立學習、嘗試練習,解決好自身現(xiàn)有的問題。
1.有目的的“先學”
告訴學生預習的內容,也就是即將學習的新知識。
2.有計劃地“先學”
(1)教學生“讀”。讓學生認真閱讀書本教材,找出重點和難點,圈畫批注。在探究實驗或研究規(guī)律時,新舊知識間往往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預習時如發(fā)現(xiàn)學習過的要領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預習時弄明白,并對舊的知識加以鞏固和記憶,同時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出記號,以備次日早課時與其他同學討論,或者在教師講解時作為聽課的重點。
(2)教學生“做”。教學生根據(jù)學案中學習目標的要求做筆記,記錄“先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對問題的理解以及知識的拓展和應用等。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不同的符號,讓筆記本豐富多彩。
(3)教學生“練”。布置學生在預習完教材后,完成預學案上的配套例題檢測自己的預習效果,以便及時反饋。
3.有指導地“先學”,根據(jù)要求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點
(1)物理概念“先學”。對于物理概念的先學指導,重點是問題的引領要到位,通過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這部分預學案主要是通過不同的字體來體現(xiàn)發(fā)散問題。
純概念“先學”,比如,八年級物體的第八章第三節(jié)《摩擦力》,對于滑動摩擦力的概念,首先,通過每人都可以完成的一個小實驗來引入滑動摩擦力的概念,然后設置問題“對滑動摩擦力的概念,你認為有哪些注意點?”,這個問題書上沒有明確的答案,需要學生仔細研讀課本以及查閱其他書籍才能得出答案,又比如,從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角度、從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條件的角度、從力的三要素角度。這樣有利于促使學生深入地研究課本以及早課的討論,也為以后學習其他力的知識點提供參考。比值定義法的概念“先學”,比如密度、速度等,要指導學生從定義、公式、單位、物理意義這幾個方面學習研究。
(2)物理實驗“先學”。實驗分成探究性實驗和測量性實驗,利用預學案完成先學指導。對于探究性實驗分為實驗目的、猜想、器材、設計方案、得出結論等步驟。而測量性實驗從器材、實驗步驟、實驗表格、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結論這幾個方面進行指導。在學案上預留部分的空白,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思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實驗,準備在課堂上展示。
(3)其他常規(guī)性內容“先學”。即重點放在閱讀和雙基的學習上,對所學內容有個初步了解。比如,八年級物理的第一章第一節(jié)《聲音是什么》,這節(jié)課比較簡單,包括:聲的產(chǎn)生、聲的傳播和聲速三個知識點,又比如,第二章第一節(jié)《光的色彩—顏色》,包括:光源、光的直線傳播、光速和顏色四個知識點,對于這些課我們將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重點引導學生在通過閱讀和做一些簡單的實驗之后歸納知識。
(4)拓展性內容“先學”。在自主學習教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參閱與教材內容相關聯(lián)的課外讀物、材料,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學習教材,提升自主學習的效果。比如,八年級物理第一章第四節(jié)《人耳聽不見的聲音》以及第二章第二節(jié)《人眼看不見的光》等,這些課的特點都是講述物理在生產(chǎn)和生活等方面的應用,并且知識的延展性很大,還有許多課本以外的實際應用,對于這些課的預習設計上,我們一般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教材的基礎上,再利用課余時間到電子閱覽室查找相應的資料,并在課堂上留給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展示,這樣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理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從而進一步增強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后教
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已經(jīng)“先學”過了,使原來充滿懸念的課堂引入沒有了,只能開門見山的平鋪直敘;原來課本上的例題更難講解了,會的學生不愿聽,不會的學生由于一知半解,在聽課中也有可能走神;課堂教學更困難了、更難組織了。其實不然,既然學生已經(jīng)“先學”了,教師就可以在更高的平臺上開展教學,使學生的收獲更大。可以將“是什么”轉變?yōu)椤盀槭裁础薄!跋葘W”是基礎,“后教”是關鍵,教得好可以點石成金,把學生不成熟的點狀思維串聯(lián)成線,上升到新的高度;教不好可能就是炒冷飯,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
對于教師來說這樣的課堂更具挑戰(zhàn)性,決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完全按教材內容地講,而應根據(jù)學生的先學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思維的障礙,重新確定教學內容。而且還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先學后教”在小組合作的前提下,能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的認知需求,尊重了學生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還能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與同學交流、合作探究問題,促進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清河開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