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提高課堂效率是每一名教師一直關注并追求的目標。研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心聲,也是課堂教學發展的需要。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備課
一、教師轉變觀念是靈魂
俗話說,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實現高效教學,就要正確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做到這些,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應成為廣大教師亟須樹立的重要教育理念。
二、教師精心備課是前提
有效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最大的發展,精心制訂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研究和挖掘教材內涵與外延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每一堂課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的展開。確定教學目標必須深入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準確把握每堂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可能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而相互結合的活動方式,其中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而學生的學法實際上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法。首先,要針對具體學情研究適合的學習方法,做到既備課本,又備學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其次,要認準教學內容中主要的、本質的東西,把握重點、難點,使教學內容更集中、更具體、更確切。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學生預習、教師講授都離不開教材。教師在備課前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了解學習內容、練習題目、知識點等。此時,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什么重要、什么難以理解。這樣去備課,可以在講授過程中牢牢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師認真上課是關鍵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活動過程。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并不是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知識的理解每個人的領悟是不同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要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做到以下幾點,才能有的放矢。
1.創設現實、有效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
2.優化教學手段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和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于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為“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讓學生參與教學,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新課程理念指出:學生參與教學,集中體現了現代課程理念。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必須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地相信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能。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合作學習是豐富學生經驗、培養學生多種能力、促進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
四、教師改進教法是保證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課堂教學包括教師科學的教與學生科學的學雙重標準。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變講堂為學堂,圍繞學生主體,開展導學、助學、督學、評學活動,引領學生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全過程,進而達成教學目標。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的共同追求。有效的數學課堂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價值追求。有效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是“人文關懷”的課堂,是“高效低耗”的課堂。我相信,只要教師肯于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于實踐,一定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孫玉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陳憲權,男,1969年6月出生,大專,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太本站學校,研究方向:提高課堂效率。
?誗編輯 李 姣